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

2016-10-29周胜男周克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4期

周胜男 周克男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受课改的影响也正在积极地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实践。高效的课堂教学指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对小学数学教学成绩的提高大有帮助,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改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作为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主阵地,愈来愈受到高度的关注。新课程理念最终要通过课堂中的教师得以落实,新课程的目标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变化上。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高效的数学课堂就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1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实施高效课堂,是教育改革的只要途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数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理性情感教育内容,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高效课堂更多的是让学生行有所获,思有所得,情有所寄的生活空间。

2高效课堂的意义

无数的事实证明,传统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我们应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深化高效课堂的实际运用。我们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建立完善的课堂改革机制,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构建实与活的高效课堂。秉承新课改的理念,力主通过高效课堂实现课堂形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根本改变,继而转变师生的生存状态,转变师生的成长方式,转变学校的发展方式,转变传统的研究模式,让学享受快乐的体验,让教相伴幸福阳光。最终使我们的课堂变成“人人参与,各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课堂。

3实施方案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没有课堂的真正高效,所谓的“素质教育”就只能是小打小闹的点缀,甚至会沦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帮凶”,教学就永远走不出“时间+汗水”,“拼命+玩命”的泥沼。由于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机构差距大,老教师思想没能及时更新,加之农村信息落后,课堂教学少“技术”,缺“技艺”和无“艺术”的现实困境,使高效课堂难以真正的实现,要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我们力争做到:

(1)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相同思维层面上自由碰撞智慧;

(2)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问题意识、提问精神、创造能力得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提高;

(3)基于不同起点、不同需求,使学习水平在已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挥;

(4)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解放学生,让他们自主去学、去做、去体验,真正减轻课业负担。

4实例分析

由于笔者所在学校为最基层的农村小学,为了检测高效教学的效果,选取了本人所教的四年级的两个平行班(1班和2班)作为研究对象,将1班作为实验班采用高效的教学法,2班作为对照班。两个班人数均为32人,男女比例大体相同。以三年级的期末考试作为实验前两个班的基础测试,对两个平行班的基本成绩状况进行摸底。选择四年级的期中考、期末考试作为教学效果评判依据。

本研究采用实验教学与测验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班级气氛及授课教师情况具有较好的同质性和匹配性。

4.1教学实验法

通过实际教学进行实验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区间比较法。实验前对所用学生进行测试,随机选择实验和对照班,分别进行小学四年级数学高效教学法和传统常规教学法教学。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高效教学法对数学教学产生的效果。

4.2数学统计法

将教学实验前后的成绩数据运用Excel 200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SPSS Statistic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学统计分析。本研究的数据处理思路:首先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数据的特征量,如: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再对实验班的前后考试成绩和对照班的前后考试成绩作配对样本T检验,以检验成绩是否有显著地差异。最后对影响试验的有效因素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

4.3实验数据分析

从考试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来看,两个班成绩相差不大,对照班略高于实验班0.7分。经过几个月的对比教学实验,在月考中实验班考试成绩与对照班基本持平,略低于对照班0.1分,在教学实验结束后的期末考试中,实验班的考试成绩超过对照班的成绩,平均分高1.9分(图1)。从考试成绩的初步分析看实验班教学效果要好于对照班。

(1)考试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相差不大,教学实验结束后的期末考试中,实验班的考试成绩超过对照班的成绩。

(2)所有考试成绩经S-W法正态性检验后,实验班初试成绩、实验班期末成绩、对照班初试成绩和对照班期末成绩呈正态分布。

(3)对学生初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内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通过Lenvene F方法的F统计量的结果检验表明:说明两个班学生初试数学成绩无显著差异。即实验前两个班级出于均等的状态。

(4)对前后测试成绩的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实验班初试与期末成绩t值为-5.60,双侧检验t值得相伴概率p=0.00<0.05,拒绝T检验零假设。说明实施高效教学培训前后成绩有了显著性差异,即经过这种高效教学训练的学生成绩有显著地提高。而对照班初试与期末新成绩t值为-1.377,双侧检验t值得相伴概率p=0.18>0.05,接受T检验零假设。说明在显著性水平 =0.05的情况下,对照班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5结论

在推进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农村小学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高效课堂的打造可谓是困难重重。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营造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将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扎根于农村一线的教师深入研究,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多方交流融合,让农村小学教研不断走向深入。真正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的高效课堂,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科研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 孙杰远.教育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7-117.

[3] 余建英.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2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