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中的互动性
2016-10-31钱昌智
钱昌智
【摘 要】 高效课堂改革要求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往和互动、共同发展的有机结合过程,强调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维、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个性得到凸现和张扬,创造性得到解放,使师生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体验和感受。
【关键词】 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语文教学的互动活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更新观念,要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教学中既要当好引导者,做好引路人,激发学生思维;又要认真当好听众,主动去发掘学生议论的问题,从中捕捉一些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大胆运用“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手段,然后要耐心地倾听,在学生发言后,要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多方面的启发。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要在归纳问题上独断专横,唯我独尊;语言表达上要谦逊委婉,尽量避免命令或责备的语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从而达到让学生欣赏教师和教师传授的学科内在的知识,愿意在课堂上大胆地动脑动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其次、做好导学案研究及导学案的编写,在备课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
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是备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备课中要备好师生互动的内容。要编写好导学案,就要研究教材中学生能解决什么;什么知识是难点需要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参与讨论和评价;教师要纵览全文,需要归纳总结的是什么。要使课堂生动活泼,富有“教”和“学”的艺术魅力,那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找准教学的切合点导入教学活动,或故事导入;或幽默语言导入;切合学生的兴趣点导入,做到因材施教。
这里的“材”,既指语文教材,又指学生。常言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就是说要针对不同的事物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爱好又不一致,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就要认真研究学生,要做到因人而异,不搞统一化。同班的学生,语文素质不一样,对他们学习同一篇文章所要达到效果的要求也不相同。比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教师在运用导语引人新课后,可在导学案中设计由学生主动完成下列问题:(1)学生通过读提示、文脚注后了解作者、作品,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学生读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完成注音,搞清字义。(2)然后读课文讨论: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移山有哪些困难?移山时的艰难表现在何处?愚公和智叟的话你赞成谁?愚公带人移山表明了什么?结合现实,要求学生列举类似移山的事例,这些事例既结合课文又不深奥,学生只要认真地读,就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勿需教师字斟句酌地讲解,学生就能理解,而理解的关键是教师由浅入深地设疑,让学生再逐步深入浅出地思考和讨论,教师要在“引”上下工夫,学生则“动”在读、想、议上。(3)请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在黑板上予以展示。在议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其间,充分体现师生交往的互动、互学的教学关系。(4)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果展示的基础上,有其他小组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做综合点评。
再次、要树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高效课堂理念,给予积极肯定的课堂评价。
语文课教学理所当然地将每位学生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自尊心很强,深怕说错了遭人笑话;有的基础差,怕回答问题时发生错误,觉得难让教师喜欢自己,从而产生惰性思想。在课堂上,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给予关注,多鼓励,哪怕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壮大他们的胆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要教师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在课堂内外加以及时有效的引导,就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求知欲和主动性。
最后、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人格。
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社会价值,不能伤害任何一个学生,要学会赞赏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虽然答非所问,但如果声音洪亮,教师就要抓住他答问题时的态度给予鼓励;学生站起来了,但未回答问题,也要对他礼貌的行为给予表扬。教师决不要抓住学生未回答或答错问题时的辫子而给予批评,而且积极为学生找一个下台阶的梯子,促使其起课后反思。这样做有助于摆正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相互交流的、相互沟通、相互尊重的关系。
总之在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中的改革,除了要更新观念,摆正教师的角色外,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和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和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人格。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关系到能否提高所有的学生语文素养,能否实现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因此,抓好语文教学中的互动性活动,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重要理论课题。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
[2]《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开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