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财政管理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6-10-31李颖津

前线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财政

2015年6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方向、思路和重点。同年7月初,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就北京进一步贯彻落实明确了具体要求和方向。对于财政部门而言,要认真领会和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推进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和保障构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准确把握财政在首都战略定位中的着力点

突出对落实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保障作用。要紧紧围绕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统筹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和资金,不断创新服务保障的方式方法,集中财政资金用于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发展、区域协同创新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任务。

突出对形成合理的京津冀发展级次和层次的推动作用。要树立“跳出财政看全局”的思想,根据京津冀三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统筹考虑产业、人口、环境、资源等政策,服从和服务于区域整体功能定位,找准用足用活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优化区域生产力和生产要素布局,积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承担,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创新合作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北京的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公共资源延伸到周边地区,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突出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引导作用。要立足于北京资源环境承载力,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首要任务,统筹运用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在统筹引导和扶持政策、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各类功能禁止和限制的要求,严控低端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倒逼机制和激励机制,有效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积极引导核心区存量产业和功能向功能拓展区职住分离较高的区域转移,实现资源均衡配置。

突出对创新驱动和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要积极发挥财政杠杆的撬动作用,充分挖掘和放大首都创新资源密集的比较优势,推进以中关村示范区为核心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健康发展;按照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整合化、低碳化的要求,加快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加快构建创新引领、技术密集、价值高端的高精尖经济结构。

创新管理理念和手段,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全力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市财政将按照“突出功能定位、提升服务水平”的总体原则,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财政管理体制。一是合理调整市对核心区的财政体制关系,继续加大财政一般转移支付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首都核心区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环境建设、古都风貌整体保护、居民生活改善计划,为首都核心功能提供更多更好的承载空间。二是按照“交通便捷、功能完备、职住合一”的要求,建立“支持跨越式发展”的市与副中心财政体制,通过完善市与区县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创新副中心建设投融资、财政、土地等支持政策,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副中心承载能力,实现宜居家业。三是科学编制中期财政规划,根据各年度的工作重点,合理安排年度财政预算,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标准化。

发挥财政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市财政将通过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激励引导机制、调整现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式、调整企业退出激励政策等措施,共同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源配置职能,积极推进水、电、气、热等资源性价格收费改革,提高禁限产业耗用能源的收费标准,运用价格杠杆、差异化税费等方式,加快形成疏解的倒逼机制。二是加强产业转移财税政策引导,认真落实京津冀产业转移税收分享办法,国家对企业搬迁的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污染企业调整退出工作目标,引导和推动非科技创新企业有序外迁。三是综合运用PPP等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部分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疏解,鼓励有实力的养老服务机构在周边地区建设养老服务基地。四是通过制定支持人口调控工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政策、制定引导人口有序疏解和顺利落户的奖励政策等措施,建立区域内异地养老补贴机制,开展跨地区购买养老服务试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疏管结合、分类施策,支持加强人口调控,稳妥推进人口有序疏解。

创新财政管理方式,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一是积极参与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聚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通过基金运作的形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加快推进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打造以中关村示范区为核心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形成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二是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和资金,盘活各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设立总规模达1000亿元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重点围绕“产业布局集聚化、产业要素融合化、经济发展低碳化”的要求,提升优化产业结构的财政保障能力,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着力培育高端产业,加快形成创新引领、技术价值高端的经济结构。三是综合运用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重点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精准发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是重点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医疗、养老、镇域供热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围绕大气和环境治理,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重点把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重点任务,继续安排和使用好大气治理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研究设立京津冀环境治理专项基金。市财政将通过设立基金、调整环境类和资源类收费基金征收政策等措施,进一步调整财政支持方式,完善财政引导政策手段,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补齐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环境治理两个短板,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通过发挥经济手段,促进治污、减排,形成对疏解企业的倒逼机制。

(作者:李颖津,北京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梁齐勇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财政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
读懂现代财政
被遗忘的真实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