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2016-10-31张建忠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标准

【摘要】针对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3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试行稿),介绍了课程标准开发的依据和原则,着重解读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等要点,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习、理解课程标准,执行课程标准,进而用好课程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标准;工业分析与检验;职业能力;课标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44-03

【作者简介】张建忠,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太仓,215400)副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

2016年5月16日,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首批中等职业教育36个专业共147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试行稿)。课程标准作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材编写、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制定、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依据和指导性文件,将有效规范各相关专业的专业建设与课程管理,加快推进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作为课程标准编制工作的参与者,现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标准作如下解读。

一、课标开发的依据与原则

首批开发的中等职业教育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课程标准共有“基础化学”“化学分析检验”和“仪器分析检验”3门课程。3门课程均对应于《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必修课,亦是专业平台课程,它们承载了不同专门化方向上共同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具有显著的基础性与通用性。3门课程标准的开发均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工作方案》,确定课程标准开发的原则、课程标准的体例结构以及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要求。结合相关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各课程的课程目标。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对接化学检验工(中级)职业标准,结合岗位需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需求,确定各课程教学内容。

课标在具体开发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第一,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遵循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新理念,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创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顺序、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注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发展性特点,统筹安排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精心选择课程内容,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要求、评价方式的紧密衔接,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尊重学生特点,发展学生潜能,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设置有一定层次性和选择性的选学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满足其学生阶段的发展需要,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第四,正确处理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关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科学规划和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同时,兼顾职业学校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要求等方面保证课程标准在职业学校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二、课标要点解读

课程标准较为合理地描述了课程性质,具体阐述了课程目标,精心设计了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并提出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一)深刻理解课程性质,确保开足、开好相关课程

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作了合理描述,明确了课程的地位——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必修课程;明确了课程的作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特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主要任务——如“让学生掌握化学分析检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务必深刻理解这3门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确保开足、开好相关课程,为学生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关注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程目标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总体培养目标及综合素质、职业能力要求,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课程目标。虽然其描述尚嫌笼统,但已呈现出“突出技能目标、体现职业工作特征、强化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的设计意图。

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关注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课程标准整合了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检验岗位的文化特质,明确提出了“安全、质量、环保的职业意识,规范操作、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这是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核心素养的一种概括,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专业核心素养的内涵,把对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本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实现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

(三)全面理清课程内容与要求,切实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

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开发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重点。综合考虑专业需求、学生特征、教师能力、教学安排、学生升学或入职等因素,课程标准对相应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甄选,并做了合理排序。

“基础化学”课程保持了较强的学科体系特征,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发展需求,精选学生发展和专业学习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关注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及岗位工作的联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划分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原理、有机化合物3个模块,每个模块设置若干学习单元。需要说明的是,本专业独立设置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课程,作为“基础化学”的前置课程,它承担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任务,故“基础化学”的内容设计减少了实验的知识与技术,仅设置了必需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化学分析检验”和“仪器分析检验”是2门独立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努力呈现就业导向课程的特征。2门课程在内容选择时,以从业实际经验的获得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理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内容的排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对应的分析检验技术为主线,以职业岗位的分析检验过程为参照系,整合过程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合。“化学分析检验”设置了岗位认知、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等7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置若干项目,每个项目设置几个任务。“仪器分析检验”设置了仪器分析法概述、光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分析法等5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置若干项目与任务。

课程标准也对相应课程的目标作了描述,且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目标描述较为清晰、具体,减少了“了解、熟悉、掌握”等行为动词的使用频率,增加了“知道、记住、能描述、能解读、能测定”等行为动词,增强了课程目标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测性。二是增加课程的职业性,如“能按照GB/T601-200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完成高锰酸钾标准溶液配制”,融入了国家标准的解读与执行、实施方案的制定、测定过程的完成、结果的计算与报告等典型的职业工作内容。三是突出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培养,基于系列化、系统化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实践与理论一体的学习,专业技能得以反复训练,职业习惯得以反复强化,利于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专业素养的养成。

(四)参考实施建议,持续改进教学行为

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和选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所有建议都具有参考价值。我们要在仔细研读、深刻领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需要强调的是:

第一,坚持就业导向,突出能力本位,努力增强教学的职业性、专业性;要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通过学习制度、实验室制度的建设,学习过程的组织,学习结果的评价等多种途径,将专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教学各环节中;要积极采用先学后教、小组学习、理实一体化、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关键技能,要关注学生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保证一定练习量。对课程标准设置的项目(任务)要创造条件,保证开足、开好。

第二,要强化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积极引进企业对员工的评价,建立科学性好、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发挥好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

第三,要依据课程标准,做好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等工作。教师要有先进职教理论的武装,要熟悉分析检验工作,要有课程二次开发和有效组织教学的能力;实验室要按课程标准所列项目配全仪器、药品,要建立具有企业特质、专业特性的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要按课程标准组织课程的二次开发,形成“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案、评价方案、学习资源(含数字资源)。

课程标准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下位文件,是教材、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上位文件。它是教材编写、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制定的依据,是学校教学管理、教学实施的依据,也是对相关课程提出的最低教学要求。各地、各校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内容的增加或要求的提高。同时,它也是江苏省最新颁布的文件,还没有对应一致的教材出版,学校及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关注课堂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