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济市无公害芦笋适宜品种及生产技术规程

2016-10-29孙晋艳李晓婷王红梅忽军红

蔬菜 2016年5期
关键词:芦笋

孙晋艳,李晓婷,王红梅,忽军红,张 航

(1.永济市农业委员会,山西 运城 044500;2.永济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山西 运城 044500)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属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各营养物质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芦笋中的天门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芦笋以嫩茎供食用,其质地鲜嫩,风味鲜美,深得大众的喜爱。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芦笋面积超过6.6万hm2,年产罐头超过8万t,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产品之一。中国的芦笋曾经销往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为满足芦笋生产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在总结历年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了适宜运城地区生产的芦笋品种,制定了适合本地芦笋生产的技术规程。该技术将极大提高芦笋的年产量,对晋南地区这一蔬菜品种的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适宜品种

1.1 格兰蒂(Grande)

美国加利福尼亚芦笋种子公司产品,为无性系双杂交1代绿白兼用芦笋品种,萌芽早、长势强、嫩茎粗,直径2 cm左右,植株前期生长势中等,成年期生长势强,抽茎多、产量高、质量好,芦笋肥大、整齐,多汁、微甜、质地嫩,纤维含量少。第1分枝高度60 cm,顶部鳞片抱和紧密,在高温下散头率仍较低。芦笋深绿色,长圆形,有蜡质,外形与品质极佳,对根腐病、茎枯病有较高的耐病性,一二级品率可达90%,成年芦笋667 m2产量1 460~2 000 kg。

1.2 阿波罗(Apollo)

美国加利福尼亚芦笋种子公司选育的生长势强、无性F1代双杂交种。嫩茎肥大适中,茎粗1.6 cm以上,整齐,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第1分枝高度56 cm,嫩茎圆柱形,顶端微细,鳞芽包裹非常紧密,外形与品质俱佳。抗病能力较强,对枯叶病、锈病高抗,对根腐病、茎枯病有较强的耐性,对芦笋潜伏Ⅱ病毒有免疫力。植株前期生长势中等,成年期生长势强、抽茎多、产量高、质量好,一、二级品率可达90%,在北方地区定植后第2年,每667 m2产量400~500 kg,成年芦笋每667 m2产量可达1 800 kg,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高产优质芦笋新品种。

1.3 阿特拉斯(Atlas)

双杂交种,适应性广泛,大小适中,芽蕾、芽尖及芽条基部略带紫色,色泽诱人,收获时节在温和至较热的天气条件下,笋头抱和紧凑。笋基为圆柱形,笋头为圆锥形,笋茎光滑,早春即可收获嫩笋产品。高耐镰刀菌及其他叶片尾孢菌,耐芦笋锈病菌。品种杂交优势突出,产量高,单笋质量26 g以上,分支点约60 cm,茎粗壮,笋尖包头紧实,颜色深绿,平均直径1.8 cm,绿白兼用,适宜速冻、加工及保鲜上市。

1.4 达玛斯

杂交1代种子,植株表现突出,抗病性强,产量高,丰产期长。菜笋第2年667 m2产量可超过500 kg,嫩茎粗壮,平均直径2 cm,粗细均匀整齐,第1分支点50 cm以上,包头紧实,适合白笋生产。

2 生产技术规程

2.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芦笋的生产基地建设、栽培技术、肥水管理技术、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及采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永济市无公害芦笋的生产。

2.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本标准制定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可能性。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8079-1987蔬菜种子;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5010-2001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2.3 产地环境

应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5010-2001与山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DB14/87-2001规定的大气、水质、土壤质量标准。

2.4 育苗

2.4.1 前茬

非葱、韭、蒜等百合科作物。

2.4.2 品种选择

可选择格兰蒂、阿特拉斯、阿波罗、达玛斯、巴格林等适宜本地生长的品种。

2.4.3 种子处理

2.4.3.1 浸种: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捞出水面上漂浮的瘪种和虫蛀种。播前用40~50 ℃温水浸泡,搓洗种子表面,打破蜡层。

2.4.3.2 消毒:用50%多菌灵500倍液2.5 kg,浸泡种子1 kg,持续24 h即可。

2.4.3.3 催芽:种子充分吸水后,捞出放入容器,盖上湿布,放在25 ℃左右的地方,每天用清水清洗1次,经3~5 d即可露白。

2.4.4 播种

2.4.4.1 播种时间:从4月上旬到6月上旬均可播种。

2.4.4.2 播量:芦笋种子一般千粒质量20 g左右,每千克种子约4.4万粒。667 m2播量0.8~1 kg。一般每667 m2育苗可供1.33 hm2大田生产。

2.4.4.3 播种方法:在育苗地里开3~4 cm深的小沟,行距30 cm,粒距5 cm,覆土2 cm。有条件的可在播种行内撒些麦壳、细炉灰或细沙以利出苗。

2.4.5 出苗期及出苗后的管理

2.4.5.1 播种-出苗: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出现干燥时可在早晚进行洒水或喷水,或以小水渗灌。

2.4.5.2 出苗后:应中耕除草,防止草荒;每隔10 d浇水1次;苗高10 cm时,在行间开5~10 cm深的小沟,667 m2追施10 kg尿素或复合肥,施后浇水。

2.4.5.3 壮苗标准:当芦笋幼茎高度30 cm以上,植株地上部生出5~7个地上茎且粗度0.2 cm、叶色深绿,具有10~15条贮藏根时,即可移栽定植。

2.5 定植

2.5.1 前茬

非葱、韭、蒜等百合科作物。

2.5.2 定植时期

春季为3月中、下旬;夏季8月中、下旬;秋季10月中、下旬。

2.5.3 定植方法

先要开挖定植沟,按白笋行距1.8~2 m,绿笋行距1.5 m进行划线开沟,沟深40 cm、宽50 cm。先将一侧表土回填沟内,施入优质粪肥,再将剩余的表土回填,同时每667 m2施20 kg复合肥。

定植密度:白芦笋行距1.8~2 m,株距30 cm,每667 m2定植1 500株。定植深度15 cm。

定植后管理:春季定植的芦笋在6月中旬开始追肥,在距植株20~30 cm处开一条10 cm深的施肥沟,在沟内每次667 m2施10 kg复合肥,施后覆土浇水。

2.6 田间管理

2.6.1 休眠期

休眠期在12月上旬-2月下旬。病虫害严重发生的笋田,封冻前要彻底清园,将枯茎残叶全部清扫干净并烧毁,其他笋田可在2月下旬清园。结合清园667 m2施3 000~5 000 kg农家肥,并浇好封冻水。

2.6.2 萌动期

3月上旬-下旬芦笋开始萌动,此时应进行土壤消毒,细致喷洒杀菌剂,病害严重的地块在笋株上浇灌药液。

起垄培土:进入3月中旬在栽植行上起25~30 cm高的垄,宽度依笋龄大小而定,上宽35~40 cm,下宽40~80 cm。

追肥催芽:培土后,每667 m2施NPK含量各为15%的三元复合肥35 kg,再加入10 kg尿素;或将NPK按2∶1∶1的配比混合施入,随后浇水。

2.6.3 采笋期

4月上旬至6月20日为采笋期。初采年采收期为20~30 d,随笋龄增大,每年延长10~20 d。

此期水肥管理:用传统采法时,4月下旬、5月下旬应追施催芽肥,隔行轻浇肥水。用留母茎法菜笋时,每10~15 d追施氮肥3~5 kg,钾肥2~3 kg,所施肥料随水隔行轻浇。

停采撤垄后,及时清除残茎,在笋盘上喷洒杀菌剂,667 m2施农家肥3 000~5 000 kg,并按NPK质量5∶4∶4的比例加入化肥,或追施NPK含量各为15%的三元复合肥50~75 kg,加尿素5 kg,并适时浇水或排水。

2.6.4 生长发育期

8月上旬-9月下旬为芦笋生长期。此期应重施秋发肥,8月上中旬每667 m2施磷酸二铵20 kg、硫酸钾20 kg,或NPK质量按1∶2∶2的配比施肥。

合理间株,在新茎抽出后,逐渐删除苗茎,拔除过密、病残茎枝,每穴留10~15个健壮茎。追施秋发肥后,应随即浇水;进入9月,浇水需要慎重,切忌大水漫灌,防止狂长。

2.6.5 养分积累期

10月上旬-11月下旬。注意叶面追肥,用尿素0.2%、磷酸二氢钾0.3%溶液喷洒叶面2~3次,促进养分积累转化。气候干旱时,应浇跑马水,延长茎株功能,利于养分积累。

2.7 病虫害防治

2.7.1 主要病虫害

病害:茎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立枯病、锈病、枯梢病。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茎枯病和根腐病。

虫害:蝼蛄、蛴螬、地老虎、木蠹蛾、十四点负泥虫、蚜虫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蛴螬、木蠹蛾、十四点负泥虫。

2.7.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2.7.3 农业防治

2.7.3.1 选用抗病虫品种: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对象,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

2.7.3.2 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培育适龄壮苗,提高自身抗逆性。增施钾肥,控制田间湿度,防止植株狂长,提高抗病能力。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清洁田园,采用合理采笋方法,做到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避免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2.7.3.3 科学施肥:测土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化肥,防止土壤富营养化。

2.7.4 物理防治

运用黄板诱杀蚜虫,糖醋毒饵或黑光杀虫灯诱杀蛴螬、木蠹蛾成虫。

2.7.5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采用病毒、生物制剂等防治害虫,如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印楝素等和生物源农药蛴螨素、农用链霉素、苏云金杆菌、新植霉素等防治病虫害。

2.7.6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2.7.6.1 茎枯病:50%多菌灵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或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或田间喷洒。40%百可得900倍液,或40%芦笋清200倍液加乳白胶粘合剂进行涂茎。

2.7.6.2 根腐病: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8%腐钠合剂250~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灌根。

2.7.6.3 地下害虫:定植或起垄前撒施5%敌百虫粉剂、5%西维因粉剂、爱卡士5%颗粒剂。危害期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灌根。

2.7.6.4 木蠹蛾:在人工灭蛹、灯光及糖醋诱杀的基础上,可用50%辛硫磷或敌百虫600~800倍液进行开沟或者打孔灌根,7~10 d灌1次,连灌2次。

2.7.6.5 蚜虫:50%抗蚜威4 000~8 000倍液、50%避蚜雾水分散粒剂4 000~8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或喷施1.8%藜芦碱水剂。

2.7.6.6 夜盗虫:10%高效灭百可乳油1 500~2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800~1 500倍液,或用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

2.7.6.7 十四点负泥虫:90%敌百虫1 500倍液,50%辛硫磷1 500倍液,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在化学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在间隔期内禁止采笋(见表1)。生产上不允许使用的农药有:杀虫脒、氰化物、磷化铅、六六六、DDT、甲胺磷、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磷胺、异丙磷、氧化乐果、克百威、水胺硫磷、久效磷、甲基异柳磷、灭多威、有机汞制剂、砷制剂、西力生、赛力散及其他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

表1 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2.8 分装、运输

参照执行DB14/86-2001和DB14/87-2001标准。

猜你喜欢

芦笋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芦笋
——防口干
芦笋择株选径采摘器
芦笋择株选径采摘器
安徽郎溪:基地种芦笋 就业“家门口”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
芦笋三吃
沅江:俏芦笋撑起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