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6-10-28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
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 050091)
张俊茶 邢亚情 刘 君 潘丽佳 张晓琪 杜潇怡、范玺胜 佘延芬
近30年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 050091)
张俊茶邢亚情刘君潘丽佳张晓琪杜潇怡、范玺胜佘延芬
提要目的:通过对近30年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从临床研究方法、治疗方法选择、穴位选择等方面为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相关主题词,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1987年至2016年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相关文献,并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57篇,从研究方法看,23篇运用对照研究,其中18篇为随机对照研究,5篇描述了随机方法,未见运用盲法的文献;从疗效来看,57篇文献报道的平均有效率为94.5%;从刺灸方法来看,使用频次最高的为针刺、拔罐;从腧穴选用来看,使用频次较高的为背部膀胱经腧穴,其中肺俞穴使用最多。结论: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多采用膀胱经腧穴,主要方法为针刺和拔罐,有效率较高,但临床研究设计不够规范,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规范设计,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为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提供确凿证据。
针灸疗法;感冒;外感咳嗽;拔罐;文献;计量学;分析
感冒后咳嗽又称感染后咳嗽,[1]发生在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多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黏痰液,常迁延不愈,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临床研究人员发现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约11%~25%会患感染后咳嗽。[2]目前现代医学对感冒后咳嗽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上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多选用抗组胺药、中枢镇咳剂等,但西药治疗咳嗽有效率不高,且长期服用可产生依赖性,不良反应较明显。中医将感冒后咳嗽归为“外感咳嗽”[3]范畴,在治疗咳嗽方面有多种方案,如专方治疗、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雾化吸入等手段。现笔者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回顾近30年针灸疗法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相关文献,对针灸治疗此病临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
1 研究方法
1.1文献来源文献检索采用计算机检索,检索范围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间限定为1987年1月10日至2016年1月10日,采用主题词检索,以“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或外感咳嗽或感冒后久咳”为主题词,并含 “针刺或灸法或拔罐或穴位注射或穴位贴敷或超短波照射或中药熏蒸或推拿或刮痧或耳穴”。
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1)文献的发表时间,1987年1月10日至2016年1月10日;(2)研究对象,根据中医或西医诊断标准诊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或“外感咳嗽”或“感冒后久咳”的患者;(3)干预措施,应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包括针刺、灸法、拔罐、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超短波照射、中药熏蒸、推拿、刮痧、耳穴。(4)文献类型,临床研究、医案、个人经验报道。
1.2.2排除标准:(1)临床诊断不明确或不符合感冒后咳嗽诊断标准;(2)急性咳嗽(病程<3周);(3)临床研究对象少于10例;(4)实验研究或综述类文章;(5)不是以针灸疗法治疗为主的文献;(6)文章内容相似或雷同文献。
2 研究结果
2.1纳入文献情况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获得可分析文献57篇。
2.2年份及期刊分布情况经筛选后发现,符合要求的文献总共57篇,由图1可知近30年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文献虽不多,但总体呈上升趋势。1987年至1991年文献量最少,仅2篇;2012年至2016年文献量最多,可达20篇。近30年相关文献中核心期刊6篇,统计源期刊8篇,其他期刊43篇,其他期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而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波动不明显,文献质量有待提高。详见图1。
2.3研究方法57篇文献中,仅有1篇用队列研究,占1.8%;23篇运用对照研究,其中18篇为随机对照研究,占31.6%,5篇为非随机对照组,占8.8%;其他33篇文献均未设对照组,占57.9%。随机对照研究中5篇描述了随机方法,其中2篇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占3.5%,3篇是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占5.3%。未发现运用盲法的文献,仅有杨氏[4]的文章中提到运用安慰剂对照。研究的样本量在200例以上的仅有5篇,其中最大样本量为486例,文献中未有超过500例的临床大样本研究。
图1 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文献类型及数量分布图
2.4治疗手段临床研究中单独使用1种疗法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文献有36篇,总共涉及7种针灸疗法,分别为针刺、穴位贴敷、拔罐、灸法、穴位注射、刮痧、超短波照射,其中使用最多为毫针针刺、穴位贴敷、拔罐,分别为11篇、9篇、7篇,详见图2。其余21篇文献配合运用2~3种以上疗法,以拔罐配合针灸应用最多,可达9篇,详见图3。由此可见,临床在选用针灸疗法治疗感冒后咳嗽时选用针刺、拔罐的频率较高。
图2 单独使用1种疗法文献分布情况
2.5腧穴运用情况经文献统计后发现,共涉及腧穴38个,使用频次为181次,其中膀胱经9个穴(频次77次)、督脉3个穴(频次26次)、肺经7个穴(频次25次)、任脉3个穴(频次14次)、胃经7个穴(频次11次)、经外奇穴1个(频次11次)、大肠经2个穴(频次6次)、肾经2个穴(频次4次)、胆经2个穴(频次3次)、心包经1个穴(频次2次)、肝经1个穴(频次2次)。其中膀胱经腧穴使用频次最高,使用率可达42.54%。根据腧穴分布位置统计依次为背部穴13个(频次114次)>上肢穴8个(频次30次)>下肢穴7个(频次14次)>头颈部穴5个(频次13次)>胸腹部穴5个(频次10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背部穴,约占62.98%。现将使用频次位于前10名的腧穴总结于表1。
图3 使用2~3种以上疗法文献分布情况
表1 腧穴应用情况统计
2.6疗效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研究中治疗效果都比较理想,多数文献报道中有效率都在90%以上,甚有17篇文献有效率可达100%,仅有5篇文献有效率在80%~90%之间,统计57篇文献有效率得出平均有效率为94.5%。由此可见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配合应用。
3 讨论
3.1研究方法探讨由以上文献分析可看出,仅有18篇文献运用随机对照方法,其中只有5篇具体描述了随机方法,多数文献仅在文中提及“随机”,却未详细介绍运用何种随机、如何随机。临床试验中研究方法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避免研究者或患者的主观偏倚,造成试验结果不真实、不可信。所以,选择科学合理的试验研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5]样本量不同选择的随机方法则不同。[6]例如临床中较大样本的研究可选用简单随机方法;较小样本研究可选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等。为凸显研究因素对试验的影响作用时还可选用对照,[7]如空白对照、安慰对照、药物对照等。为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还可选用盲法,[8]如:单盲、双盲、三盲。设计试验时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试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倚,平衡各种混杂因素,提高统计的检验效能。[9]综上可以看出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实验设计整体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临床研究方法的运用有待提高。
3.2治疗手段探讨由以上文献分析可看出,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总共涉及7种针灸疗法,分别为针刺、穴位贴敷、拔罐、灸法、穴位注射、刮痧、超短波照射,其中使用最多为毫针针刺、穴位贴敷、拔罐。已有研究证明刺灸方法是有特异性的,[10]从中医辨证来看感冒后咳嗽也是有多种证型的,[11-16]根据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不同证型的病症应该采用不同的刺灸方法,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疗效,研究不同刺灸方法的适宜证型应该是未来研究方向之一。
3.3选穴规律探讨由以上文献分析可看出,共涉及腧穴38个,使用频次为181次,膀胱经9个穴(频次77次),督脉3个穴(频次26次),肺经7个穴(频次25次);肺俞穴、大椎穴、风门穴应用最多。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腧穴对应相应脏腑,可起到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督脉具有督领全身阳气,统率诸阳经的作用,选用督脉穴位可鼓舞阳气,祛邪外出;从穴性来看,肺俞为背俞穴,是肺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素问·长刺节论》记载到“迫藏刺背,背俞也”。刺激背俞穴可起到调理相应脏腑的功效。通过刺激肺俞穴可调理肺气、益卫固表、祛邪外出,从而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大椎为督脉穴,“诸阳之会”,可宣通人体之阳气,从而驱散表邪、宣肺平喘、止咳降逆。风门为膀胱经腧穴,居于阳位,易被风邪侵袭,通过刺激风门穴可达到祛风解表、降逆平喘,从而调理肺气的目的。以上可为临床治疗感冒后咳嗽提供穴位选择的依据,但不同穴位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特异性疗效,以及穴位配伍使用后疗效的变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4 展望
从文献分析看出,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方法多样、选穴较广、平均有效率较高,但因临床研究实验设计缺乏严格的随机对照,致使其试验结果缺乏说服力,可信度较低,难以在临床广泛推广。我们应严格规范试验设计,提高临床研究整体水平,为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有效性提供可靠依据。此外通过不同疗法、不同穴位的比较研究,探索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最优治疗方案,包括最佳治疗手段和最佳配穴等,同时规范操作技术,将可靠的技术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 [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5, 28(11): 738
[2]Braman SS.Postinfectious Cough: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 2006, 129: 136S-148S
[3]陈剑波.206例感冒后咳嗽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J] .医学检验,2012(5):113
[4]杨天化,江俊珊,黄桃,等.射干麻黄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2):181-184
[5]刘建平,陈可冀.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方法指南[S].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8):901-932
[6]黄悦勤.医学科研中随机误差控制和样本量确定[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11):874-880
[7]汪朝晖.不同对照类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J].生物学教学,2006, 31(4):70-71
[8]沈文娟,吴效科,王桂媛,等.中医临床试验研究方案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医药学报,2015,43(4):1-4
[9]Byar DP,Simon RM,Friedewald WT,et 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perspectives on some recent ideas[J]. N Engl J Med,1976,295(5):74-80
[10]贾春生,徐晶,李晓峰,等.刺灸法效应特异性概念的提出及研究价值[J].中国针灸,2011,31(7):577-579
[11]孙钢,浦明之,陈宇.宣清降逆法辨治感冒后咳嗽55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 (12): 27-28
[12]王强,张弦,孙增涛.辨证治疗感冒后咳嗽[J].吉林中医药,2012,32 (6):575-576
[13]张德新,王艳.感冒后慢性咳嗽证治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66-67
[14]辛瑾琛.运用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思路[J].今日药学,2012,22 (6):367-368
[15]史锁芳,刘玉凤.感冒后咳嗽证治探析[J].中医药学报,1998 (3):10-12
[16]范一平,陈凤娟,史锁芳.感冒后咳嗽复杂证型辨证论治举隅[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 331-332
(2016-08-26收稿)
佘延芬,女,医学博士,教授。
R246.1
A
1007-5615(2016)03-006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573884;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H2013206097;河北省科技厅项目:No.132777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