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提升中资企业合规管理水平
2016-10-31耿力
耿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8-000-01
摘要随着我国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企业合规管理已成为中资企业走出去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底线思维”出发,就如何提高企业合规管理水平探索一二,希望起着抛砖引玉作用。
关键词底线思维 中资企业 合规管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另外从国际外部大环境上看,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某些国家频繁使用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以及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方式,对走出国门的中资企业在市场准入、税收等方面采取歧视性政策。因此结合海外中资企业的实际情况,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在全球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市场作用的同时其市场行为也将受到更严格的法律监管。面对这样一种新常态的出现,必然要求中资企业既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适应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还要加强合规管理,熟悉掌握并有效运用国际规则和所在国法律,运用“底线思维”方法,不踩法律红线,不破行业底线,以规避法律风险。
一、“底线思维”是合规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合规”一词是由英文“compliance”翻译而来, 意思就是遵守规则。合规的范畴是很广的,包括遵守那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也包括更广义的诚实守信和道德行为准则。事实上企业合规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些如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公司防控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使企业在市场上有强的竞争力,能持续经营,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所谓要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就是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涉外中资企业合规管理工作,自然要做到自有一杆法律的“秤”,只要运用好“底线思维”,才能保证合规管理工作持之以恒有效开展起来。
二、“底线思维”是保证企业推行合规管理有效手段
当前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企业合规经营的法律监管,对违规企业处罚力度不断加大,处罚金额数亿美元甚至十几亿美元的案例不断出现,金额十分巨大。近期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FTC)在长达17个月的反垄断调查之后,准备对高通开出最多1万亿韩元(约59亿元人民币)的创纪录罚单。而美国依据《反海外腐败法》处罚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如果涉外中资企业丧失“底线思维”去违规从事经营,就有可能遭受来自国内外的司法调查和处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面临倒闭关门的后果。许多已经发生的合规案例告诉我们均是人们“片面追求不当利益”的思维引起的。因此只有运用“底线思维”,才能根治这种固有的“疾病”。
三、“底线思维”是推动合规融入经营管理的关键
合规管理必然涉及到员工执行力。就是要由员工运用“底线思维”来提升中资企业的合规管理水平。运用 “底线思维”方法,推动合规全面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结合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一)牢固树立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运用“底线思维”查找合规风险源。要树立法律和风险意识,善于排查各种潜在风险源,找出常态与危机的分水岭,守住各種风险的底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无患。做好当前合规管理工作,需要我们心无旁骛,埋头苦干,同时也需要打开视野,周密思考。宁可把潜在的合规风险想得更复杂一点,把形势看得更严峻一些,我们才能准备得更充分,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海外中资企业,要时刻以“底线思维”应对经营问题,要掌握运用好所在国政策法律和国际规则,学习项目所在国关于外资准入、劳动用工、法律救济等方面的规定,确保经营行为依法合规。
(二)动员企业全体员工的力量,在经营中始终绷紧“底线思维”这根线。合规无小事,要想真正的解决经营管理中问题,除了需要具有较强超前的法律和风险意识之外,更需要员工的广泛参与,必须通过合规宣传和教育的渠道,培养员工的底线意识,对践踏合规底线的行为敢于说不,杜绝一切可能的风险,积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每一名员工都必须参加全员培训。在组织制修订企业规章制度时,在制度审议前,须对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合规管理要求进行审查。在组织开展对外交易时,须按规定对交易相对方的合规表现以及是否与企业员工存在利益关系进行审查。在组织开展企业收购、兼并、市场营销等活动时,须及早联系合规管理部门参与相关方案、合同等的研究论证,对其是否符合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进行审查。
(三)“底线思维”依靠制度,各项合规管理制度健全以及管理流程规范是运用“底线思维”方法的依据。“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在企业合规管理中,应按程序、按规定、按合规制度办事,依法决策不踩红线,合规经营守住底线,管控风险强化维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制度约束不合规行为”。要注重健全完善合规规章制度,形成规则统一、行为规范、程序严密的内部制度体系,同时注重合规制度的可操作性,明确具体、实在管用。在合规制度执行上,突出“底线思维”,要健全制度实施的评估、监督机制,有效督促制度执行,维护制度权威,使依法办事、按章操作成为决策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习惯。
(四)运用“底线思维”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合规管理无死角。中资企业应全面建立合规举报平台,明确举报方式,鼓励每名企业员工通过该平台对发现的任何违规问题和责任人员进行举报。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举报人的身份严格保密,保护举报人不受打击报复。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应对相关合规事项向合规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报告。
综上所述,通过“底线思维”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合规管理水平,才能达到全员自觉诚信合规,企业树立良好信誉,提升企业品质的效果。总之一句话,善用“底线思维”可以更好地规避中资企业各类风险、防范潜在风险,不断提升境外法律风险防范能力,确保中资企业走出去走得顺、走得稳、走得安全。
参考文献:
[1] 沈迪.对企业合规管理的探讨[J].新会计,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