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滁州市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调查与研究

2016-10-29刘亮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特色旅游滁州市滁州

刘亮

( 滁州 城市职业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滁州市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调查与研究

刘亮

( 滁州 城市职业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运用问卷调查法,围绕旅游行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从人口统计学特征、游憩动机和体验、地方性旅游资源种类、开发现状、发展建议等方面展开调查,对滁州市域内旅游资源尤其是代表性旅游资源进行再梳理,并对旅游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滁州;旅游资源;发展现状;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滁州旅游同以往相比发展较快,但是距离合肥、南京等周边城市的差距仍然较大。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滁州自然、人文景观兼备,并不比合肥、南京落后太多,何至于旅游产业较为落后?笔者以为,滁州的旅游资源未能充分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是关键要素。2010年尹乐等人的研究已将滁州全境的景点分布做了清晰呈现,并对各区域主要景点的品级也做了相应标识。但鉴于旅游本身是不断发展的,旅游产业同样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滁州哪些景区有待进一步开发?哪些景点关注度较高、开发潜力较大?原有景点是否可以增设一些特色化程度较高的旅游项目?是否有值得开发但仍未得到开发的景点?

二、调查工作基本情况

(一)调查时间和调查人员

2015年3月1日--16日,作者带领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滁州各旅游景区景点现场发放问卷,现场收回。

(二)调查范围

滁州市区:琅琊山风景区、皇甫山风景区、大柳草场、清流古道、九天峰

凤阳县域:小岗村、狼巷迷谷、韭山洞、龙兴寺、老城墙、鼓楼广场

全椒县域:吴敬梓纪念馆、碧云湖、三塔寺、儒林长廊

定远县域:藕塘烈士陵园、花园湖公园、令狐山风景区

来安县域:白鹭岛

明光市域:女山湖

天长市域:博物馆

(三)调查对象

本地游客、外地游客、部分景区工作者

(四)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是参考了《南京夫子庙游憩者地方感特征及其规划意义》(唐文跃,2012)、《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地方感差异分析——以黄山屯溪老街为例》(邱慧、周强等,2012)等文献,并充分征求了来自学界和业界的部分专业人员的基础上设计完成的,共24个题项,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游憩动机和体验、地方性旅游资源种类、开发现状、发展建议等方面。

(五)问卷发放与搜集情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3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252份,有效率为83.9%,笔者对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维度均进行了统计。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表1 在滁旅游人员基本情况

由上表中相关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1、滁州旅游宣传工作较为滞后,成效不明显。来滁州旅游的游客中,外来游客的比例仅为24.5%;数字媒体时代,互联网网络和流动媒体应当成为宣传的主渠道,而滁州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不理想,在所有获得信息的游客中,通过上述渠道的游客占比低至13.9%。

2、滁州旅游对于高学历、高收入群体影响力较弱。在调查群体中,工资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占据游客的80%以上,本科以上游客比例仅略高于11%。对于旅游开发,滁州作为皖东醉城,文化层面的吸引力相较于其他应该更大些,但实际情况显示,滁州旅游吸引的公务员与文教技术人员比例仅达15%,充分表明滁州旅游对高层次人才尚未形成较强吸附力。

3、滁州文化旅游发展尚未形成规模。作为文化名城,域内醉文化、明文化、儒林文化、红色文化各具特色,但文教技术人员仅占整体游客的6.7%,说明基于文化维度的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与设计在形式与内容方面均不成功。

(二)游客动机和体验调查

1、动机评价

表2 在滁旅游人员旅游动机及评价情况

表中数据显示,来滁旅游的游客大多以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色,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为主,也有很大一部分游客看中的是滁州厚重的人文景观。此项数据给我们的启示为:滁州的旅游开发,应在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合力做文章,从而谋求旅游的长远发展。鉴于本地游客数量较大,本地游客对于优美自然环境的向往程度更高些;而外地来访游客在文化访求方面比例较高。所以笔者以为,滁州在旅游开发方向上应当向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设计方面予以倾斜,以此吸引更多外来游客,带动食、宿等行业共同发展。

2、体验情况调查

对于滁州的旅游发展状态,本次问卷针对整体满意度、配套设施、导游人员、保护措施方面做出了调查,对于体验的调查,笔者选取如下几个维度,力求窥斑见豹。

图1 对滁州旅游发展满意度情况评价

通过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游客对于所调查条目的满意度都不是很高,即使是对于项目导游人员的满意度稍高,也只有56.4%,而配套设施方面不满意比例明显偏高,满意的尚不足50%。由此可见,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应该是制约滁州旅游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可以说,滁州旅游在诸多方面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提升空间较大。

四、特色旅游资源分析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了解,尤其是要对滁州独有的、能够代表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做出调查。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的指导框架内,《滁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09-2020)》对滁州的旅游资源做出了分类和梳理。该规划显示,滁州的特色旅游资源主要如下:

琅琊山水旅游资源:琅琊山森林公园、醉翁亭、丰乐亭、清流关、九天峰、皇甫山;

儒林文化旅游资源:吴敬梓纪念馆、吴敬梓故居、魁光楼、襄河景观带、儒林老街;大明文化旅游资源:明皇陵、明中都皇故城、明中都鼓楼、龙兴寺、大明文化园;

山水生态旅游资源:皇甫山、碧云湖、韭山洞、狼巷谜谷、女山湖、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神山、跃龙湖、龙山;

红色皖东旅游资源:半塔保卫战旧址、抗大八分校纪念馆、藕塘烈士陵园、皖东烈士陵园、新四军二师烈士纪念林等;

改革经典旅游资源:小岗村。

据此可知,滁州特色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类型多样,生态、人文、社会旅游资源兼备。但上述诸多景点中,哪些景点最能代表滁州特色?哪些景点最具开发潜力?笔者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表3 滁州特色旅游资源调查评价

表中数据显示,有62.7%以上游客认为醉翁亭等醉文化景点最能代表滁州特色,而且33.1%以上游客认为该景点最具开发潜力;朱元璋等明文化景点虽然在最能代表滁州特色方面比例稍低于韭山洞等生态资源,但在最具开发潜力方面仅次于醉文化景点。由此可见,对于滁州来说,醉文化、明文化具备成为地方性品牌代表的潜力。对于滁州旅游而言,文化旅游相较于生态旅游,更能代表地方特色,积极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开发具有较强地方性色彩的文化类旅游项目是滁州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

五、讨论

滁州特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旅游行业发展较之周边为何缓慢,原因主要在于如下方面。

(一)知名景区少。全市虽然旅游景点有100多处,但只有琅琊山国家级风景区影响较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开发创建力度,创建更多影响力大的旅游景点,尤其是能体现地方特色的景区更要着力打造。

(二)地方形象不突出。目前滁州旅游主要是观光型产品,特色性项目和休闲生态产品尚处于探索阶段,具有地方特色的明文化、儒林文化、红色文化等地方产品规划与开发不足。

(三)旅游产品不成熟。由于资源整合程度不够,因此能够直接提高滁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产品不多。

(四)配套设施不完善。滁州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旅游是吃住行游购娱高度融合的产业,但目前滁州基本只停留在行、游阶段,特色性的吃,基础性的住,拓展性的购、满足性的娱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内景区之间缺乏有机联动,区域旅游辐射效应小,相对较为独立。

六、结论

滁州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历史人文都较为丰富,现有的文化资源有明文化、醉翁文化、红色文化、儒林文化等,自然生态资源有琅琊山风景区、韭山风景区、白鹭岛景区、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总体来看,但由于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不足,行业联动效应未能充分展现,尤其是地方性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与塑造方面不充分,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的融合程度不够,未能开发出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进而导致对外宣传的品牌形象不鲜明。滁州要加快旅游发展,必须认真谋划,加强指导,深度发掘,精心策划,在塑造地方性上下功夫,在特色旅游项目开发上下功夫才能助推旅游发展再上台阶。

[1]潘立新,林玉标,李养兵.滁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02-204.

[2]夏明.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的视角[D].合肥:安徽大学,2012.

[3]尹乐,王永明.基于GIS的滁州市旅游资源功能分区及旅游线路设计[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02):31-33.

[4]张捷.区域民俗文化的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旅游业价值研究[J].人文地理,1997,12(03):20-24.

[5]赵飞羽,范斌,方曦来等.地脉、文脉及旅游开发主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4(6):83-87.

[6]郑平建.安徽滁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11(4):52-55.

F592.7

A

1671-5993(2016)01-0038-03

2015-12-10

2015年滁州市第三届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课题(项目编号:B2015029)。

刘亮(1983-),男,安徽滁州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特色旅游滁州市滁州
《滁州西涧》(草书)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陆黛灵书法作品
创意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磐安县维新乡溪下路村为例
习作点评
特色旅游产品培育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Mother's hands
习作点评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旅游商品创新研究——以浙江特色旅游纪念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