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

2016-10-29张齐华

江苏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张老师规则数字

张齐华

【设计理念】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空间与几何”领域继“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运算”“图形的变换”之后又一崭新领域。基于数学学习和生活经验,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会用“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等具体、直观的方式确定一维线性空间、二维平面空间中物体或点的位置。本课将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用“数对”这一相对抽象的、数学的规则来确定二维平面空间中一个物体或点的位置。

教材编排的线索是,以教室内的座位图为载体,引导学生先借助“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确定小军的位置。进而明确,“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由此完成对“何为数对”“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的认识。教材作出如上安排,潜在的观念是,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凭借原有的数学经验,要自主探索并建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规则,无疑是有难度的,甚至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因而,“有意义地告诉学生”这一“规定性数学内容”,便成为教材编排这一内容的基本逻辑框架,也是一种合理且审慎的姿态。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以为,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或建构上述内容,无疑是一种不客观、不理性的选择。事实上,笔者以往的数次教学实践,也印证了这一判断。因此,我们应在既定的基本框架内,将这一“规定性数学内容”背后的数学思考充分挖掘出来,引导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感受规则统一的必要性,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数对”的抽象概括性,在分析推理中领悟数学思维的价值,在数形结合中领略数学思想的魅力,在比较延伸中洞察数学知识内在的统一性。一句话,即便是“规定性数学内容”,即便是“告知式教学方式”,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与加工,通过对文本教学价值的深度开掘与外化,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考的魅力和数学思想的价值,并最终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如何用列数和行数组成的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规则建立的必要性、统一性与合理性。

2.会根据相应的规则,用数对确定平面内物体或点的位置。

3.感受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的严谨与美。

【教学活动及意图】

一、呈现课题,引发问题

1.二年级时,我们已经研究过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等方式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在这一基础上,一起来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的问题:什么是数对?怎样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和以前研究的确定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区别?等等。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围绕同学们的这些问题来展开学习。

【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比对已有经验,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新的学习需求,进而自己发现、提出问题,为新课的学习作好认知与情感的准备。】

二、营造冲突,建构新知

1.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今天的内容,我还把我儿子带来了。(出示图1)猜猜看,哪一个会是张老师的儿子?

学生可能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等已有经验描述他们的猜想,也可能用方向确定位置,如从左往右第几竖排、从上往下第几个等。

2.大家的猜测各不相同。有什么问题吗?需要张老师提供什么线索吗?

学生可能的要求:他在第几排?他在第几组?他有什么外貌特征?

3.看来,没有提示,仅靠猜,很难确定张老师儿子的位置。张老师给点提示:在数学上,他在这幅图中的位置可以用两个数组成的一个数对(板书:(4,2))来表示。现在,你能找到他的准确位置吗?

(1)学生先独立思考,随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找出他们认为的张老师儿子的位置。

(2)反馈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不同的答案(见图2中的四个圆圈)。

(3)要求学生具体说一说:你为什么认为这个男孩是张老师的儿子?你理解的4和2分别表示什么?

4.张老师只有一个儿子,而且他的位置在数学上的确可以用数对(4,2)来表示,为什么你们帮我找出了四个儿子呢?

学生的困惑可能有:(1)你没说清楚,这里的4和2,哪一个是竖排,哪一个是横排。(2)你没说清楚,竖排时,究竟是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3)你没说清楚,横排时,究竟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

教师小结:看来,仅仅知道数对还不够,我们还得了解这个数对背后隐藏的一系列规则。

5.在数学上,竖排也叫列,横排也叫行。那么,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数对中的两个数究竟谁是列,谁是行?确定列和行时,又是按怎样的方向?接下来,张老师再给大家一点提示:张老师儿子最要好的朋友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1)来表示。现在,你能确定哪一个才是张老师真正的儿子吗?

(1)学生独立思考,随后小组交流。

(2)反馈时,学生可能会说:因为这个男孩在从左往右第2列,从下往上第1行,所以,第一个数表示列数,方向是从左往右;第二个数表示行数,方向是从下往上。

(3)按照上述规则,学生正确地找到了张老师的儿子。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完整地指出从左往右的5列和从下往上的5行。

(4)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板书如下:

【教师貌似直接给出了答案,但“告诉”背后恰恰隐藏着强烈的问题冲突:明明给出了张老师儿子所在位置的数对,为什么会找出“四个儿子”?有矛盾就会有思维冲突,有思维冲突就会有深度追究与探寻,而数对背后蕴含的丰富的规则内涵,恰恰在这样的矛盾与探究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彰显。此外,面对学生的质询,教师也没有直接给出规则,而是以(2,1)为引子,再度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看似只是一个细节,但背后蕴含的恰是教师的一种教学价值追求:让每一个细节彰显最充分的数学思考,让数学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充溢在数学学习的完整过程之中。】

6.按照这样的规则,另外三个男孩的位置又可以用怎样的数对来表示?

(1)学生尝试用数对(2,2)、(2,4)、(4,4)来表示。

(2)教师追问:(2,4)和(4,2)用的数字都一样,为什么表示的人却不相同?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字交换顺序后,表示的列数和行数就会发生变化,表示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3)教师追问:(2,2)、(4,4)这两个数对中,同样都是2或4,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认识到: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含义不同,前一个表示第几列,后一个表示第几行。

(4)教师追问:像(2,2)、(4,4)这样的数对,在这幅图中,你还能找到哪几个?观察它们的位置,你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发现(x,x)这样的数对都在一条直线上。

【另外三个男孩的数对是什么?同样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为什么表示的位置不同?两个同样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又有什么不同?类似的数对还有哪些?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规则内涵正是在这样的追问中得到了强化,而学生的数学思维正是在这些貌似不经意的追问中得以深化。最后一问,貌似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模仿,然而,当(1,1)、(2,2)、(3,3)……这些数对一一呈现在画面上时,数形结合的思想已经跃然纸上。】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升

1.回到我们的教室,你能写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数对吗?先观察再思考,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1)学生可能提出:教室里,哪里是左,哪里是右?结合学生的提问,教师指出:在用数对确定同学们的位置时,通常是站在教师的视角来观察,从而确定教室里的第一列和第一行。

(2)现在,你能写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数对吗?学生书写,全班反馈。

(3)你能说一说你好朋友所在位置的数对,让大家来猜一猜他(她)是谁吗?

(4)我找到一位同学,他是(3,5)的同桌,你们猜一猜,他的数对可能是多少?如果学生给出两种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2,5)和(4,5)哪一个更合适?帮助学生体会到,实际问题还要结合具体情境去思考和理解。

(5)我还找到一位同学,他和(4,3)紧靠在一起,他的数对可能是多少?学生可能找出(4,2)、(4,4)、(3,3)、(5,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抽象后的教室座位图,并标出这五个学生的位置及其相应的数对,并引导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思考和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同一列的数对,列数相同;同一行的数对,行数相同;这五个学生正好构成一个“十字形”,再次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6)我想找一位同学,只知道他(她)数对中的两个数字相加之和是7,猜一猜,他(她)可能是谁?学生猜测,教师分别请符合要求的学生(1,6)、(2,5)、(3,4)、(4,3)、(5,2)、(6,1)起立。

(7)观察这些数对和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新的猜想?学生有可能会猜想:是不是只要数对中的两个数字之和相等,这些位置就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试着写一写符合要求的数对,看一看他们的具体位置,验证自己的猜想。

2.你能用数对确定下面四块瓷砖(如图3)的位置吗?

(1)学生尝试给出数对。

(2)如果让你再添几块瓷砖,使它们显得比较美观,你会添在哪些位置上?写出它们的数对。

(3)全班反馈时,引导学生评价:谁设计得最美观?你从这些数对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既感受到设计的美,又从美的作品中发现隐藏的数学秘密。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像“数对”这样用两个数来确定人或物体的位置的?

(1)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组内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到飞机票、电影票、国际象棋、地球仪等。

(2)教师出示电影票,并提问:明明可以用更简洁的数对来表示,为什么电影票通常还是选择用第几排第几号的方式来确定位置?

(3)教师出示飞机票,并提问:确定飞机上的位置所用的方法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用一个数和一个字母(如5A、11D)来表示位置,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优点?

(4)既然字母和数字结合还可以省略中间的逗号,比数对更简洁,为什么在数学上还是选择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有什么优点?

(5)比较飞机票、电影票、国际象棋、地球仪上确定位置的不同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需要用两个数或两个量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好的数学练习,除了要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应关注学生对数学方法的领悟、数学思想的熏陶以及数学美的感受,并引导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发现其背后蕴含的内在统一性与数学美感。在笔者看来,这恰恰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也是未来数学课堂不变的追求。】

(作者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张老师规则数字
答数字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数字看G20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二则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