APP下载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误区及对策

2016-10-31周萍

关键词:问题设置误区阅读教学

周萍

摘 要: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常用的策略之一。但教师的问题经常出现指向不明、难度太大、比例不合理和过于封闭的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同时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比例。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设置;误区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策略。问答作为外语课堂中最普通的一种话语形式,对语言的习得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1],甚至可以说,一节课的成败就在于问题的设置是否能培养能力、训练思维、渗透文化,是否能带领学生走向文本的深处。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因为缺少听者意识,仅仅从自身的角度,而没有从听者或者学生的角度来设置问题,从而导致预期的效果难以达成。下面笔者以NSEFC Book 6 Unit 5中的“An exciting job”教学为例来说明问题设置中的常见误区。

一、针对问题指向不明误区的对策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个个问题就像是指引学生前进的一个个路标,只有每一个问题都指向明确,学生才能顺利地到达教师期望的目的地。如果指向不明,学生就很难找到前进的方向。

导入部分,笔者在让学生观看完视频,并且介绍了火山各部分的名称后,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will happen when a volcano erupts?这个问题的指向并不明确,因为听者既可以理解为火山喷发时,火山本身会发生什么变化,也可以理解为火山喷发时,周围的环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提这个问题时,笔者希望学生进行如“Boiling rock erupts from the crater; the lava flows slowly down the mountain”的回答,以此来补充火山学家工作的恶劣环境。结果,由于问题的方向不明确,学生从火山喷发的后果来回答(All the plants will be destroyed),影响了课堂的进程。

如果教师时刻把学生放在心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置问题,就能有效地避开此类误区。或者可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用同样的问题来问自己,看能否回答出自己期望的结果。所以,如果把上面的问题改成:Can you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the volcano eruption? 那么学生回答起来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颇。

二、针对问题难度太大误区的对策

在课堂上,偶尔会出现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而冷场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多数是由于问题设置的难度较之前的问题提升得太多,或者是思维的跳跃过大,学生没有跟上课堂的节奏。

“An exciting job”这篇阅读文本,从文章结构上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作者对于这份工作的热爱,二是介绍了作者第一次经历火山喷发的情形。在处理第二部分时,笔者利用表1(斜体部分为学生所填),要求学生找出火山喷发时及喷发后火山学家所见、所闻及所做的事情。

找到表格需要的细节信息之后,笔者提问:What kind of job do you think it is? Give some adjectives.教室里一片沉寂。显然,与直接从课文中找出信息,完成表格相比,这个问题难度较大,不仅需要学生对作者的工作有深入的理解,同时,需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概括出一些形容词来描写这份工作。

问题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工具,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内容和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5,所以,在第二次上课时,笔者设置了一系列难度较小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逻辑联系,且环环相扣,由易到难,逐层铺垫,形成了完整的“问题链”。

(1) Why did they have to put on the special clothes?

(2) If the clothes were broken, what would happen to them?

(3) Do you think it’s easy or difficult to walk with the special clothes?

(4) Which words tell you it’s difficult?

(5) Why didn’t the author collect the lava?

(6) Why did collecting lava need experience?

有了这些小问题的帮助,学生能够体会到火山学家工作的危险、费力、高强度和高要求等,就可能找出一些形容词,如dangerous, risky, tiring, exhausting, tough, demanding等。这些词与文本标题中的exciting不同,与作者自己的感受也不完全相同。但正是这些差异,才进一步地反衬出作者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三、针对问题比例不合理的对策

按照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我们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提的问题分为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2]6。展示型问题依赖文本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参阅型问题是在获取文本信息之后,针对文本一些要点、亮点进行延伸提问。评估型问题则是在获取信息、理解文本后,对文本或文本主题或作者态度做出的全面综合的思考。

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的比例应该设置合理,如展示型问题占60%~70%,另外两类问题占30%~40%。如果全部都是展示型问题,学生能够获得文本的细节信息,但不能形成较完整的整体印象,不利于发展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尤其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事实上,促进学生在阅读时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成为有自己判断和独立见解的阅读者是阅读的终极目标之一。反之,如果参阅型和评估型问题过多,那么,在同等时间内,学生没有把握文本信息,就来回答这些需要概括、推理、判断的问题,难度会很大,也就很难达成目标。

笔者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首先设置了以下问题。

(1) Which sentence in Para 1 show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his job?

(2) Why does he think so?

(3) What does he do as a volcanologist?

(4) What did the author feel, hear and see during the eruption?

(5) What did the author do after the eruption?

(6) What does the writer find impressive about volcanoes even after studying them for many years?

显然,这些问题都紧扣文本,可以直接在文本中找到答案。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些问题上,学生很难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也很难体会为什么作者对这份工作有这样深厚的情感。所以,笔者又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7)What do you think makes the writer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to continue his work?

(8) Do you want to be a volcanologist in future?

(9) Which qualities and skills do you think a volcanologist should have?

问题7是一个参阅型问题。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体会出作者对于工作的热爱,也正是因为热爱,他才能坚持自己的工作。但学生需要重新回归文本,来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句子,如:

I have the greatest job in the world.

I am never bored.

I don’t mind because danger excites me and makes me feel alive.

I am enthusiastic about my job.

I am still amazed at their beauty ...

问题8既可以说是一个参阅型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评估型问题。因为学生必须参考文本内容,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问题9则是一个评估型问题,它基于文本,但是又高于文本。学生可以根据文本中所了解的,也可以借助自己头脑中原本已有的关于火山学家工作的信息来做出一个比较全面的回答。这个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学生的思路能够充分展开。教师的设问有效驱动了学生的深层阅读和思考,促进了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思维碰撞[3]。

四、针对问题过于封闭的对策

根据回答者回答的自由度大小,问题通常可以分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有相对固定的答案,可发挥的空间比较小,常用于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设置,以帮助学生获取文本的细节信息。有些教师为了更好地掌控课堂,大多使用封闭性问题来组织教学,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围绕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发表意见,进行语言建构和输出表达。

上文提到,笔者在阅读后环节向学生提问:Do you want to be a volcanologist in future?这是一个封闭性问题。如果只是提问学生是否想当一名火山学家,那么学生回答完“Yes”或“No”之后就坐下了。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太大存在的价值和必要。

但笔者的设计并非如此。在学生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后,适时追问,把这个封闭性问题扩展延伸,才是笔者的真正意图。通过追问Why?/ Why not? What do you want to do?等问题,获得学生更多更真实的回答,形成师生间真实的沟通与交流,这才是弥足珍贵的,也是不可复制的课堂随机生成。

事实上,在笔者试上和正式上这节课的两个班里,学生们都有不一样的精彩表现。例如,有学生满脸兴奋和向往地回答:Yes. This job is so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 Although it is a bit dangerous, I want to face the challenge. 也有学生答:No, because it’s so dangerous. I want to live longer. 还有学生答:No. I want to become a cook.当笔者表现出惊奇和兴趣时,那个学生非常骄傲地说:I like delicious food. 笔者真的相信,这节课让学生们有了对未来工作的看法和对心目中理想工作的选择,这让人感动。这是封闭性问题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要避开问题设置的种种误区,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同时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比例,才能形成和学生的真实交流,收获意外的精彩。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3.

[2]梁美珍,黄海丽,於晨,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王春节,蒋京丽,刘雯.《剑桥英语(青少版)》第1级Module 2 Unit 6 Good Friends阅读部分The Start of a Great Friendship第一课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8):43.

猜你喜欢

问题设置误区阅读教学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问技巧的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中物理“少教多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