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是奖惩出来的吗
2016-10-31
在许多家长眼里,分数代表着孩子成绩的好坏优劣。无论是小考还是大考,分数高就表明成绩好,分数低就说明成绩差。为了让孩子提高成绩,家长可谓绞尽脑汁。他们想出的方法,无外乎两个:蜜糖和大棒——考得好,就给予奖励;反之,则施以棍棒。
分数真的是奖惩出来的吗?
孩子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其天资的高下、是否刻苦努力和勤奋,同时也取决于老师教得是否得法。韩愈,三岁丧父,由叔父抚养成人,他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根本无须别人嘉许勉励,七岁便言出成文,二十四岁登进士第,最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成就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与家长的奖惩根本无法关联。现代学者胡适,也是幼年丧父,他读书的时候,每天早晨常常是第一个跑到学堂,开了门就坐下来念书,等先生来了,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胡适后来留学美国,成为著名学者,也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与家长的奖惩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孩子小,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奖励会让孩子有动力,惩罚会让孩子害怕而不得不发奋努力。这种说法显然也值得商榷。孩子毕竟是孩子,第一次奖励他一个吻,孩子会高兴,第二次孩子就未必会接受,说不定接下来就提出各种要求,不是要这,就是要那,孩子的虚荣心就会增强,如此下去,哪还有心思读书,又何谈提高成绩?而惩罚孩子的结果,容易导致他们对学习,尤其是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这对孩子的学习同样是不利的。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受伤的还是孩子,到那时,家长再后悔已晚矣。
可见,分数不是奖惩出来的。分数只是考试的结果,家长要真想提高孩子的分数,就不能只关注结果,而应该多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功夫在分数外,平时就要多问问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哪些困难,并和孩子一起解决。最好的方法,还是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使他们有学习的不竭动力。
衷心希望家长们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孩子的分数上,而要把目光放远,尊重孩子成长和学习的规律,无论他们考试的分数是高还是低,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奖惩是不可取的,毕竟分数是孩子考出来的,不是奖惩出来的,你说呢?
点 评
此文在不动声色的说理中,把观点阐发得淋漓尽致。其亮点有三。一是用设问句引发全文,如第二段用一句“分数真的是奖惩出来的吗”,引出第四段的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二是树立批驳的靶子,如第四段先引述一些家长可能会说的话,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反驳。三是在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多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站在家长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且具有可操作性,而非空洞地说教,这就使文章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此外,语言上亲切自然,似与家长真诚交流,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