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6-10-31王光先刘兵
王光先+刘兵
摘要:从猪群机体、疫苗质量、免疫操作、饲养管理、免疫抑制性疾病等方面对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免疫失败;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7-0046-02
随着我国养猪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疫病已成为困扰养猪业发展的最大难题。免疫接种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但受疫苗质量、猪群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多方面的影响,猪场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猪病不同程度的流行与传播,同时也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就造成规模化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作以分析,以供养猪生产者参考。
1 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猪群机体因素
1.1.1 遗传因素 动物机体对接种抗原有无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动物品种繁多,免疫应答各有差异,即使同一品种不同的个体,对同一疫苗的免疫反应强弱也不一致。有的动物甚至有先天性免疫缺陷,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1.1.2 母源抗体干扰 由于个体免疫应答差异以及不同批次猪群不一定来自同一种猪群等原因,造成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所有固定同一日龄进行接种,若母源抗体过高反而干扰了后天免疫,产生不了应有的免疫应答。即使同一猪群不同个体之间母源抗体程度也不一致,母源抗体干扰疫苗在体内的复制,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1.1.3 营养因素 维生素及许多其他养分都对猪群免疫力有显著影响。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D、B、E和多种微量元素及全价蛋白时能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免疫反应明显受到抑制。
1.1.4 在疫病的潜伏接种 在疫病的潜伏期接种相应疫苗不但易造成免疫失败,还可能诱发疾病导致死亡。
1.1.5 野毒早期感染或强毒株感染 机体接种疫苗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免疫力,而这段时间恰恰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期,一旦有野毒入侵或机体尚未完全产生抗体之前感染强毒,就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造成免疫失败。
1.2 疫苗质量因素
1.2.1 疫苗被污染 按疫苗生产规程,制苗用的种蛋必须是SPF蛋,但在生产实践中,有些厂家往往为了追求利润不使用SPF种蛋,这样就易造成种蛋对疫苗的污染。
1.2.2 疫苗质量达不到规定效价 目前疫苗种类很多,有国外的、国内的;有单价的、多联的;有灭活的、弱毒的。品种很多,疫苗的质量也存在很大差异。个别疫苗生产厂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制造的疫苗病毒价偏低,而造成免疫失败。
1.2.3 疫苗种毒免疫原性较差 制造疫苗的毒株驯化不良或选择不当,其免疫原性差,用这样的疫苗免疫注射后机体所产生的抗体偏低,而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1.2.4 保护剂、冻干剂、佑剂的差异 在生产弱毒冻干苗时需要使用冻干保护剂,生产灭活苗和某些细菌苗时需要使用佑剂,使用的这些保护剂及冻干剂和佑剂的品种及质量的不同,所生产疫苗的质量也存在很大差异。
1.2.5 疫苗使用、管理不当 疫苗在运输、保管及使用过程中没按要求在冷链下进行,疫苗失效,给畜.禽接种的是无效疫苗。
1.2.6 疫苗选择不当 有些血清型较多的传染病,如大肠杆菌病、口蹄疫病等,没有选用与本地流行毒株相对应的血清型,造成免疫失败。
1.2.7 疫苗间干扰作用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交叉反应的抗原同时接种时,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抗体应答显著降低,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如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等。
1.3 免疫操作因素
1.3.1 免疫程序不合理 对动物进行疫病免疫后,或新生仔畜吮乳后,其体内的免疫抗体的消长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其首免、二免、再免的时机,免疫次数的太多、太少或间隔时间太长、太短,都会造成免疫失败。
1.3.2 药物滥用 使用弱毒活疫(菌)苗前后几天,对机体进行喷雾消毒和饮水消毒;或使用抗菌药物,杀灭或抑制了疫(菌)苗的活性,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另外,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不当,也可造成免疫失败。
1.3.3 免疫操作不当 肌注免疫时,出现“飞针”,疫苗根本没有注射进去或注入的疫苗从注射孔流出,造成疫苗注射量不足。
1.3.4 免疫途径不正确 每种疫苗所采取的免疫方法各异,不同的免疫方法对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着不同的效果。未按规定途径和部位接种疫苗,也会使接种的疫苗起到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1.3.5 器械、衣物和用具消毒不严格 免疫接种时不按要求消毒注射器、针头、刺种针及饮水器等,使免疫接种成了带毒传播,反而引发疫病流行。
1.3.6 疫苗稀释剂存在问题 疫苗稀释剂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而将杂质带进疫苗;随疫苗提供的稀释剂存在质量问题;饮水免疫的,饮水器未消毒、清洗,或饮水器中含消毒药等都会造成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败。
1.4 饲养管理因素
1.4.1 环境卫生消毒不严 养殖场只顾经济效益,忽视了养殖环境卫生消毒,栏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猪群长期生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在免疫期间,使猪群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导致免疫失败。对疾病没有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消毒制度不严格,致使养殖环境差,因此,即使有良好的免疫程序,也很容易感染发病,造成免疫失败。
1.4.2 饲养管理不科学 有的饲养场只求多养、多获利,而未能考虑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数量超负荷,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应激频繁,使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造成免疫失败。
1.4.3 饲料质量问题 某些混合料或添加剂厂家为了追求利润,不按质量标准配制,导致营养不全或变质发霉、盐分过量。这些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1.4.4 应激反应 各种应激反应都会干扰免疫应答,如惊吓、注射、保定,光线过强、舍温过高、湿度过大、过敏反应等应激,都会影响免疫的效果。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饲料突然改变、运输、转群、注射、保定等刺激性应激因素的影响下,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显著损伤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增加免疫球蛋白的分解代谢。所以,当动物处于应激反应敏感期时接种疫苗,就会减弱其免疫能力。
1.4.5 滥用药物 养殖场为了防治疾病滥用药物,许多药物如:四环素类、氨基粮苷、糖皮质激素类等对机体免疫系统有破坏或抑制作用,影响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影响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
1.5 免疫抑制性疾病
猪群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猪瘟、猪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等),病原体损害和破坏机体的体液或细胞免疫中枢器官,产生免疫抑制或免疫干扰,导致免疫机能障碍,使机体对疫苗接种的应答反应降低,造成免疫失败。
2 主要对策
2.1 选用优质疫苗
优质疫苗是保证免疫质量的关键,疫苗的使用和采购不要使用来源不明,标识不清,非法生产和非法进口的疫苗,要选择用通过农业部GMP认证企业生产的优质疫苗。疫苗选用应考虑当地的疫情、毒株等特点。
2.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结合本地区的疫情和本饲养场的疫病流行特点、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的免疫途径和方法、不同疫苗的免疫周期、疫苗间的免疫干扰等因素制定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
2.3 严格操作规程
采用正确的免疫操作方法,保证免疫质量,疫苗接种操作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饮水免疫不得使用金属容器,饮水必须用蒸馏水或冷开水。做好器械和免疫部位的消毒,免疫针头应一畜一针,免疫剂量要足,疫苗开启后应2 h内用完。
2.4 加强饲养管理
控制好畜禽圈舍的温湿度、光照、饲养密度和通风,做好圈舍和周围环境卫生消毒。饲喂全价配合饲养饲料,加强对饲料的监测,确保饲料质量。潮湿季节,饲料中应加入防霉剂,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免疫接种期间多喂些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饲料。合理使用免疫促进剂(生物活性肽、多糖等)。畜禽免疫接种前后不能饲喂抗生素、驱虫药物。
2.5 加强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畜禽免疫抗体检测是免疫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加强动物防疫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检测设备、资金、人员培训投入力度,提高检测水平。定期对畜禽进行抗体检测,以确定群体免疫力,为制定科学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效果和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综上所述,落实选用优质疫苗、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免疫、实施正确的免疫接种方法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用药、实时抗体检测等关键措施,才能确保免疫成功,提高免疫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