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2016-10-29栗华
栗华
摘 要:企业文化概念是一种舶来品,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于企业管理思想和指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当前,我国民营经济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而发展壮大,在量上实现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开始逐渐将企业文化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可以说,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正处于一个从自发走向自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段,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得到了更为深刻的体现。
关键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6-13-2
1 充分认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民营企业发展面临关键节点。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建设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企业特点的民营企业文化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1 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是党在新形势下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是指引全国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特别是,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驾齐驱,把“四个自信”作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根本遵循和重要基础,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举。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文化性质与国家的性质应当且必须是相一致的,党的十八大明确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集中反映且充分体现了这一性质。坚持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必须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企业在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大力弘扬“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为此,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坚持文化自信,就必须高度关注、关切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1.2 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民营企业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支撑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文化就是血脉,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潜移默化的渗透力决定了企业文化基因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明显的方向把控力,在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行业整体水平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华为、研祥、正泰为代表的一些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较好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行业的转型升级。一些行业商会也在积极推动会员企业文化建设,他们通过加强宣传、加强行业自律等方式,有力提升了行业管理水平。
1.3 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民营企业塑造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从小变大,从弱到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是也要看到,有些民营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经营发展理念、企业管理模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以牺牲社会公众利益和企业职工利益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蔓延扩大之势,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表明,民营企业社会形象不仅体现自身素质,更直接影响经济发展良好环境和公平市场竞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富有感染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可以将企业文化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形成企业独特的发展理念。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发展打下长远的发展基础。
2 准确把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总体上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普遍存在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面子工程,沽名钓誉;脱离企业生产经营实践,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泛娱乐化、表象化;缺乏企业个性特点,缺乏职工感情认同,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产品化、标准化、趋同化。当前,加快转型升级对民营企业提出更高标准,如何把握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成为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重中之重。
2.1 要立足服务企业生产经营
企业存在的价值就是要发展,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脱离了企业生产经营实践,就会导致“两张皮”。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融入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中,纳入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渗透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形成自身独有的创新文化氛围,激发全体职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管理效能。
2.2 要注重体现企业家精神
企业文化说到底就是企业的“老板文化”。企业家要充分发挥以创新、执着、担当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家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关注企业文化建设,善于应用系统思维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进行统筹设计,善于应用战略思维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和具体举措。
2.3 要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被全体职工认同和接受的企业发展理念。企业文化要发展、完善、最终落地,进入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让职工有参与感和获得感。要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把企业文化纳入职工培训中,通过厂务公开等民主参与平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把蕴藏于广大职工之中的智慧力量不断挖掘出来、释放出来。以群众性业余文体活动的深入开展,最大限度的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情感归宿需求,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4 要凸显企业个性特色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做到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既要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做法,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企业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在传承与借鉴的基础形成企业独特的精神标识。企业必须从生产经营的长期实践出发,在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归纳总结、企业精神分析提炼、企业发展理念建立完善上,体现出独特的异于其他企业的鲜明特质。
2.5 要坚持党建引领
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党建工作目标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要让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互通共融,以党建工作带动和提升企业文化,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发展理念,探索形成企业家主导、党组织引导、经营管理层实践、企业职工为主体的工作联动格局。
3 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建议
在民营企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时期,确保民营经济发展有劲头、有活力,必须充分认识到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坚持问题导向,切实重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推动企业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3.1 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示范引导
政府要在深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同情况,及时出台鼓励、支持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创新、融资、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增强政策含金量和企业获得感。挖掘一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充分利用各类主流新闻媒体,善于利用各种新媒体和自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探索建立一批先进企业文化试点企业,搭建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理论研讨等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3.2 要营造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要在社会中大力提倡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在培育企业家精神、鼓励支持企业创业创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上着力,引导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形成社会整体认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营企业将会面临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趋缓的“换挡期”,越是在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越是在企业爬坡过坎的阶段,越是要在全社会形成高度认可企业文化的大环境,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和赢得社会信誉,从而抓住竞争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先手棋”。
3.3 要加强分类指导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总体布局的一个细分领域,不同规模大小、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其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目标和个性需求各异,绝不能搞“一刀切” “一个模式”,必须尊重发展阶段的规律,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人制宜,循序渐进,有序推进。特别是要充分重视企业家在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中具有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财产权保护,改善舆论环境,激发企业家精神,切实发挥企业家这个“关键少数”的才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工商联、贸促会、中小企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引导和服务,形成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各方面,用文化去感染人、凝聚人、促进人,进而带动企业整体素质、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企业最独特、最有力、不可复制的“独门秘籍”,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