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内部审计的途径及措施
2016-10-31吴晶晶
吴晶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標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8-000-02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改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加强 企业 内部审计 标准化 审计转型 信息化 审计成果运用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应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是由企业单位内部设立的专门审计机构和配备的专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企业各种业务和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确定其有关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改善经营管理,规避经营风险,加强企业内部约束,提高经济效益。
开展内部审计,通过对管理效能和经营决策的评审,可以完善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保证企业经济活动有着较高的效益。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作为企业治理中有效的制衡机制,在促进企业治理改进和完善方面,负有重要使命。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部分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和民营组织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一定的内审人员,但内部审计并未得到真正开展,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开展,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性受到体制上的限制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独立性的缺失,是审计质量的最大隐患,就不可能进行经常、及时、有效的经济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既表现在其机构的隶属关系上,又表现在其职权的授予行使上,还表现在审计的客观性上。内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一般都在管理层领导下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受领导意志所左右,加之内部政策的压力,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和职责不明确等,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许多限制,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机构设置不合理,有的企业将审计机构和监察合并,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有的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有的干脆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且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致使许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威信,根本无法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且构成单一
审计部门不被领导所重视,在配备审计人员时,主观上不愿将业务骨干安排在审计岗位,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一方面,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在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内审人员普遍缺乏利用信息技术的审计技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丧失职业道德,利用手中的权利送人情、甚至以权谋私,降低了内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
多数审计人员都是由会计专业转型而来,人员在业务构成方面不够多元化,随着审计职能的转型,很难适应不同专项审计的需要,大部分审计人员都要边干边学,效率偏低,如果外聘技术支持人员,审计成本又会增加。
(三)内审资源的分配不尽合理,造成审计效率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以每年的审计计划和领导临时安排为主,人员往往不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及时、准确地判断出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以发现管理上的漏洞。
(四)审计范围受限,不能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
内审多为事后审计,内审无法发挥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无法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内部审计工作经常是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审计制度,审计意见及整改方案的落实不及时,往往也缺乏跟踪,所以内部审计停留在“走形式”,审计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五)企业领导和被审单位对内审的职能定位认识模糊
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领导人片面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内部经济问题,会影响企业职工的团结和稳定,分散管理人员的精力,有的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没有把内部审计看作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必要途径和手段,而把内部审计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的机构,从心理上排斥内部审计,这样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内审机构形同虚设,使内审人员无职无权。
事实上,内部审计是为企业健康和谐发展服务的,它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预警器,是管理层和业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纽带桥梁,也是抵抗内外部风险的免疫系统。
根据目前内审工作的局限性,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途径可以改善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一)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客观性。
一是通过上级单位定期督导检查下级单位内审工作情况,改善目前平级自审的局限性。二是采用平级单位之间交叉互审的方法,避开内部关联关系的影响。三是甄选审计人员,注重其思想道德修养,可以通过绩效奖励激励人员的工作热情,避免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注重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
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具体岗位以干代培,组织交叉互审,开展审前培训等方法,尽力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内部审计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构建积极向上的审计氛围。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使内部审计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计算机及网络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信息化的飞跃发展也相应伴随着技术或人为的漏洞和缺陷。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在思路上和工具上都必须与时俱进,尽快适应现代化的发展。目前,我们在做专项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不但采用专业的信息采集软件,还配备有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为攻克技术难关、筛选海量业务数据,提供了智力保证。例如我们可以查看使用软件的权限设置,来评价被审计单位内控的有效性;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软件查阅到数据改动的时间和内容,为我们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海量数据的取样也并非易事。由于数据量大,传统的审计方法更主观,更复杂。而现代化的电脑软件工作起来更客观,更快捷。不但可以根据设置的筛选条件过滤信息,还可以将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既省时又准确。
(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法规制度。
目前我国审计监督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从政府审计角度说,有国家审计法;从社会审计角度看,有注册会计师法,对支持和保证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很健全,现在还没有内部审计法,只有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一系列具体准则,层次较低,法律效力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在要求,特别是《企业内部基本控制规范》的出台,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国家应尽快出台内部审计的有关法规,与其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也应进一步完善。
(五)加强内部审计的标准化建设。
加强内部审计的标准化建设,为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绩效目标、业务流程和职责分配具有重要作用。标准化建设要求内审逐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手册,针对专项审计编写详细的工作方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例如安阳公司编写了20KV及以下工程的标准化审计模板,去年省公司审计部将其在全省系统内推行。它将工程管理中涉及的几个工作领域各自切块并量化。工程管理审计人员可以对整个流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针对罗列的各个领域的风险点把握审计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将审计工作的精细化、标准化的典型案例,使审计人员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将每项审核工作具体到工程的各个环节当中。
(六)强化后续审计整改工作,重视审计成果的运用。
积极落实审计决定、加强审计整改,是审计成果转化的具体体现,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规避经营风险,加强内部约束,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审计整改制度,定期监督整改结果,使其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避免审计工作“走形式,走过场”。实际工作中,针对内外部审计成果,下发审计整改通知单,建立审计整改问责制,要求定期报送整改情况,并限期完成。在开展专项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可以利用以往审计成果,发掘审计线索,测评审计成果转化的效果,督促审计的后续整改工作。
参考文献:
[1] 姚冬萍.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J].
[2] 赵显锋.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保障[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