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经济学教材内容体系设置初探

2016-10-31张志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6期
关键词:教材

张志辉

摘要:论文分析土地经济学教材中存在问题,提出按四项原则选取内容,以主流经济教材框架来编排教材内容体系,并对土地经济学教材的内容安排做出初步设想,以期对土地经济学教材的编著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土地经济学;教材;体系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32-02

一、土地经济学教材内容体系设置存在问题

(一)教材内容编排缺乏逻辑性

现有土地经济教材内容体系设置主要分为分编和不分编两种形式。周诚先生主张根据土地实物形态(土地资源)、财产形态(土地财产)、资产形态(土地资产)三种基本表现形态,将土地经济学划分为土地资源经济、土地财产经济、土地资产经济三大“板块”,使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进一步细化明确,解决章节混乱问题。黄贤金、张安录(2008)、毕宝德等(2011)、曲福田等(2011)编著的教材也是采用不同的分编方法来组织内容体系。王克强等(2014)以不分编方式来组织教材内容。但总体来看,现有土地经济学教材编排,既不是按照“土地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运用—土地在运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政府政策对土地经济关系的调节”的土地运用的经济过程来安排,也不是按照“市场—价格—市场失灵—政府调控”的经济学内容框架来编排。内容安排不当,缺乏清晰的逻辑主线是现有教材的通病。

(二)教材内容和其他相关学科交叉重复,缺乏独立性

在继承和发扬国内外土地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我国土地科学也逐步形成包括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学、土地估价学、土地金融学、土地政策学、土地法学等学科在内的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相应地也涌现诸多的相关学科教材。在承继土地经济学鼻祖R.T.伊利等著的《土地经济学》(1924)十五章的内容基础上,现有土地经济学教材,不断增加章节,形成庞杂的内容体系。如黄贤金、张安录(2008)主编的《土地经济学》包括20个章、毕宝德(2011)主编的《土地经济学》包含19章、曲福田主编的《土地经济学》有18章。相关土地学科主要是由土地经济学的特定内容扩展而形成,必然造成与土地经济学研究领域和范围有交叉和重叠之处,而土地经济学教材和其他相关教材的内容重复也就不可避免。如黄贤金、张安录(2008)主编的《土地经济学》其中土地金融(第十七章)、土地税收(第十八章)可放入土地金融学(或房地产金融学)或土地政策学教材中;土地资产管理(第八章)可放入土地管理学中。这一问题在其他教材中也是随处可见。在其他土地相关科学没有形成时,伊利等著的《土地经济学原理》内容庞杂广泛,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土地科学体系相对齐全和完善的情况下,不考虑土地经济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研究内容及研究角度的不同来设置土地经济学教材的内容,就不合适了。

(三)教材内容陈旧,现势性不够

任何学科教材需要根据学科发展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以体现学科发展动态。现有不同教材内容雷同,没有独立的思想和体系,大多数教材是简单拼凑而成,缺乏新意。此外,现有教材内容陈旧,不能体现土地经济学和相关学科发展动态。如随着土地系统多功能价值概念及其评估理论的发展,土地的价值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兼具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方面。土地完全价值的评估和管理对于土地资源在不同用途、不同区域的配置和优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教材只有曲福田(2011)和黄贤金、张安录(2008)主编的教材涉及土地非市场价值问题,但也是将土地市场价值(地价理论)置于不同章节分别论述,存在逻辑混乱问题,且没有深入论述对于土地非市场价值如何进行管理及其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使得土地非市场价值的章节和其他章节没有关联。此外,土地资源与宏观经济关系、土地金融与经济增长、土地金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等重大问题,也没有列入现有教材中。因此,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以反映学科发展现状,是土地经济学教材编著必须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四)教材内容表述不规范

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科,运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来表述土地经济学的内容应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国内土地经济学研究日益数理化、模型化,且向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并轨趋势下,土地经济学教材内容却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表述方法并存、文字性陈述过多、数量化模型化表述过少状况,造成表述形式混乱、不统一的问题。如土地供求理论按主流经济学供求模型来呈现,而地租理论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展现,实际上完全可以按照主流经济学的相关成本曲线关系来解释相关地租理论,统一表述形式。再如可用产权经济框架来阐释我国土地制度变迁问题,可用委托代理理论、合约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等主流经济学工具来阐述我国土地管理、使用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或行为,这样不仅能减少现有教材中过多的文字,而且分析工具更加规范统一,符合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因此,改变土地经济学教材表述形式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土地经济学教材内容选取原则与内容体系安排的初步设想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从内容选择和体系安排两个方面入手。内容选择解决教材内容重复性、陈旧性和表述不规范问题;体系安排解决教材内容的逻辑性不清晰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选取原则

土地经济学教材在内容选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不可替代性原则。即教材应包括反映土地经济研究基本规律,不能被相关土地学科所替代的核心理论和内容,如土地市场理论、土地价值理论、土地规模与集约利用等相关内容。

2.差异性原则。对于与其他土地相关学科相同的研究对象和重叠的内容,土地经济学教材应反映出从经济学分析框架和视野进行阐述的特色来,不能和其他学科教材雷同。如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管理体制、土地监督制度等内容可归入土地政策学或土地法学教材中,但土地经济学教材可利用委托代理、机制设置、产权变迁理论等经济学工具进行分析和阐述土地产权制度建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行为。

3.动态性原则。即教材内容要及时删减和更新,以反映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动态。如现有教材中应纳入土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土地与宏观经济的相关内容。

4.规范性原则。即教材应采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来表述相关内容,与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并轨,体现土地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的课程性质定位。

(二)教材内容体系安排的初步设想

关于土地经济学内容体系安排,主要有按土地运用的经济过程编排和按主流经济学教材体系安排两种观点。笔者赞成按主流经济学教材框架来安排土地经济学教材体系。原因有二:其一,采用主流经济学框架的编排方式,不仅具有清晰思路和逻辑联系,而且能采用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原理和分析工具,解决教材内容表述形式不规范的问题。其二,在绝大多数学校课程设置中,通常将经济学原理作为前置课程,土地经济学作为后置课程,因此按主流经济学框架来设置土地经济教材内容体系,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综述分析,笔者认为土地经济学教材内容体系可做如下安排。

按照“土地经济学概述—土地市场—地租地价理论—土地资源利用—土地政策制度的经济分析—土地市场失灵—土地与宏观经济”主线组织内容体系,使土地经济学教材展现较为清晰的逻辑关系。

土地经济学概论包括土地概念、特征、功能,土地经济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等相关内容。

土地市场包括土地供给与需求、城镇土地市场、农村土地市场、土地征用市场、土地市场管理五部分内容。

地租地价理论包括地租理论、土地价值理论两部分内容。

土地资源利用包括土地规模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三部分内容。

土地政策制度的经济分析。该部分内容有待完善,主要考虑用主流经济分析工具,如博弈论工具、委托代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行为经济学理论等来解释其他相关土地学科中出现的问题和行为。

土地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政府校正手段(从土地资源角度进行陈述)三部分内容。

土地与宏观经济包括土地资源与宏观经济(从土地资源总量、结构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方面进行阐述)、土地要素与宏观经济(从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土地市场与宏观经济的互动关系进行阐述)、土地政策与宏观调控三部分内容。

三、结语

本文对现有土地经济学教材体系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根据不可替代性、差异性、动态性和规范性四原则来选择教材内容,遵循主流经济学教学框架来安排教材体系,并做出土地经济学教材体系编排的初步设想。鉴于土地经济学不但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的应用经济学分枝学科,而且我国的土地经济学研究也处于不断深化和扩展过程中,笔者所做的分析必然存在错漏和不当之处。土地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定位和划分,还有待其他专家进行深入分析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城.略论徒弟经济学教科书体系上的困境及其出路[EB/OL].

http://www.zgtdxh.org.cn/xsjl/zjfc/201307/t20130709_123-

8826.htm

[2]黄贤金,张安录.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毕宝德,等.土地经济学[M].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曲福田,等.土地经济学[M].第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5]王克强,王洪卫,刘红梅,等.土地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

[6]董藩,徐青,刘德英,等.土地经济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美]伊利·莫尔豪斯.土地经济学原理[M].滕维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8]藏波,等.201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5年展望——土地市场和土地制度分报告[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2):4-11.

猜你喜欢

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模因论对开发对外汉语教材的启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