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附:新理异态 明末清初五家书画特展

2016-10-28故宫博物院书画部

紫禁城 2016年4期
关键词:代笔文徵明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

徐邦达 口述薛永年 记录整理

附:新理异态明末清初五家书画特展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

地点: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厅

这是一次晚明五家作品的特展,作者为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璐和傅山(以出生年月为序)。中国书法史上常将这五家相提并论,除了他们生活在同一时空之外,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创作理趣与风格相当地近似。

清代梁巘论书有云:「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考察中国书法发展大势,两宋「尚意」书风过后,明人另辟蹊径,以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尽管才力不足者,难免鼓努为势、忸怩作态,但大体而言,整个明代的行草书,个人艺术风格鲜明独特,视觉冲击力较强,在临古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是其突出长处。而「五家」所处之晚明的情况,与整个明代相比又有其特殊性。

首先,是朝廷的空前昏暗与社会的剧烈动荡,最终导致了政权鼎革。五家之「人

品」,后代评价不一:有忠烈、有遗民、有贰臣、有阉党,但他们不幸生活在那个昏暗与动荡的时代,身世坎坷,心灵创痛,均不能幸免。这种坎坷与创痛,反映到书法作品中来,便使人感受到许多比「尚态」还要强烈、刺激的时代风味。

其次,晚明的书坛,在董其昌「帖学」书风长期笼罩之后,物极必反,新兴的美学思考开始萌动。傅山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之论,石破天惊,可算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当时怀有此类新见者,恐非傅山一人。故晚明书坛以「五家」为代表,一时间风气乍变,足与董氏遗风抗衡。可惜有清定鼎中原后,康熙帝独尊董字。遂使新体式微。

要之,在本来就「尚态」的明代书坛之上,新生的理念和特异的政治气候催生了明

末清初行草书的一枝奇葩。这是「五家」与董其昌的不同处,亦正是其可贵处。著名美术史论家薛永年先生在参加此次展览的论证时建议将其命名为「新理异态」,可谓画龙点睛。「新理异态」实际上也是一切变革时代艺术突破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清晰地反映五家的艺术道路与传统功力,我们除了选展他们各个时期的创作精品之外,还特意将他们的部分临古之作与原法帖对照展出。

晚明五家都是修养十分全面的高级知识分子。文章经济,卓绝一时,著作等身,书画兼擅。这次附展的五家绘画和部分著作,便于大家全面地认识他们的才能与贡献—笔走龙蛇的书法艺术,导源于丰的阅历、渊深的学问和广博的造诣。这对于当代的书法爱好者,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徐邦达先生讲 书画鉴定(之五) 薛永年笔记

徐邦达 口述
薛永年 记录整理

徐邦达(一九一一年~二〇一二年):著名书画鉴定家。一九五三年以各地征集和收购的三千五百余幅珍贵书画作品为基础,重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著有《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书画过眼要录》等

薛永年(一九四一年生):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有《晋唐宋元卷轴画史》、《书画史论丛稿》等

明清东西多了,注意点不同了,更细了,细到一个作家早晚期的不同。

个别画家作品仍很少,无以窥见全貌。

愈到后期,大名家作品越多,是因为坏的逐渐被淘汰了。元明画家画迹,尚未见到比大名家之作品更高的。

而在明,宫廷画很少了,大名家之作还不及宋元保存的多,这是因为:一、改为宋元画了。二、挂在墙上,毁了。

宋宫廷画家题款爱写「臣某恭画」,明无臣字,最多写上职衔。永乐到成化中,宫廷画最盛,画派有许多,多学南宋院画,山水尤甚。

明早期画院,浙人、闽人甚多,不知何故。商喜、倪端、刘俊、戴进、谢环皆是。有人认为戴进未进宫廷,另一些人认为他进而复出。

元代无画院。明画院略同南宋画院,题材内容变化不大,也画壁画如法海寺。

明画家作风异于马、夏。戴、商二人笔法对当时影响很大。元明学李、马者,用笔多折,偏露,顿挫多。《长江万里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明代作品,即由此断定。

明人绘(传夏珪) 长江万里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画院渲染细致,层次多。明人渲染较草率,无宋画厚。

《巴船下峡图》(故宫博物院藏,按即传李嵩《巴船下峡图》页,《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的《艺苑藏珍》册之一)为明人临宋画,用笔薄、露、侧,少含蓄,少弹性。绢的新旧也不同。不是黑白,而是气息不同。

故宫藏朱端《弘农渡虎图》(故宫博物院藏),原款被挖去,未题假款。有人在挖款前见过,但有朱端的「钦赐一樵图书」,未被挖去。

李在《阔渚遥峰图》(故宫博物院藏),李款被挖去,今天还看得见未被挖干净的痕迹。

上海见周臣一画,周臣二字上盖假印,题夏珪,今存上款。

吴伟画粗而放纵,保存较多,吴老年过于放,创作态度不谨严,不含蓄。明人就有说吴是学戴的,非也。他早年是学马、夏的,早年作《铁笛图》(上海博物馆藏),在上海博物馆,《武陵春》(故宫博物院藏)晚一些,是学赵子昂、李公麟一路的,后来为了博时好,不得不受一些戴的影响。李著始学石田,后因吴伟派盛行,便改学吴伟了。这里边还有地区问题。

吕纪细笔多,写意作品可能学林良,林良比南宋画粗放一些,宋也有粗的,下笔慢,含蓄,较厚。

明人绘(传李嵩) 四朝选藻册之“巴船下峡图”页

明 戴进 洞天问道图轴

明 朱端 弘农渡虎图轴纵一七四厘米 横一一三·三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 李在 阔渚遥峰图轴纵一六五·二厘米 横九〇·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 林良 灌木集禽图卷纵三四厘米 横一二一一·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画院主要以北京为中心,苏州作为中心较晚。

沈周引起了明东南院外画风的新变化,名望大,作伪多,弟子多,学得很像。文徵明亦然。要研究他们作品的真伪,就要研究他们学生的作品。

钱榖的画很像文(徵明)。历博一幅即是。沈周的画有早、中、晚的变化。三四十、五六十、八九十。

早年书学沈度、沈粲(「二沈」为:沈度、沈粲,「三宋」为:宋克、宋广、宋璲)。绘画承家学。三四十仿董巨山水,学元人吴仲圭、王蒙,上溯董巨;六十左右吸收广了,学宋名家,用笔简了。早年肉多,晚年骨多。沈特点是骨法鲜明,少皴,愈益苍老,简练,面貌多。沈老年作画忙于应酬,很率意,造伪者多学晚年。五十岁以后书法学习黄山谷,越老越荒疏脱落,中期名迹亦有摹本。沈在刚死时,画已很难分真赝了。

明 吕纪 残荷鹰鹭图轴纵一九〇厘米 横一〇五·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 沈周 仿董巨山水图轴纵一六三·五厘米 横三七·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 吕纪 桂菊山禽图纵一九二厘米 横一〇七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自己面貌不明,作假的面貌也很多。文(徵明)创作态度谨严,可分几个阶段。三十至五十岁,细弱的多,学赵子昂、王蒙。

五十至六十岁,简了一些,粗了一些。近于吴仲圭(梅道人)。

七十至九十岁,更苍老。

他同一时期的画也有几种面貌,学黄子久的少,也偶尔学倪,以元为主,掺一些宋的技法。

学生朱朗做假画,是学中期较细的,据说二人为邻,有乞画者欲价廉,找朱,误入文家……。

钱榖可能给文徵明代笔。故宫绘画馆的《雪景山水》(故宫博物院藏)是钱榖的,历史博物馆的一幅也是钱榖代笔。陆治也为文徵明代笔。作假的人,一般不作早期的。

文徵明的画题年月的较好,是鉴定的顺利条件。

唐寅一般不写年月,要用别人题句的时间考订。

一般早期都嫩一些,有人成熟的晚。

唐寅基本学李唐,为周臣弟子,不死守南宋院画,有一种作品较保守。临李唐多用绢,写意粗的用纸。另有作品放纵,是晚年的。《风木图》(故宫博物院藏)三十余岁作,很苍老。早期也有写意之作。

假画亦不少,代笔不多。画钱塘景物,用宋风格。

仇英多摹古,学李唐、马、夏、刘的都有,但逃不出南宋范围。偶学郭熙及元。作品有水墨青绿两种,他活了五十多岁,早期遇文徵明,晚期遇项子京。仇英作品不写年月不题款。据记载仇英有代款,为文嘉等人,有一部分作品质量较差,可能是早年的。

一个人早年是粗是秀,以后往往即按这一方向发展。苏州见《瑶台清舞图》卷(旧藏过云楼,后藏苏州文管会),较写意,作于万历间,是在周天球家集会后画的,此时仇已亡。画后有《舞赋》,王宠书。仇同王宠不会发生关系,故伪{按《瑶台清舞图》卷后,有王宠嘉靖六年(一五二七年)书张衡《舞赋》,仇英二十余,太早,不可能见到王。后有张凤翼、周天球等人嘉靖三十六年诗跋,仇已死}。

明以后愈来愈不求形似。高手不求形似与南宫楚之不求形似区别堑然。

不求形似者多文人、诗人,作画有立意,唯不屑于细节的繁琐描写。因多擅书,故有笔墨技巧,虽脱略行迹,而整体气氛多备。

明 文徵明 猗兰室图卷纵二六·三厘米 横六七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图轴及局部纵一〇〇·八厘米 横三五·六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绿荫清话图轴纵一三一·一厘米 横三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红杏湖石图扇页纵一八·六厘米 横五一·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元明人书册之楷书《归去来兮辞》页纵一三·七厘米 横一六·一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代笔有六七人。作伪者亦形成面貌。故真假难辨。代笔有赵左、沈士充、叶有年,都是行家,与董画则不相干。学

学画有几种方法:一、从师学画,接受衣钵,以后再发展。二、不从师、不临古,本人是鉴赏家或书家,不求细节形似,不受形象束缚,用笔仍熟练。徐、董属这一种。

要了解一个画家,知道其学画过程很必要。董玄宰二十许始画画。

陈道复画虽粗简,但枝叶、花均交代清楚,法度森严,是行家之作。白阳、青藤之间有行家、戾家之分,是由不同的学画过程决定的。

《驴背吟诗图》(故宫博物院藏),只押一印(按系「徐田水月」),骑驴的人用笔流畅而乏轻快,细谨有交代。徐的用笔是钝而轻快流畅的。有人认为有早晚之别,但徐五十以后才作画,共画了二十年左右,不会有什么更大变化,他一直到死都是半内行。画中树枝局部像徐,可能是他与朋友合作的。

徐文长五十以后才作画,善书。

徐文长画可远取,近取局部则多无交代,吴仓石亦然,如以形似论这些画便不恰当了。董的人很多,有的学得很像,属于明末遗民画家。

傅山、王铎也不求形似,王铎比傅内行,花卉更是莫名其妙,这样情况明末很多。

对这些画应另眼看待。他们特点:一、似而不似。二、合法而不合法。法是积累的经验,流弊则称为套子,失去生命。不求形似者,不为死法束缚。

明 唐寅 秋风纨扇图轴纵七七·一厘米 横三九·三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明 唐寅 风木图轴纵一〇八厘米 横二八·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 仇英 玉洞仙源图轴纵一六九厘米 横六五·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 仇英 人物故事图册之“明妃出塞”纵四一·一厘米 横三三·八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 徐渭 墨葡萄图轴纵一六五·七厘米 横六四·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 徐渭 驴背吟诗图轴纵一一二·二厘米 横三〇·三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不求形似之法是夸大,画人画花比外行都有交代,但往往夸张其比例,画花夸张其颜色浓度,使之更接近图案。陈画造伪亦多,代笔者有陆薪、严湛,学得很像。其子亦代笔,但挺拔的线条或板或软,还缺乏雄伟之气。

江苏扬州、绍兴,广东,造假画多。绍兴作徐渭、陈老莲假画多。

项圣谟学宋元,无赝品。他好名气,下笔就想传于后世,创作态度谨严。

(以上为第七次授课内容,未完待续)

明 陈洪绶 杂画图册之“玉堂柱石”纵三〇·二厘米 横二五·一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 陈淳 山茶水仙图轴纵三三六·五厘米 横一〇〇·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 项圣谟 大树风号图轴纵一一五·四厘米 横五〇·三厘米故宫博物馆藏

明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轴纵一八三厘米 横九八·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代笔文徵明故宫博物院
三姐,钱够吗?不够问我要,开心最重要
——文徵明《致妻札》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国
代笔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纸间书画馆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慢慢写字,好好活着
文徵明诗咏石湖
以舞代笔——反排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