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创新 全链创新 全球创新

2016-10-31赵刚

前线 2016年10期
关键词:总书记习近平科技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针、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创新,将其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排在首位,并定位为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老龄社会的日趋明显、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开出了坚持创新的“药方”。可以说,创新思想已全面融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之中。无论是到地方考察、调研,还是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甚至参加国际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均明确释放出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信号,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

创新的领域覆盖:全面创新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可见,创新是全领域覆盖的,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

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重视理论创新,而且擅长理论创新。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在改革发展、对外开放、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方面均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更是这些成果的精华。问题意识、战略思维、辩证分析、人民立场、求真务实和大众话语是其理论创新的六个重要特征。面对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中国正在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没有现成的、完全适用的理论作为指导,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推进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2014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改革试点方向,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发挥试点对全局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要加强试点工作统筹,科学组织实施,及时总结推广。当前,制度改革滞后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相关部门必须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合理、完善的制度体系。

科技创新。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2016年2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出版发行,其中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思想和认识。面对建成创新型国家的任务,我国亟待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文化创新。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国需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断发扬光大,并吸收国外先进文化,不断创新文化内容和展现形式,形成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创新的环节覆盖:全链创新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指出,要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可见,创新是全环节覆盖的,包括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

产业链。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5100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完成科研成果3万项,但其中能转化并批量生产的仅20%左右,形成产业规模的则仅有5%,而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可以高达70%到80% 。创新必须是为了推动产业发展而创新,必须有益于社会,如果只是作为研究成果而束之高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就要加强政产学研相结合,尤其是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其他部门要为企业创新提供各种完善的服务。

创新链。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现在的创新并不一定是个别领域的单军深入和单点突破,形成创新链条也非常有价值”,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创新链包括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中间试验、企业孵化(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等环节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比较薄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基础研究重要成果产出能力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如生命科学领域多数学科的世界份额只有2%左右,而同期美国这些学科的世界份额约在50%,学术影响力发展相对滞后,学术成果较少受到科技强国的关注 。根据木桶理论,如果创新各环节存在非常明显的短板,将极大地拉低整体的创新水平。因此,补齐基础研究短板势在必行,要充分调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力量,分工合作、优势互补。

资金链。对产业链、创新链的重视程度,最直接的反映是在资金链上,反映在创新资金的分配上。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国的研发资金规模庞大。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2015年科学报告:面向2030》,目前美国用于研发的投资占全球28%,中国紧随其后(20%),超越欧盟(19%)和日本(10%),占世界人口67%的其他地区仅占全球研发投资的23%。但是,中国研发资金的分配并不合理:一是基础研究占比低,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的比例一直处于5%左右;二是企业占比低,国家的基础研究经费大多投向了高校,企业很难有机会获得支持。因此,面向“十三五”,调整和优化资金链是提高我国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创新的地域覆盖:全球创新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在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调研时又强调,“我国的经济体量到了现在这个块头,科技创新完全依赖国外是不可持续的。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开放战略,但必须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可见,创新要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结合,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以国际大科学大工程和计划、“一带一路”战略、国际组织、创新型全球公司、全球创新中心为抓手,提升全球视野,开阔全球胸怀,更灵活地运用全球性思维,以全球创新助力自主创新。

国际大科学大工程和计划。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明确指出,“要积极主动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从我国现实需求、发展需求出发,有选择、有重点地参加国际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设和利用”。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了很多国际大科学工程和计划,包括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脑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大型强子对撞机、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等,参与这些计划帮助中国在相关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一带一路”战略。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发表演讲时指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的五大理念,开展促进稳定、创新合作、产能对接、增进友好四大行动,并指出要“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可见,创新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理念和原则,中国要采取创新性的思路、创新性的模式,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创新型全球公司。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强调,中国公平公正对待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欢迎跨国公司同中国企业开展各种形式合作。跨国企业是创新型全球公司的突出代表,他们已经不断加大在华创新力度。研究报告显示,66%的企业在中国进行研发以满足全球市场需求,去年的比例则是51%;25%受访者指出其在华研发的附加值高于其他地区。未来10年,将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开展全球化创新。中国需要充分发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力量,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

全球创新中心。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提出,上海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从全球来看,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俄罗斯是中国需要加快布局的五个战略支点。美国硅谷是全球创新的圣地,现在80%的地方已经被美国和欧洲的企业租了,中国在硅谷建立了全球创新研究中心,要争取把20%的地方留给中国。英国、法国是老牌的创新强国,中国也需要布点,在英国、法国建立一个辐射欧洲各国的创新中心。以色列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高科技领域的创新成就,科技对这个自然资源极度贫乏国家的贡献率高达90%以上,而且与中国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中国还跟俄罗斯合作成立了一亿左右的基金,在俄罗斯建立一个创新中心。通过这些全球创新中心,中国将跟全球联动起来,建立全球创新网络,实现没有距离、没有时差的点对点链接,打造全球创新体系。

综上,全面创新、全链创新、全球创新隐含在习近平关于创新的思想中,起到一定的统领作用。面向未来,全面创新、全链创新、全球创新将引领中国的创新创业,引领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赵刚,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高 斌

猜你喜欢

总书记习近平科技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科技在线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