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大型农机需求的影响分析——基于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的视角

2016-10-31胡凌啸周应恒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农机补贴作业

胡凌啸,周应恒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大型农机需求的影响分析——基于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的视角

胡凌啸,周应恒*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其政策的效果值得特别关注。基于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的视角,构建了大型农机需求的理论模型,运用双对数模型和13个粮食主产省的面板数据,分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果,探讨大型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对大型农机的需求;然而,对大型农机需求的促进作用最为强烈的是农机作业收入,这与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农机价格和农民购买农机的个人投入并没有显著影响大型农机需求。此外,大型农机的需求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华北、华中、华东、东北对大型农机需求都显著高于西南地区。基于培养农机作业服务供给主体、促进农机作业服务供给的目的,提出:一是农机购置补贴向农机服务供给主体倾斜,更加注重向大型农机调整,同时要注意中央补贴和地方补贴的联合配套使用;二是提供农机作业补贴及相关优惠政策。

大型农机;作业服务;农机购置补贴;粮食主产省;双对数模型

胡凌啸, 周应恒.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大型农机需求的影响分析——基于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的视角[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 37(1): 110-116.

Hu L X, Zhou Y H.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bsidy on the demand of larg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providers[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6, 37(1): 110-116.

自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机总动力已经跃上10亿kW的台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增幅连续7年超过2个百分点,2013年达到59.5%,学界普遍认为农机购置补贴对农业机械化有促进作用[1-8]。高玉强[3]在对农户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将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户购机行为的影响概括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乘数效应。然后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农机总动力和购买农机的各种投入之间的关系,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情况下,农机购置补贴每增加1%,农机总动力平均增长0.09%。李红和周浩[5]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时间虚拟变量,发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使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机总动力分别提高了0.094 和0.062个百分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效应大于非粮食主产区。张宗毅等[8]将影响农机化水平的因素归纳为经济、自然、人口、农业种植结构、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和技术供给六个方面。对农机购置补贴而言,从2004年开始计算,补贴每增加约88亿元,全国农机化水平就提高1个百分点。纪月清等[9]发现农机购置补贴不仅影响了农机需求还影响了农机结构。另有学者通过CGE模型综合衡量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影响[10]。此外,崔红艳[7]、侯方安[11]、纪月清和钟甫宁[12-13]探讨了影响农机需求的非政策因素,包括农户家庭收入、非农就业情况、人均耕地以及农机销售价格等。

尽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作用在学界基本达成共识,但这些研究在考虑农机需求的时候大都是基于自购自用的农户,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农机需求群体,即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的农户、农机合作社或其他组织。对农机需求主体的区分将会对研究的机制设计和结果分析产生重要的影响,前者对农机的需求往往是小型机械,能够满足自己的使用即可;后者对农机的需求则往往是大型机械,以提供农机作业服务为主。因此,本文选取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农机作业收入纳入到研究框架中,构建了该研究对象大型农机需求的理论模型,采用双对数模型和13个粮食主产省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果,探讨大型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1 理论模型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农机投资由政府主导,通过农机站向农民提供农机服务,这一时期的农机发展以大型农机为主。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释放了农业的生产力,农业资本的积累使得我国农民开始自主购置农机,且以小型农机为主。此阶段我国农机化发展的特点是小型农机快速增长,大型农机增长缓慢。以拖拉机为例,1978-1988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和小型拖拉机总动力分别增长了65%和354%;而1988-1995年,大中型拖拉机总动力下降了17%,小型拖拉机总动力则又增长了47.5%[14]。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到现在,尤其是自我国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农民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以及土地的快速流转,农机服务开始市场整合,呈现专业化态势,能够提供更多农机服务的大型农机又开始得以发展,与此对应的是小型农机发展的放缓。2004-2011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总动力增长了近2.5倍,而小型拖拉机总动力则仅仅增长了24.9%(图1),我国再次进入大型农机快速发展的时期,但这一阶段与改革开放之前的情况完全不同,现阶段大型农机的发展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同时,从图1还可以观察到,农机购置补贴与大型农机总动力有着比较明显的正向关系。

图1 大中型、小型拖拉机动力与农机购置补贴Fig. 1 Subsidies for purchasing different sized tractors in China in 2004-2011

对农业生产而言,有实质意义的是农机服务使用量而不是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的农机保有量或投资量[12]。因此,从本质上讲,农业机械化既不是农业机械的简单堆积,也不是农业动力的多寡,而是农民在农业生产各环节能享受到的农机服务率[15]。旨在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能定位为任意提高农机的数量,而是要有侧重点的对能够提供更多农机服务的农业机械进行扶持,而这类机械往往是大型机械。假设大型机械的数量增长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农机服务的增长,那考虑影响此类农业机械的已有和潜在持有者需求的因素就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一般而言,小型机械由于价格较低,操作方便,适合于家庭自用,很难再为其他农户提供服务;而大型机械虽然能够提供更多的农机服务,但是其购买成本高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才能操作,因此一般家庭很难拥有,只有类似于农机服务专业户或者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才有购买的能力。纪月清等[9]基于Singh等的研究,建立了农业家庭模型,并推导出小农户对农机的需求函数。但是,自购农机并自用的小农户和购买农机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的农机户或者合作社对于农机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后者的农机需求源自于对农机作业服务收入的追求。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其目标函数与小农户不同。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为:

式中:Y表示供给主体能够提供的农机作业服务数量,而Ps、Cs分别表示农机作业服务的单位价格和成本。

Rayner和Keith[16]曾经假设农机服务的数量和农机存量是成比例的,本文同样认为农机作业服务的产出(Y)与农机的数量(M)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机的数量决定了农机作业服务的产出能力,但是并不能确定二者之间的准确关系,因此只是构建了Y与M之间的农机作业服务产出函数,作为利润最大化方程的第一个重要约束。此外,供给主体想要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就必须先购置农机,而对农机的购买又受到其收入预算的约束。农机的价格为PM,供给主体购置农机的资金有两个主要的来源,一个是自己的投入(I),一个是政府的购置补贴(Sub)。

求解上述最优化方程,可以得到农机作业服务供给主体的农机需求函数为:

2 研究方法

2.1 实证模型

借鉴纪月清等[9]的双对数模型,具体形式为:

式中:yit为第i省在第t年的大型农机总动力;xit为解释变量向量;β为系数向量;由于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所以μi为地区固定效应,衡量各省由地形、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和习惯等天然差别导致的农机需求差别;εit为随机扰动项。

2.2 变量选取

基于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并参考以往的文献,最终确定了农机作业服务的收入和成本,农机价格、个人投入和农机购置补贴,地区虚拟变量3类变量(表1)。

表1 变量定义及描述Table1 Definition and description of variables

1)农机作业服务的收入和成本。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追求的是农机作业收益的最大化。因此农机作业的收入越高,其对农机的需求越大。根据理论模型,如果能够获取农机作业的价格和农机作业量的数据最为理想,但是由于宏观统计数据并未对二者单独统计,直接选择农机作业收入(PsY)作为影响大型农机需求的因素。然而当期的农机作业收入和当期的大型机械总动力有很明显的内生关系,因此选取滞后一期的农机作业收入作为影响本期大型农机购买的因素,可以从预期收益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变量的设置。文章预测其对农机需求的影响为正。此外,农机作业服务的成本(Cs)主要来自于柴油,但由于宏观数据的缺失,实证模型中暂时没有引入该变量,这也是该研究日后可以改进的地方。

2)农机价格、个人投入和农机购置补贴。农机的价格对购机需求的影响显而易见,农机价格越高,越会限制需求者的购买能力,因此预测其对农机需求的影响为负。由于大型农机价格高昂,需要购机者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对农机的购买投入主要来自于两个层面,一个是个人投入,我们假设当前农机作业服务的供给者仍多为农民或者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机合作社,所以用各地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个人投入来表示;农机购置补贴在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购买农机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购买农机的压力。以往的研究多数是把中央的财政支出作为农机购置补贴的金额,忽略了地方的财政支出,而在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早期,尤其是2007年以前,地方财政补贴金额要远高于中央财政补贴金额(图2),因此在评估农机购置补贴的作用应该综合考虑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补贴。选取滞后一期和当期的农机购置补贴金额作为自变量,主要反映对农机购置补贴的预期以及当期补贴额对购机者购机的影响。预测两者的效果均为正。

图2 我国中央和地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Fig. 2 Subsidy amount for purchas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from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from 2004 to 2011

3)地区虚拟变量。大型农机一般在粮食主产区使用最广,因此为了聚焦并分析地区间农机需求的差异,本文选取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作为研究区域,其中包括华北地区的河北、内蒙古;华东地区的山东、江苏、安徽、江西;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华中地区的湖北、湖南、河南;西南地区的四川。13个省共分布在5个区域,选取西南地区作为对照组,设置4个虚拟变量,分析地区对大型农机需求的影响。

2.3 数据来源

本文侧重研究农机补贴额对大型农机需求的影响,而且已经将补贴额纳入到理论模型中的预算约束方程,因此所选取的时间段为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后的2005-2011年。由于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对大型农机的需求,所以选取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的动力之和表示;农机作业收入的统计主要来源于田间作业和运输,能够与所选取的大型农机较好的对应起来;由于无法统一计算农机的购买价格,因此使用农业生产资料指数中的机械化农具价格指数来代替,并选取2003年作为基期。购机能力也有两个指标,分别是农民个人投入和农机购置补贴,由于中央进行农机购置补贴后往往会引致地方政府增加对农机购置补贴的财政支出,因此选取中央和地方的农机购置补贴之和衡量农机购置补贴的金额。同时为了对比,也将在只考虑中央财政补贴的背景下测算。

大型农机动力、农机作业收入、农民个人购机投入、农机购置补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各省耕地面积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其中耕地面积2005-2008年分别有相对应的统计量,2009-2011年的耕地面积均使用2008年的数据。乡村户数来自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其中江西省2011年乡村户数缺失,由全国乡村户数减去其余各省乡村户数获得。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劳动成本在不断上升。根据Hayami和Ruttan[17]提出的诱致性农业技术变迁假说,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造成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决定了农业技术的选择和进步方向。在劳动力稀缺且价格很高的情况下,农民更倾向于采用农机作业服务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对农机作业服务的需求增加,进而推动了我国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数量的扩张。自2004年开始,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专业机构(不含合作社)和专业户数量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到2011年分别增长了41.8%和48.9%(图3)。2012年底我国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3.3万个,同比增长23.7%。农机作业服务的供给者越来越成为农机需求的主体。

图3 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专业机构和专业户数量Fig. 3 Number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ervice organizations and farms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1

近年来,我国对包括农机社会化服务在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格外重视,已经连续多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体现。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长,他们对农机的需求同样会继续扩张。影响农机服务供给主体农机需求的因素和影响自购自用农户农机需求的因素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从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的视角来探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果,更加符合现实需要。

3.2 大型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选用双对数模型,除农机价格和四个虚拟变量外,其余变量均采用对数形式。经过豪斯曼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时考虑中央和地方农机购置补贴的模型中,除农机价格变量和农户个人购机投入两个变量不显著外,其余变量均在统计上显著(表2)。

表2 模型估计结果Table2 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model

1)农机作业服务的收入。无论在模型1还是模型2中,滞后一期的农机作业服务的收入都在1%水平上显著,且符号为正,符合预期。在模型1中,单位面积农机作业收入每提高1%,就会引起单位面积大型农机总动力提高0.414%。农机作业收入越高,服务供给者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激励就越强,对大型农机的需求就会越多。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未来的农机服务越贵越好,因为农机服务的价格越高,农民对农机服务的需求就会降低,农户就越倾向于持有小型农机以减少从市场上购买农机服务[13]。那么如何解决农机服务的供给和农民对农机服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呢?农机作业补贴也许是一种合适的方式,既能保证农机服务供给者的收益,提高其购机热情和提供农机服务的激励,又能降低农户使用农机的成本,增加农户对农机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农机作业补贴开展有了很好的农机数量保障。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以来,我国各省大型农机总动力快速提高,但各地对大型农机的需求量并不是无限的,会慢慢趋于饱和。除个别省份外,大部分省份的大型农机总动力年增长率趋于下降,低于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初期的增长率(表3),这很有可能说明大型农机的数量已经充足。因此,进一步的工作是将这些大型农机转化为农机服务,农机作业补贴或许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2)农机价格、个人投入和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价格变量并不显著,但符号为负,符合预期,农民购买农机的个人投入并不显著。当期和滞后一期的农机购置补贴都会对大型农机的需求产生正向的影响,两者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型农机的需求,符合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的需要。当期农机购置补贴的效应要高于滞后一期农机购置补贴的效应,但是二者对大型农机需求的影响程度都要低于农机作业收入的影响程度。尽管农机购置补贴有利于提高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对大型农机的需求,但是农机作业服务的收入仍然是影响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购买农机的关键因素。在模型2中,滞后一期的农机购置补贴对大型农机需求的影响不显著。

3)地区差异。粮食主产省所在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大型农机需求要远远高于西南地区,这其中地形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模型1中,这四个地区相对西南地区而言,对大型农机的需求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华北、华中、华东、东北;在模型2中,四大粮食主产区对大型农机的需求强度排序发生了改变,从高到低分别是华北、东北、华东、华中。

表3 各省大型农机总动力年增长率(%)Table3 Annual increasing rates of the power of larg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2005-2011 (%)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结论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了我国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的大型农机需求,且当期的补贴资金相对于滞后一期的补贴资金效果更大;但是对于大型农机需求影响最大的变量是农机作业收入,这主要是由于大型农机需求主体的目标是追求收益最大化,在各地区大型农机存量接近饱和的状态下,对大型农机的购置补贴政策有必要向作业补贴进行调整。农机价格虽然不显著,但是其影响方向与预期相符;不同地区对大型农机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于西南地区,华北、华中、华东、东北对大型农机的需求强度更大。

随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和“四化同步”的推进,农业现代化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将会逐步提高。未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取决于我国的农业经营体系,又决定了农机购置补贴的形式和重点。针对当前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问题和未来农业经营体系的变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不可能是“一家一户,自购自用”,这种模式成本高、效率低,而“集中购买,提供服务”的模式则更加合理,尤其是对于粮食作物,这种模式将会提高大型机具数量、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因此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能是盲目的,它要与我国农业经营体系相适应。农机购置补贴也要适应这种政策背景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购机需求。

4.2 政策建议

1)农机购置补贴向农机服务供给者倾斜。中央和地方的农机购置补贴对大型农机的需求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该更加注重向大型农机倾斜。农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是农机服务的主要供给者,也是大型农机的主要需求者,因此要充分考虑此类经营主体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中央补贴和地方补贴的联合配套使用。

2)提供农机作业补贴及相关优惠政策。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行,各地区农机数量会趋于饱和,此时需要将农机存量转化为农机服务。农机作业收入越高,农机服务供给水平就会越高,但农机服务和自己持有农机是互为替代品的,农机服务价格越高,越容易促进农民购买小型农机。要在既保障农机服务供给者收益的同时,又能减少农机服务需求者的负担,开展农机作业补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1] Liu Y M, Hu W Y, Simon J N, et al. The influence of labor price change o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usage in Chinese agriculture[J]. 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3, 62(2): 1-25.

[2] 曹光乔, 周力, 易中懿, 等.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对农户购机行为的影响——基于江苏省水稻种植业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0(6): 38-48.

Cao G Q, Zhou L, Yi Z Y, et al. Impac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bsidy for farmers: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rice farming of Jiangsu province[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0(6): 38-48.

[3] 高玉强. 农机购置补贴与财政支农支出的传导机制有效性——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 财贸经济, 2010(4): 61-68.

Gao Y Q. Transmission mechanism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bsidy and fiscal expenditure on agriculture: Based on provincial-level data[J]. Finance and Trade Economics, 2010(4): 61-68.

[4] 李农, 万祎.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的宏观政策效应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0(12): 79-84.

Li N, Wan Y. Research on macro policy effect of agriculturalmachinery subsidy[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0(12): 79-84.

[5] 李红, 周浩. 农机购置投入结构与农机总动力增长的关系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3(3): 30-37, 41.

Li H, Zhou H.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nput structure for purchasing agricultural machines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s power: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model[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13(3): 30-37, 41.

[6] 李红.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应实证分析[J]. 经济纵横, 2008(10): 67-69.

Li H.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bsidy policy[J]. Economic Review, 2008(10): 67-69.

[7] 崔红艳. 吉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15(12): 43-48.

Cui H Y. Analysis of the tot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Jilin Province[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2015(12): 43-48.

[8] 张宗毅, 周曙东, 曹光乔, 等. 我国中长期农机购置补贴需求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09(12): 34-41.

Zhang Z Y, Zhou S D, Cao G Q, et al. Research on the long-term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bsidy[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09(12): 34-41.

[9] 纪月清, 王亚楠, 钟甫宁. 我国农户农机需求及其结构研究——基于省级层面数据的探讨[J]. 农业技术经济, 2013(7): 19-26.

Ji Y Q, Wang Y N, Zhong F N. Research on Chinese farmers’demand and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Based on provincial-level data[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2013(7): 19-26.

[10] 刘合光, 谢思娜.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14(4): 1-6, 11.

Liu H G, Xie S N. Th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farm machinery purchase subsidiary policy[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2014(4): 1-6, 11.

[11] 侯方安. 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兼论耕地细碎化经营方式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J]. 中国农村观察, 2008(5): 42-48.

Hou F A.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moting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 China Rural Survey,2008(5): 42-48.

[12] 纪月清, 钟甫宁. 非农就业与农户农机服务利用[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5): 47-52.

Ji Y Q, Zhong F N. Non-farm employment and the input of machinery service[J].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5): 47-52.

[13] 纪月清, 钟甫宁. 农业经营户农机持有决策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11(5): 20-24.

Ji Y Q, Zhong F Q. Research on farmers’ possessing decis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2011(5): 20-24.

[14] Ji Y Q, Yu X G, Zhong F N. Machinery investment decision and offfarm employment in rural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2,23(1): 71-80.

[15] 曹阳, 胡继亮. 中国土地家庭承包制度下的农业机械化——基于中国17省(区、市)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经济, 2010(10): 57-65, 76.

Cao Y, Hu J L.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under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China: Based on survey data of 17 provinces[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0(10): 57-65, 76.

[16] Rayner A J, Keith C. Demand for farm tra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68, 50(4): 896-912.

[17] Hayami Y, Ruttan 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0.

(责任编辑:童成立)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bsidy on the demand of larg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providers

HU Ling-xiao, ZHOU Ying-he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Chin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bsidy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promoting and guiding th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providers,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demand of service providers for larg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pplied double-logged panel data of 13 major grain-producing provinc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ubsid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demand of larg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mpi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1)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bsidy promoted the larg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demand significantly; 2) the incom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s was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which was corresponding to the target of service providers; 3) the price and private investment are insignificant factors; and 4) the demand varied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service providers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suppliers in supporting policy, their larg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demand in particular and the proper combination of the subsidies from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be encouraged. 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consider other supporting policie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s.

larg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provider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bsidy; major grain-producing provinces; double-log model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了鼓励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国在200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并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截至2013年,我国农机购置补贴已经推行了10个年头,中央财政支出超过900亿元人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333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A037)。

Key Project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71333008); Major Program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4ZDA037).

ZHOU Ying-heng, E-mail: zhouyh@njau.edu.cn.

05 September, 2015; Accepted 21 October, 2015民币,其中2012和2013年都超过了200个亿。因此,研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有助于对该政策进行有效的评估并探讨政策可能的改进方向。

F302.7

A

1000-0275(2016)01-0110-07

10.13872/j.1000-0275.2015.0156

胡凌啸(1990-),男,山东德州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农业政策和农业产业组织等方面研究,E-mail: njhulx@126.com;通讯作者:周应恒(1963-),男,湖南长沙人,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食品安全等方面研究,E-mail: zhouyh@njau.edu.cn。

2015-09-05,接受日期:2015-10-21

猜你喜欢

农机补贴作业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不一样的农机展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作业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