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2016-10-31罗小平
罗小平
【中图分类号】G6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那么,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让学生熟知、亲近,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挖掘数学内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这不仅能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同时也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以后适应社会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探讨生活未知,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从而开始数学的学习。这其中有许多他们不明白的数学知识,怎样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的未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并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是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目的之所在。如:在教学“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此后,我让学生再估算:一行11人出游,现在要买11瓶矿泉水,每瓶2元1角,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10元〔10×20=200(角)钱,即大约要带2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20元钱买不回11瓶矿泉水,妈妈带30元钱就完全可以买回所要的水了。”那么,应该怎样进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寻找生活素材,体会数学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
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
在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后,我拿出了一瓶插花,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花组成了哪些图形。当然,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在图形变换中欣赏数学的美,从而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又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
三、结合生活实际,形象化数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的乘法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先到商店自己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学生在实际的观察了解中,体会到日常生活离不开小数,小数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我们时时刻刻运用小数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借助这些观察,我就让他们算一算:一包方便面3.80元,2包多少元?5包呢?……结果,这节课教学效果出奇的好,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差生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轻松的接受了新知。试分析,这样身临其境的教学与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出示:一包方便面3.80元,2包多少元?5包呢?让学生凭空想象的计算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前者学生感兴趣,他们经常买东西,在平时买东西时有意无意的已经在用小数的乘法来解决生活问题了,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学习,容易接受新知。而后者学生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他们总觉得这是书本上的题目,枯燥、乏味、抽象难以理解。其次,前者是在动态的、需要的情况下主动地接受新知,而后者是静止的、被动地灌输知识,学起来很不情愿。
四、挖掘现实生活,巩固数学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后,我就引导学生算一算:如果给一个圆柱形水池表面贴磁砖,算一算,贴磁砖部分的面积有多大?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很自然想到这个圆柱只有一个底。求这个圆柱形水池表面的面积有多大,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即算出它的一个底的面积再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即可。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做一个油桶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见过油桶,他们很自然想到油桶有两个底。计算做一个油桶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也就是先算出这个圆柱两个底的面积再加上的侧面积就可以了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
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一些小调查、小实践、小实验、小研究等应用性的活动,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鼓励学生应用生活的经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理解力。
1.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外中,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例如,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10/100。我们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4:买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
方法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班只花30×5×9/10-3×13×9/1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2.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
数学的价值有很多,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并用到它。如:农民用几何图形,为了使农场更美观更好管理;工程师使用比例尺,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件东西;商农使用的四则计算,是为了更简单、准确的计算出该商品价值;制作各类统计表,是为了更好的统计资料,使人一看一目了然;使用百分数,是为了更好的计算出商品打折后的价钱及××率;这些计算表面积而使用进一法,是为了使用最少的材料做出合格的商品;计算容积或体积而使用去尾法,是为了确保无误的让物品存放而不溢出;同一类单位换算,是为了方便我们的计算;再说一说球吧,把它切开使切开面积最大,那就要从球心o沿着直径切下,才能使切开面积最大,再细细想想我们有时切西瓜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再看看各种数学知识还不都用在了生活中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