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由应激造成养殖鳄鱼死亡的报道
2016-10-31杨雪海吴金舟吴添宇濮小青
杨雪海+吴金舟+吴添宇+濮小青
摘要:对一例由噪音应激造成的养殖鳄鱼死亡的事件进行了报道,并总结了经验教训,为鳄鱼养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鳄鱼;应激;死亡
中图分类号:S858.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7-0013-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养殖结构的调整,发展特种经济动物的多元化养殖逐渐成为人们脱贫致富的新方向。鳄鱼是世界级的水生野生珍稀动物,是距今6 500万年前古恐龙时代的两栖类生物物种之一,分布在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等少数热带雨林地区。鳄鱼皮可以加工成昂贵的皮革制品;鳄的头、脚、牙、爪、脊骨可以加工成精美的纪念品;鳄的血、胆、脂肪等可制成药品;鳄鱼肉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适中,同时还含有对人体有很高营养价值的高级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丰富。因而,鳄鱼养殖、加工及观光旅游业逐渐引起了人们重视。
我国鳄鱼养殖多以暹罗鳄、尼罗鳄和湾鳄居多,鳄鱼养殖虽然逐渐成为新兴产业,但相应的养殖技术及养殖模式却极度匮乏,多以自然状态下的水塘加以防护措施进行养殖,受天气环境的影响较大,广东就曾经报道过因突然降温造成鳄鱼死亡的报道。本文就一例因应激造成鳄鱼死亡的事件进行剖析,为鳄鱼养殖者提供借鉴,防范于未然,充分保障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1 养殖场现状
丹江口市某养殖企业位于素有“湖北省地质公园”美誉的丹江口市石鼓镇,该公司是一家集家畜、家禽以及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为一体的大型养殖企业,年出栏白羽肉鸡20万羽,肉牛1 000头。由于丹江口市是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南水北调的源头,保护好水源地免受养殖业的污染成为制约丹江口市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养殖场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该公司从2013年开始,积极探索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新建两栋暹罗鳄养殖舍,引进暹罗鳄幼苗2 000条,将养殖过程中的病死残次鸡用来饲喂暹罗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事件回放
事件一:暹罗鳄于2015年7月引入,饲养于鳄鱼养殖舍内,舍内分为若干个养殖池,每个养殖池按1 m2饲喂15~18条幼鳄,水深25~30 cm,环境温度控制在30~35 ℃。每天饲喂两次,自由采食,池内的水根据水质变化情况进行适当更换。从鳄鱼进入养殖舍养殖池到12月份养殖情况一切正常。2016年1月初,距离养殖舍20 km左右的山体爆破取石,地面震动以及爆破声响造成鳄鱼极度恐慌,养殖的鳄鱼在黑暗的墙角处出现扎堆和挤压,事件发生后,养殖池内的鳄鱼陆续出现死亡,前后死亡10多条。后噪音及震动消失后,鳄鱼死亡逐渐平息。
事件二:2016年3月份,为进一步满足暹罗鳄幼鳄的生理需求,对前期修建的鳄鱼养殖舍进行改造,在每个鳄鱼养殖池的屋顶部位安装40 cm×60 cm的中空玻璃,方便幼鳄晒背以及舍内环境的自然消毒,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在屋顶行动以及安装中空玻璃中造成的噪音,造成鳄鱼的极度恐慌,鳄鱼在池内角落里挤成一团,待工程完工后,养殖舍内鳄鱼死亡10余条。
3 经验与教训
目前,大部分的鳄鱼养殖采用的是舍外、露天堰塘围栏养殖,接触的是自然环境,发生由噪音或震动而造成的应激相对较小,但存在着自然环境不易控制的风险。2015年广东就曾发生过因天气骤然变冷而导致养殖鳄鱼大批死亡的报道。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自然环境变化,减少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损失。本事件中,鳄鱼养殖采用的是养殖舍内分池人工养殖,平时对外界环境接触得比较少,因而养殖舍内的异响、噪音以及外界环境对养殖舍造成的震动极易造成鳄鱼的应激。因此,在鳄鱼养殖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鳄鱼养殖舍的布局
鳄鱼养殖舍应选择在远离人群居住的僻静地方,远离公路、工厂以及可能会发生地面震动的地方。成鳄养殖舍应密闭不透光,减少外界的噪音。
3.2 固定养殖人员及投喂次数
鳄鱼养殖舍尽量固定养殖人员及投喂次数,由于鳄鱼大脑进化出了大脑皮层,其智商相对较高,对经常饲喂的人员认识度相对较高,且固定的饲养人员对鳄鱼的生活习性也相对熟悉,可有效避免鳄鱼应激事件的发生,减少养殖损失。
3.3 减少非养殖人员进入养殖舍内
鳄鱼养殖在湖北地区相对较少,并且在舍内养殖的模式也比较少,极大程度上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因而参观人员相对较多,极易造成鳄鱼应激死亡。因此,建议养殖场可采用参观区和养殖区分离,杜绝养殖区内非养殖人员的进入。
3.4 发生应激挤压后养殖人员迅速分离,避免死亡
对于已经发生应激,鳄鱼发生堆叠的,在注意个人防护的同时,由固定的养殖人员迅速进行分离,减少挤压,减少养殖鳄鱼的死亡。
4 小结
鳄鱼养殖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养殖技术以及养殖模式上有许多创新的地方,本事件中是在密闭的养殖舍内发生的应激而导致的鳄鱼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总结经验,防范于未然,可有效避免养殖损失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