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经济学学科体系与教学模式的反思

2016-10-31贾兴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6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

贾兴梅

摘要: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及空间分工的深化,使经济地域系统及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日趋复杂。西方经济学仅仅从微观、宏观角度分析,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观经济学的引入成为必要。这就对西方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提出了挑战,需要对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反思。本文认为:及时借鉴新理论,推进学科理论体系建设,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交叉互补,按照继承与创新原则编选优质教材,革新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促进西方经济学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学科体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34-02

一、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的日益复杂化,经济学学科体系也在不断变化。作为高校基础课程之一的西方经济学,其学科体系也应在不断的变化,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在于服务中国经济,采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经济问题。因此,西方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与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反思,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1]。

针对西方经济学学科体系及教学模式的研究,曹均伟(2014)阐述了西方经济学范式的演进、综合、偏离、复归、交融、变异[2],剖析了经济学范式的转换,范式结构通过理论危机实现转换,动力源自各时代社会实践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3]。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经典理论是基于特定时代背景,存在自身局限性,随着时代变迁、生产方式改变,这些经典理论未必适应时代发展,因此需要结合实践对这些理论进行再认识[4]。王国成(2012)侧重分析理性假设与经济理论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推动,认为经济学理性假定存在局限性[5]。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理论与现实相联系,在坚持逻辑主线的同时,注重研究方法的革新,但其假定为经济人理性、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这些理论可能导致人类社会过于科学理性而不易实现可持续增长之路[6]。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对象等方面进行剖析,揭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现代西方经济学可能存在的缺陷,为西方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发展和教学模式的完善提供方向。

二、西方经济学学科体系的现状与教学模式

1.学科内容体系相对滞后。西方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滞后,难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要求,难以从总体上分析解决全球及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仅仅包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很少从中观角度来说明西方经济学学科体系[7]。中观经济学理论被西方经济学所忽视,虽部分中观经济学渗透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但仅限于极少的一部分,如在GDP核算中,采用生产法或者增加值法进行衡量时,实质上是从产业角度进行衡量,属于中观经济学中的产业经济。

2.方法体系相对单一。学科中理论模型不能更好地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静态研究多、动态分析少、专题研究多、综合研究少等。尤其对不完全竞争等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分工理论及报酬递增理论,没有有机融合到学科内容体系中,致使经济学面对新的实践及经济综合性问题束手无策,而学科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的滞后使这种局面显得更加被动。如消费者行为模型,仅仅从静态分析当期收入、消费的影响,很少分析前期或将来的收入对消费者的影响。

3.学科建设不合理。部分高校经济学硕士点的盲目上马导致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资源紧张,教学质量也存在下降的趋势,特别是教师的专业背景对经济学的教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课程内容的侧重点的差异性较大,出现了即便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的内涵界定也模棱两可、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影响了课程内容和国际接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中国特色本土化经济学大厦的建立。

4.学科基础建设与教学模式存在反差。有关经济学学科的基础建设与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的差异,经济学学科建设特别是经济学专业教学仍然存在对学科的快速发展准备不足、课程设置参差不齐、课程体系滞后于国际国内趋向、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于实践等问题。从现状看,高校经济学专业参与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重大决策咨询,以及为地方发展战略规划,提供政策建议方面的实践项目较少,教师很少用自己的亲身体会与科研成果展示经济学的应用性特征,不仅限制了该门学科应用指导实践的功能发挥,也逐渐形成了理论脱离实际的畸形发展方向。

三、学科体系创新的基本设想

1.优化学科方法论与理论体系。我国的理论经济学要现代化,必须在方法上有所创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演绎推理法,相关推理的方法虽然在我国经济学的研究中也在应用,但毕竟不是唯一的方法,经验方法、统计归纳法必不可少,需要采用新的实证研究来验证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如非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模型一般都是非线性的,传统的用最小二乘法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很难验证,因此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也要优化其研究方法。

完善西方经济学中符合中国实际的经典理论,如生产成本理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微观、宏观理论,借鉴的同时,得以在较高层次上进行应用。转变当前大量研究都是宏观研究的现状,多进行微观、中观领域的研究,如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人口移动对各种要素市场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将其理论本土化,服务于中国的经济。

2.推进多种研究方法交叉互补。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分析方法,一大堆模型或一个个基本的原理,需要培养学生运用这些分析方法、模型或者基本原理来回答我国现实中提出的问题,也要提供其理论和现实对接的途径,并给出一个既符合国际学术规范又符合实际的解释,使学生具有独立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具有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分析解决经济地域系统发展中的各类复杂问题,结合经济实践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8]。

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要为实践服务,理论要与实践结合,学习西方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为我国的实际发展服务,解决我国的问题。如在研究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时,经济增长的衡量方式,从哪种角度进行衡量,如何反应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差异、分工协作与竞争关系,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水平下的空间特征等。课程主体内容与辅助手段相结合,重视信息系统、多媒体辅助系统在学科中的应用。

3.注重综合分析,兼顾专题研究。经济区、经济地域体系或地域综合系统是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分工的表现形式,应是经济学教材体现的重点,同时以较简约的内容兼顾部门及结构的研究。西方经济学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着重分析供给与需求、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等,这些都围绕市场来进行,同时在宏观经济学中,政府的政策及作用,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围绕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当面对生产要素条件变迁及内部状态的变化而使机制和过程发生障碍时,能够制订正确的调整优化方案。此外,在西方经济学课程设置中必须反映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发展过程,通过开设与西方经济学关系紧密的课程,如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夯实专业基础。在教材编写中,积极引入国外原著或翻译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编写适合的教材。

4.教材编选与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保证学科的持续发展。高校西方经济学现行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与演进的速度,编选与国际接轨同时兼顾本土化特征的新教材势在必行。将引进和自编结合起来,建设面向经济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体系。理论与工具部分力求引进最前沿的内容,包括空间不完全竞争、报酬递增理论等;而实践部分力求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运用最新的理论分析工具实证揭示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既要继承传统教材的可取之处,吸取国外教材中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又要根据现代经济理论及其区域分析方法发展要求,创新理论体系与方法论体系,在教材内容中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新趋势。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学的现代化,经济学者要有创新精神,要推陈出新,去掉那些不符合实际的理论,创立新的理论。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活动的推进,在合理的理论依据下加强对某些具体的微观市场、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欧阳峣.中国大国经济学建设的构想[J].经济学动态,2011,(8):32-38.

[2]曹均伟.西方经济学的转换和发展——从经济学方法论的视角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2):11-18.

[3]马涛.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其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2014,(10):41-62.

[4]谭啸.关于几个西方经济学观点的反思[J].红旗文稿,2015,(5):17-18.

[5]王国成.西方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嬗变与超越[J].中国社会科学,2012,(7):68-81.

[6]王庆.对西方经济学的反思与借鉴[J].青海社会科学,2015,(4):35-41.

[7]朱舜.构建现代经济学体系的中观经济理论[J].经济学家,2005,(1):13-116.

[8]刘越.提高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效果的路径[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3):19-25.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议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