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防范境外利用宗教对边疆高校进行渗透

2016-10-31谢小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6期
关键词:大学生

谢小琴

摘要: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在高校进行政治渗透,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稳定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如何防止宗教向高校渗透,监督、控制并打击宗教势力在我国高校的活动,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本文就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特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预防对策。本文论述了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在高校进行政治渗透活动的主要方式和所呈现的特点,并提出了高校进行防范和抵御的对策。

关键词:边疆高校;抵御;宗教渗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83-02

一、宗教渗透的含义

宗教渗透是指以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祖国统一为目的,以宗教外衣为掩护的反动政治活动和宣传,以控制我国宗教事务为目的的活动和宣传,以及在我国境内非法建立和发展宗教组织和活动据点,而不是指宗教方面的友好往来。政治恶意性是宗教渗透的核心特征,文化侵略性是宗教渗透的内在本质,活动国际性是宗教渗透的直接表现。

二、边疆高校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重要性

边疆高校担负着培养边疆地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边疆大学生在毕业后走入当地社会,成为边疆地区建设的主力军,其宗教信仰对边疆地区未来社会的制度建构和文化选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边疆高校在校大学生思想单纯,为人直率热情,人数较为集中,且生存环境中频繁接触到信教群体,因此成为境外宗教渗透的首要目标。

三、境外宗教渗透势力在校园进行渗透的主要手段

1.利用各种媒体鼓吹。首先是通过目前普遍和快捷的网络,设立专题栏目或特定民族语言栏目,比如建立一些网站开展《圣经》学习、外国语教学等,借传播宗教教义,大肆宣扬西方的宗教思想和价值观,攻击我国宗教政策和现状,继而对人权、国家政权进行诽谤。其次,免费发放宗教宣传品。一些伪装分子会公开捐赠或潜入学校偷偷发放各类诋毁国内政治的宗教书籍、音箱制品,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生存的边疆大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内容所诱惑,从而受到不良影响。

2.在学术交流中进行渗透。有的西方宗教组织利用边疆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的机会,在讲座或与师生交流中进行宗教教义传播。高校引进的一些背景复杂的外籍教师、留学生等可能会通过授课、外语口语交流、外语角活动等方式,向大学生潜移默化地传递西方宗教观念,宣传和推销别有用心的宗教教义和价值取向。

3.诱骗大学生出境学习。不法组织打着宗教资助的旗号非法招收大学生出境学习,美其名曰“出国深造”,诱骗大学生入教,“学成”后授意他们回国布道,发展教会势力,扰乱社会。

4.利用金钱收买大学生。一些宗教组织和传教人,以捐资助学为名,向某些大学生积极进行资助,边疆大学生很多出生在民风淳朴的民族地区,接触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较少,单纯而直率,对一些不法之徒的真实企图难以分辨,反而对这些不法之徒积极注意并产生好感,大学生对其产生好感与兴趣后,这些心怀叵测的人就对他们进行教义宣传,诱骗大学生加入非法组织。

5.组建地下宗教组织进行传教。宗教组织派出专门的传教人员在大学周边或者大学校园内租住房屋,利用大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招募信教学生,进行培训,提供资金支持,以点带面,从而对高校校园进行渗透。

四、边疆高校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

经相关学者调查研究,近年来边疆高校大学生信仰多元化,对宗教及宗教的作用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1.社会因素。当代世界信息全球化、价值观多元化,大学生对新事物较为敏感,接受能力强,各种外来意识形态和思潮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了强烈冲击。很多大学生对当代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感到迷茫,无从选择,对各种信仰都持半信半疑的心态。边疆大学特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边疆地区各种宗教理论的繁盛。大学生对各类宗教思想持包容态度,对国外各类宗教思想的传播意图难以辨认。

2.宗教特性。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宗教具有哲理性、伦理性和心理性,对人生、生命、死亡进行了诠释,不同宗教中所包含的教义、圣规、圣物具有神秘色彩。宗教的各类宣传目的都是为了扩大信徒的数量,有公开的宣讲,也有不露声色的感染。边疆大学生愿意从文化视角去认知宗教、理解宗教,从宗教中找到心灵的皈依。另外,大部分宗教都有严格的规范和道德准则,且均宣称扬善惩恶,这也吸引了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当代大学生。

3.大学生个人因素。一是当代大学生主要为独生子女。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困惑时,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也不知道合理的处理方式。二是因学习压力、生活压力过大导致很多大学生尝试借助宗教理论来减轻心理压力。三是在边疆高校,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本人在入校之前就信仰宗教,即使本人不信仰宗教,其家庭成员或成长环境中有人信教,这类学生受宗教的直接影响较大。不少边疆汉族学生也受到自己成长环境中宗教的影响。

4.边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公共课的形式进行,很多边疆高校的公共课为了节约教育资源而采用大班授课制,缺乏对学生个体成长环境差异性的关注,又由于在边疆地区民族问题较为敏感,一些宗教教义中各种禁忌较多,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多以教材的理论为主,案例较少涉及到宗教信仰,没有结合民族地区的特殊生存文化,课本知识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相离较远,引起大学生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甚至有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于宗教渗透没有正确的态度和清醒的认识,很少有人关注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与看法,从而使一些邪教乘虚而入。

五、防止境外宗教对高校宗教渗透的对策

针对目前边疆高校大学生宗教知识缺乏、宗教信仰模糊、宗教本质认识不清、信教人数呈上升趋势的现状,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首先改革课堂文化,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动活泼、与时共进,大胆公开各类宗教的教义与历史发展渊源,并在教学内容上充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容,破除大学生对宗教的盲从或神秘感。其次利用党课、团课、班会、形势报告、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一些比赛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形式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无神论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让广大大学生增强自觉抵御宗教渗透的能力,对校园内出现的任何宗教色彩的活动相关部门都要积极关注。

2.加强校园管理,建立预警机制。第一,针对可能出现的宗教渗透渠道进行监管。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舆情反馈网络,建立及时发现、积极引导、坚决抵制的预警机制。第二,加强对涉外人员的管理。一些境外宗教势力利用外籍教师、留学生等身份进入校园,他们利用与大学生接触的各种机会讲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向学生灌输西方的宗教思想。大学可以对校内外籍人员建立档案,对信仰状况和宗教活动进行有效了解和掌握;建立听课及课后回访制度,以了解其授课内容,杜绝课堂上的传教行为,对其的业余生活进行了解,杜绝课后的传教。第三,加强校内有宗教信仰人员的管理。学校统战及相关部门,一是要积极主动的对校内信教人员进行关心,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和帮助;二是要加强对他们的宗教活动的管理,使他们的宗教活动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在校园内开展宗教聚会和进行传教。第四,净化校园网络。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成本低、速度快,是境外向大学生进行渗透的最主要渠道。高校要建立计算机网络信息收集、监控队伍,对相关网站进行限制。另外,引导学生多浏览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网页,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心理素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越来越严峻。大学生要面临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为了不让宗教成为大学生的心理支柱,我们需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让大学生用积极的心态修炼自己,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援助室,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强大而坚固的内在心理调节系统。

4.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抵制不良因素影响。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在物质文化方面,校园要注意物质环境的熏陶、宣传作用。在精神文化方面,首先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班风,营造良好的学风。关心学生思想、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关心学生就业,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并设法积极资助这些学生。其次,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课余活动,比如科技文化活动、体育文娱活动以及节假日文化活动,用健康向上、富有时代气息的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思潮,凝聚和吸引学生,抵制不良文化和腐朽思想对校园文化的侵蚀,抵御宗教渗透。

5.吸引高校教师进行宗教渗透研究。大学是知识精英的集聚地,我们可以调动大学教师研究宗教的积极性,通过学术研究,认清各类宗教的本质,从而积极投身到宗教实践领域,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回应来挑战携带敌对势力的宗教。

综上所述,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宗教渗入是一个长期、隐性的过程,边疆高校首当其冲,因此我们抵御宗教渗透也是一个长期的、不可松懈的过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范颖.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抵御宗教渗透阵地作用的思考[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1).

[2]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194-195.

[3]金志霖.当代大学生与宗教信仰[J].当代宗教研究,2002,(3).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