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思考
2016-10-31李慧华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各高校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来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课)课,既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文件精神的客观需要,也是“原理”课自身的理论担当和应有之义。新时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原理”课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程度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162-02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该意见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并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各高等院校纷纷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既是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客观需要,也是“原理”课自身的内在要求。“原理”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的一个重要载体。
一、“原理”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入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也进一步提示我们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和价值主导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还源于“原理”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多内在契合。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教学是“原理”课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价值担当和应有之义。“原理”课教学的价值担当恰恰在于使得广大青年学生系统接受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精髓,并积极传播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原理”课的教学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而不是直截了当地在“原理”课中堆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容,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讲述,为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更大的教学空间,也成为“原理”课教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大学生群体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全面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心任务之一。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经提出,其理论效应迅速扩大,一方面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另一方面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系统融入“原理”课教学是其必然结果。
再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更加有利于广大青年学生认同、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带动“原理”课教学,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装上阵”,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易于接受、善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一种独特教育教学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根本之处就在于回应了当下多元利益分化的现实以及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正如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所指出,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在“原理”课的教学中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价值”带动“理论”,知识教学与价值引领并重,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使命的体现,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确保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为高校学生成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价值观导引,回归了育人之本质。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的内容和思路
1.科学设置教学计划,合理重构“原理”课教学内容。在“原理”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中,主要围绕课程理论体系,独立设置“七大模块”,每个模块可以设定三个学时,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相应模块内容的逻辑进路、问题探究、主要内容、辅导答疑和原著资料等“六大环节”开展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的教学范式改革,积极探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这一部分在理论层面上应当属于既遵循教学大纲安排,又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大纲安排的内容重构。
“七大模块”的基本内容设置:(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的发展学说;(2)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唯物辩证法思想;(4)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思想;(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新变化;(6)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
2.规范教学进度及组织实施。“六大环节”相关安排: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的逻辑进路主要紧紧围绕群众路线思想,以群众利益为着眼点和切入点,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内在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探究则主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性和价值性的认识加以融会贯通。重在依据逻辑进路、主要内容和现实状况,用丰厚、翔实的实践案例引导青年学生主动发问并进行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主要内容根据逻辑加以系统设计,力求达到真理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科学统一;辅导答疑环节综合采取课堂答疑和课后答疑的方式,重在解决学生的理论困惑和实际问题;原著资料是围绕“原理”课的相关文件、重点书目拓展延伸阅读视野,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充分利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研读原著中的相关内容。
3.“融入”的具体内容及思路。模块一:在“融入”的逻辑进路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切入,从马克思主义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宗旨视角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一部分内容将从总体上统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认识,以及其内在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模块二:使广大青年学生彻底澄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史观的诸多差异,并以此为契机,全面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历史观上区别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唯物主义本质,强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模块三:通过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学习,科学认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辩证思考中,深刻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问题,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模块四:该模块内容的主要理论诉求是深入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方位、历史性地分析梳理价值观的变迁历程,进一步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性与真理性的内在统一性。模块五:通过讲授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及其在当代的诸多新变化,分析资本主义价值观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自身弊端,认清资本主义“普世价值”的真面目,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扬弃和超越。通过广泛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研讨,进一步促使学生能够基于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问题。模块六:通过深入研究、梳理和讲述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过程,力求在历史视野中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诉求,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扩展学术研究视野。在中央文件、重点书目和众多原著的课外阅读学习中全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及理论精髓。模块七:在学生学习和掌握“原理”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思考、讨论和规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建立考评激励机制。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评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热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成绩的各考评环节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值权重,包括课堂成绩环节、社会实践环节和期末考试环节,并进一步量化各环节的考核指标。在本成果实施过程中注重效果的调查和访谈,收集反馈信息,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教学中存在的关键和突出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改进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的切入路径和方式方法。
三、结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的教学改革,优化了“原理”课的教学内容,凸显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体系,有效解决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诸多困境,创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和培育方法,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到原理课程中,还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使整个教学过程流程化、系统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邱仁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
[2]刘云山.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J].党建,2014,(1).
[3]袁久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论略——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4,(9).
[4]李慧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时代价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