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绿洲灌区农户节水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016-10-31龚大鑫窦学诚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种植业比重节水

龚大鑫,窦学诚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河西绿洲灌区农户节水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龚大鑫,窦学诚*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干旱缺水是影响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用水平是应对干旱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河西农户节水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科学分析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可以为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用水平和转变农户用水观念提供理论支持。依据对河西绿洲灌区武威的农户调查资料,应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农户采取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农户对新技术的态度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最后,从促进农户对节水技术的理性认知、加快土地整合以形成规模经营、政府积极引导与扶持农户选择节水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户采取节水行为主动性的建议。

河西绿洲灌区;农户;节水行为;影响因素

龚大鑫, 窦学诚. 河西绿洲灌区农户节水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1): 130-136.

Gong D X,Dou X C.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water-saving behaviors in irrigated oases of Hexi Corridor[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6, 37(1): 130-136.

近年,灌区正在进行改革,主要包括节水制度改革和推行节水新技术。农民作为一项新技术和制度的最终接受者和采用者,农户的行为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节水制度和新技术是否推行成功。关于农户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国外学者主要从确定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确定性分析即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与否是确定的,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农户采用节水技术的因素,这类研究主要分析水价、种植作物的收益、田地规模、政府补贴、水供给的可获得性等因素对技术的扩散有显著影响[3-4];不确定性分析即诸多不确定因素使节水技术的采用也具有不确定性,这类研究多是把水文气候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考虑进去[5-6]。国内学者主要从水权制度、水价、节水效益、灌溉费用、政府决策等方面探讨了对农户灌溉行为的影响[7-13]。但定量探讨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仍不多见。本文选择典型绿洲灌区石羊河流域武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农户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农户节水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农户节水行为选择机理,为政府制定更为合理的用水政策,加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1 农户节水技术选择理论分析

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有些因素是起直接作用,有些是起间接作用,由此形成了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过程中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机理(图1)。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土地经营情况具有差异,一方面影响农户节水行为,另一方面影响政府用水制度的形成。农户特征和农户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农户节水动机、节水意识,由此产生不同农户在节水技术选择行为之间的差异。用水制度是在综合考虑农户特征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随着出现的新问题做相应的变化,使农户节水行为不断优化。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是在自然环境因素、农户特征、制度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进而决定土地用水效益,用水效益是决定农户节水技术行为选择是否合理的最终目标,以此为依据,对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的多种因素进行调整,使其对农户节水技术行为的影响更加合理,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4-16]。

图1 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过程Fig. 1 Process of the households’ water-saving technology selection

1.1 自然环境与土地状况的影响

武威石羊河流域的地貌类型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山地、山峡和平原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进而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山地区农户耕地比较细碎,平原区农户耕地面积较大,从而引起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差异。

1.2 农户特征的影响

理论上假设,农户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接受新技术的速度越快,能较快的对新技术进行评估选择,那么其对节水技术选择的机率也越大。同样,农户农业收入的高低也对其节水技术选择行为有影响,农业收入高说明从事农业生产有利可图,农户有资金再投入,选择节水技术的意愿就强。

1.3 制度环境的影响

农户追求的是生产效益的最大化,但其不一定是行为的最优决策者。因此,在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的情况下,针对农户用水问题,政府制定相关用水制度调控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一方面通过制度控制农户用水不科学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激励制度鼓励农户运用节水技术。约束制度主要有用水配额限制、水价等;激励制度主要有资金扶持、技术支持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乌稍岭以西,祁连山北麓,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连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个地貌单元,海拔介于1 020-4 874 m之间。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7.8 ℃,降水量60-610 mm,蒸发量1 400-3 010 mm。全市总耕地面积25.5万hm2,其中保证灌溉面积16.9万hm2,其余8.6万hm2山旱地完全依赖自然降水,全市农田灌溉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88.30%[17]。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及水资源不合理开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大大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逐步成为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中生态系统退化速度最快的地区[18]。

2.2 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主要是武威市农户,为了本次调查的农户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综合考虑到不同灌区、距离城市的远近等情况,样本选取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石羊河流域武威市的15个乡镇32个行政村,然后再在各个行政村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15户左右农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由调研人员对农户逐个进行参与式问卷调查,实际调查农户483户,其中有效问卷466份。

调查信息为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情况,具体分为:1)农户基本信息,包括农户年龄、学历、耕地面积、家庭人口和劳动人数;2)农户收入与支出情况,包括农户的收入来源、支出情况、劳务情况;3)农户的灌溉情况,包括种植结构、灌溉水价、作物灌溉定额、灌水次数;4)农户种田收支情况,种地支出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机械、雇工等,种地产出包括作物单产、总产量、价格;5)农户的节水行为选择情况。

2.3 变量选择

根据前面的分析和实地调查情况,本研究将自变量因素归纳为四类:农户特征、土地状况、农户经营状况和制度环境。考虑到有些变量之间会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尽可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变量。因此本文以年龄、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占总人口比重、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对新技术的态度为自变量,农户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为因变量(表1)。

表1 模型解释变量说明Table1 Variables of optimal scaling model

2.4 模型选择

根据基础数据的特征,选用最优尺度分析法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处理。选用这一方法的原因是:基础数据中多属于分类变量,若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其结果的准确性差;若使用Logistic模型,尽管在理论上可行,但并不现实,因为该方法对分析变量的处理比较细致,当因变量、自变量都是有序分类变量时,得出的结果往往难以解释[19]。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是由荷兰Leiden大学DTSS课题组研制并在SPSS10.0之后新增的一个应用程序。该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回归分析,它允许因变量和(或)自变量为各种类型的分类变量。这种方法通过采用一定的非线性变换对原始分类变量进行转换,然后反复迭代直到找出一个最佳回归方程式,因而在处理分类变量数据时有着独特的优越性[20]。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处理本次调查的数据可望得到最为满意的结果。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y为农户采取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xn为各因变量,n为1-8,分别表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占总人口比重、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对新技术的态度,an为各自变量的系数,ε为误差项。

3 结果与分析

3.1 统计描述分析

从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看,受访者年龄集中在36-45岁之间,占受访者的42.1%(表2);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受教育程度的受访者居多,其次是以小学受教育程度的受访者;劳动力数量占家庭总人口比重集中在30%-50%,占受访者的62.2%;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在30%以下的受访者占总受访者的32.4%,居最多;在受访者中,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大多在30%以下,占44.8%;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集中在30%-50%,占受访者的47%;受访者的家庭耕地面积大多在0.67 hm2以下;对新技术的态度,55.6%的受访者首先考虑增产效果;在节水行为的选择中,不采取节水措施、接受乡镇村安排和因灌溉定额限制被动接受的农户占调查人数的67.4%,而视水费而定和有长远考虑的农户只占32.6%,说明农户的节水行为主要还是被动的接受,而非从长远考虑来节水的。

3.2 模型结果分析

运用SPSS16.0对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模型的相伴概率值P小于0.001(表3),表明该模型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各自变量的容忍度在变换前后都大于0.1(表4),表明该模型不存在共线性问题。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391,调整的决定系数为0.373 (表3),说明纳入回归模型的8个变量对农户节水行为选择具有37.3%的解释力。不可否认,还有一些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该项研究中没有被发现,这也是以后深入研究所努力的方向,但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多元回归确定系数值一般不是很高,故这一方法多用于进行分析,较少进行预测[21]。因此,尽管解释力相对较低,但并不影响对现有纳入模型因素的解释。

表2 受访农户基本统计特征Table2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surveyed farmers

表3 模型检验结果Table3 Test results of the model

3.3 河西绿洲灌区农户节水行为影响因子分析

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农户对新技术的态度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表5)。

表4 相关性和容忍度Table4 Correlations and Tolerances

表5 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结果Table5 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optimal scaling model

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有正向影响,即户主的文化程度越高,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也越高。通常情况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的速度就越快,其视野也更开阔,信息的搜集处理运用能力、机会把握能力、创收能力也相对较强。灌区推行的节水制度和节水新技术对农户而言是一个新的事物,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对其更关注,对节水改革的认知程度也较高,并且新的节水制度和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用水方式,需要农户掌握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此,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更易于接受新生事物,采用新品种、新技术。

耕地面积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有正向影响,说明耕地面积越大,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也越高。农户的耕地越多,越有利于农户实行规模化经营,而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户享受节水技术的规模效应带来的好处,从而采用节水技术的需求越强,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符[22-23],对于耕地面积大的农户,不采取节水行为的机会成本相对于耕地面积小的农户来说要大的多,而且耕地面积大的农户在采取节水行为时容易形成规模经济[24],因此,耕地面积大的农户比耕地面积小的农户更愿意去了解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信息,采取节水行为的主动性也越高。

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高,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也越高。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人,所追求的是在自己既定的资源条件下,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对于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大的农户,在种植业比较效益逐渐下降的趋势下,要保持相对的收益比较优势必须进行内部改造和提升,增加科学技术的含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在这种趋势下,节水技术的推广有助于传统农业(种植业)的改造和提升,因此,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大的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也越强。

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说明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越大,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越低。随着农村家庭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农村家庭收入越来越依靠非农收入,在调查的466户农户中,有72.3%的农户家中有外出务工人员,43%的农户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超过了50%。对于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越大的农户,他们认为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多,在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情况下,农业生产的主要成本已经是劳动力成本,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造成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收入不再是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其对节水制度和技术的关注程度也就不高,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也较弱。

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水费占种植业支出的比重越高,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也越高。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当一项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大时,通常都会采取措施降低这项费用。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大的农户,在农业水资源严重匮乏而实施定额限制灌溉的情况下,对于采取节水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的意愿更强烈,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也更强。

农户对新技术的态度的系数为0.158,由于农户对新技术的态度是无序分类变量,其系数只能表明其对农户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影响。影响农户对新技术态度的因素依次为增产效果、节水效果、劳动力安排、生产成本、有无补贴(图2),其中选择增产效果的农户人数占到55.6%。由此可见,农户采取节水行为时首先考虑的是该项行为所带来的效益收入,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也一致[25-26]。因此,在推行节水改革时,制定的制度或采取的节水技术带给农户的效益不能低于农户未使用该项节水技术时的收益,农户采取节水行为的主动性才会强。

图2 影响农户对新技术态度的因素Fig. 2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ouseholds’ attitudes towards new technology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农户采纳节水技术的主动性程度有较大差异,不同的认知结果对节水技术的采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农户对新技术的态度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民在种植结构、生产方式面临调整时,文化程度高的、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和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大的农民可以更为自如地调用自身资本转变生产方式,接受新的用水制度和应用节水新技术。

研究表明,农民采取节水行为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在于:一是农民采取节水行为是否能获得利益,也就是说是否值得采取节水行为;二是是否有能力承担采取节水行为后的风险,如农户是否有资金、技术进行节水设备投入,或是否有其它的替代生计之路;三是政策的影响。

4.2 建议

1)促进农户对节水技术的理性认知。在深入分析农户的心理特点和对节水技术的需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平台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帮助农户了解转变现有的灌溉方式的必要性,提高农户对节水技术的理性认知,从而加快农户对节水技术的认知,以增加农户选择先进节水技术的预期。

2)加快土地整合,形成规模经营。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达到54人/m2,是河西地区平均密度的3.4倍,造成农户耕地少,地块小而分散,采用节水技术不便,因此,加快土地流转,进行地块整理,有利于提高农户采纳节水技术行为的主动性。

3)政府积极引导与扶持农户选择节水技术。政府在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时,应从多方面展开对农户选择节水技术的引导与扶持,制定相应的激励和扶持政策。例如,通过生产资料补贴等物质补助的形式或奖励政策加以鼓励,利用各级示范区示范来提高农户采用节水技术的积极性。

[1] 南纪琴, 王玉宝, 尚虎君, 等. 黑河中游区域农业用水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7): 37-40.

Nan J Q, Wang Y B, Shang H J,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developing count measures on current water using situation for agriculture in Heihe River basin[J]. 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 2010(7): 37-40.

[2] 韩洪云, 赵连阁. 农户灌溉技术选择行为的经济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00(11): 70-74.

Han H Y, Zhao L G. Economic analysis choice behavior on farmers’irrigation technology[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0(11): 70-74.

[3] Dinar A, Yaron D. Adoption and abandonment of irrigation technologies[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2(4): 315-332.

[4] Schuck E C, Marshall F W, Webb R S, et al. Adoption of more technically efficient irrigation system as a drought response[J]. Water Resource Development, 2005(12): 651-662.

[5] Carey J M, Zilberman D. A model of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 Modern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emerging markets in water[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2(2): 171-183.

[6] Dridi C, Khanna M. Irrig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gains from water trading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5(5): 289-301.

[7] 刘一明, 罗必良. 水价政策对农户灌溉用水行为的影响——基于农户行为模型的理论分析[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1,41(12): 27-32.

Liu Y M, Luo B L. Impact of water Price policies on farmers’irrigation water use behavior—Based on farmers' behavior models[J]. Mathematics in Practice and Theory, 2011, 41(12): 27-32.

[8] 于法稳, 屈忠义, 冯兆忠. 灌溉水价对农户行为的影响分析——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05(1): 40-44.

Yu F W, Qu Z Y, Feng Z Z.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irrigation water price on farmers’ behaviors[J]. China Rural Survey,2005(1): 40-44.

[9] 王远, 吴玉柏. 几种主要节水灌溉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J]. 水利经济, 2002, 20(6): 35-40.

Wang Y, Wu Y B. Economic analysis of several maj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iques[J]. 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2002, 20(6): 35-40.

[10] 葛颜祥, 胡继连. 不同水权制度下农户用水行为的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3(2): 21-24.

Ga Y X, Hu J L. Comparisons of different water and household water rights system behavior[J]. Productivity Research, 2003(2): 21-24.

[11] 肖艳秋, 张新焕, 杨德刚.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户灌溉区域差异及原因分析——以三工河流域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 19(6): 1437-1443.

Xiao Y Q, Zhang X H, Yang D G.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reasons for farmers’ irrigation as households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Sangong River basin[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1,19(6): 1437-1443.

[12] 王晓磊, 李红军, 雷玉平, 等. 石家庄井灌区农户灌溉行为调查及节水潜力分析[J]. 节水灌溉, 2008(6): 12-15.

Wang X L, Li H J, Lei Y P, et al. Investigation of irrigation actions of farmers and analysis of water-saving potentiality in Shijiazhuang well irrigation district[J].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2008(6): 12-15.

[13] 王萍. 黑龙江省基层农户节水行为与补偿意愿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7): 123-127.

Wang P. Study on water saving behavior and willingness to accept compensation of farme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J].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7): 123-127.

[14] 刘红梅, 王克强, 黄智俊. 影响中国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行为的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08(4): 44-53.

Liu H M, Wang K Q, Huang Z J.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behavior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8(4): 44-53.

[15] 许朗, 刘金金.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蒙阴县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观 察,2013(6): 45-51.

Xu L, Liu J J.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choice behavior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survey data from Mengyin, Shandong Province[J]. China Rural Survey, 2013(6): 45-51.

[16] 黄玉祥, 韩文霆, 周龙, 等.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18): 113-119.

Huang Y X, Han W T, Zhou L, et al. Farmer cognition on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12, 28(18): 113-120.

[17] 张从, 何晋武, 张倩. 武威市凉州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双目标优化[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29(4): 35-38.

Zhang C, He J W, Zhang Q. Double targets optimization for adjusting structure of crop industry in Liangzhou district of Wuwei City[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2008, 29(4): 35-38.

[18] 马金珠, 朱中华, 于保静. 石羊河流域水环境演化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M].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5: 1-36.

Ma J Z, Zhu Z H, Yu B J.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Shiyang River Basin[M]. Lanzhou: Lanzhou University Press, 2005: 1-36.

[19] 张务伟, 张福明, 杨学成. 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程度与其土地处置方式的关系[J]. 中国农村经济, 2009(3): 85-90.

ZHang W W, Zhang F M, Yang X C. The degree of transfer of surplus agricultural labor relations with its land disposal methods[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9(3): 85-90.

[20] 张文彤. 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0-136.

Zhang W T.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Advanced Tutorials[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4: 130-136.

[21] 郭志刚. 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4-40.

Guo Z G. Soc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Applications of SPSS Software[M].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03: 34-40.

[22] 王娟, 吴普特, 王玉宝, 等. 农户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量化分析——以黑河干流中游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8): 1105-1112.

Wang J, Wu P T, Wang Y B, et 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armer attitude towards water-saving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A case study of Heihe River middle reaches[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2, 20(8): 1105-1112.

[23] 刘国勇, 陈彤. 干旱区农户灌溉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疆焉耆盆地的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 2010(9): 105-108.

Liu G Y, Chen T.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irrigation behavior in arid areas: A case study of Yanqi basin in Xinjiang[J]. Rural Economy, 2010(9): 105-108.

[24] 林毅夫.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209-229.

Lin Y F. Institution,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8: 209-229.

[25] 刘晓敏, 王慧军, 李运朝. 太行山前平原区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5): 1099-1105.

Liu X M, Wang H J, Li Y C.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wheat/maize agronomic water-saving technology in the piedmont plain region of mount Taihang[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0, 18(5): 1099-1105.

[26] 周玉玺, 周霞, 宋欣. 影响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用水平差异的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17市333个农户的问卷调查[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3): 37-43.

Zhou Y X, Zhou X, Song X.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asant’s adopting differ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techniques[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4, 28(3): 37-43.

(责任编辑:童成立)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water-saving behaviors in irrigated oases of Hexi Corridorusing

GONG Da-xin, DOU Xue-che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Drought is the restraining factor affec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the Hexi Corridor region. Improving the farmers’ adoption level of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cope with drought. The study on farmers’ awarenes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ter-saving technolog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hoice behaviors of water-saving technology could improve the adoption level of farmer’s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technology and provide the basis to change farmers’ understanding of irrigation. Based on the household survey data of Wuwei farmers in Irrigated oases of Hexi Corridor and applying the optimal scaling regression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adoption of water-saving behaviors. Results show that education level, farmland location, crop income share of the gross household income, water cost share of the total production cost, and farmers’ attitudes towards new technology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initiative degree of farmers’ behavior of water saving. While the off-farm income share of the gross household income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o enhance farmers’ initiative of adopting water-sav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increasing farmers’ awareness of water-saving technology, speeding up the land circulation and consolidation to promote large scale production, and the Government actively guiding and supporting farmers’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irrigated oases of Hexi Corridor; farmers; water-saving behaviors; influencing factors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环境不断恶化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1-2]。位于甘肃干旱内陆区的石羊河流域是河西绿洲灌区中人口最多、经济较发达、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内陆干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循环系统,使水资源在流域水循环中形成、运移、转化和消耗,水资源的特征直接影响着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影响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在农业比较效益低和缺水程度加剧的情况下,农业依靠大量消耗水资源的外延型增长方式已行不通,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推行高效节水型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gram of China (2012BAD14B10).

DOU Xue-cheng, E-mail: douxc@gsau.edu.cn.

06 February, 2015; Accepted 30 June, 2015

F303.2

A

1000-0275(2016)01-0130-07

10.13872/j.1000-0275.2015.011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D14B10)。

龚大鑫 (1983-),男,甘肃兰州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E-mail: gongdx@gsau.edu.cn;通讯作者:窦学诚(1962-),男,甘肃西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学和农村发展研究,E-mail: douxc@gsau.edu.cn。

2015-02-06,接受日期:2015-06-30

猜你喜欢

种植业比重节水
坚持节水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