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

2016-10-27魏冬梅

中国经贸 2016年16期
关键词:会计监督加强行政事业单位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监督决定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提升。如何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加强会计监督是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面前的难题。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会计监督力度不够,企业难以制定科学的决策。为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水平,需要切实提升其会计监督工作。为此,在本文中将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升加强会计监督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加强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来源,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与商业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社会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当今社会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难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制度需要进行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强化会计监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会计预算编制不科学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政资金管理主要通过两步骤实现,第一是编制,第二是审批执行。政府部门首先进行财政资金预算与编制,然后在立法部门的精密审批之下,进行财政收支。在这样的环节中,科学的财政预算编制,加之严格的审批是政府部门实现会计监督的基础。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上这两方面的问题比较多。首先,在预算编制方面,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预算编制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政府部门一直采取的零基预算的方式,将预算时间规范,而现行的零基预算都在传统的预算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项目和金额,将资金预算上报,在这样的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预算准确度下降;其次,在财务预算执行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监督力度不够,在预算与资金执行上比较盲目,当财政资金下发之后,财务不能对资金使用方面进行精确的审核,导致资金流向不明,造成资金浪费。

2.难以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预算与执行方面缺乏科学的监督,导致资金使用流向不明确。很多财政资金的实际使用对于领导人员的主观性依赖比较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在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环节中,只是对资金的总额和支出明细进行审核,而不能关注到每笔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缺乏对于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估与审核。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上级部门也不能对资金使用效率过多关注,导致资金使用效率无审核指标,只能根据财务部门个人经验进行大致的评估。在这样的资金应用监督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不能得到良好规划。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尚未建立比较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单位财务部门的支出管理中未能对没有明确支出用途和数额的经费进行控制,并且支出指标难以衡量。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监督难以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导致随意开支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将会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财务漏洞进行财务支出,以谋求私用的人一般为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领导人员,会计监督人员对于领导资金的运用,缺乏管理与监督,长此以往将会导致较大腐败现象。近几年,政府部门对于腐败的打击力度逐渐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的违法乱纪不在少数。造成这样的现象,不单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缺失,更是制度的涣散。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对策

1.逐渐完善资金预算编制执行制度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预算编制与执行是保障资金高使用率,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浪费的重要方式,在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编制与执行制度不科学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工作难以开展。新时期,在会计体制逐渐完善的党建社会中,需要以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编制与执行制度的落实为着力点,将原制定中的缺陷逐渐完善。

第一,开展科学的资金预算编报工作。零基预算在传统的资金预算编制模式下失去实际意义,开展科学的资金预算编报工作,需要摒弃零基预算增量的形式,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中建立一个由单位主要领导人、职能部门领导人为基础的队伍。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实际工作任务,以及企业财务部门的结余存量,分析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在实际的资金使用环节中,确保每一笔资金能够应用详细化,换言之,将原本模糊化使用的资金项目量化到使用时间、使用细节上,同时资金使用也要量化到个人。同时财政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资金用途进行追加。

第二,预算执行的改革。当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编制制定好之后,需要对资金预算进行科学的执行管理。执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资金的使用效率。面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率低的现状,在资金预算执行环节中,需要对资金进行跟踪与评估。在这样的模式中,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规划与实际使用能够实现统一化。例如,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对于已经下发的资金,需要按照预算应用指标进行使用,避免随意性增加支出内容。对于已经批准的项目支出,需要制定出项目支出应用进度跟进表,以时间、项目类别为跟踪依据,针对项目内部详细划分资金使用类别预算,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执行的全过程中,会计监督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财务资金应用的事前、事中、事后等环节的监督。

2.财务应用公开,提升资金使用率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需要保障财务监督有法可依,在实际的财务资金管理环节中,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制定财务公开制度,以提升资金的使用率。自2013年起,国务院明确要求中央各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在门户网站上公开其财政预算信息,“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序幕正式拉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开始接受公众的监督。基于“三公”的财务监督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外部监督机制,借助社会监督力量,实现我国财政民主化的转变。在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监督机制下,一方面有效的树立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保障了人民的切身利益与知情权。但是,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在利益驱使下对于资金的使用稍做手脚,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公开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资金项目公开的不全面、公开报表数据隐晦难懂等,这些问题都是未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此外,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三公经费”网络门户公开中,增加与上一年度财政对比,将上一年度的财政预算与执行的情况披露出来,让社会大众在对比之下,看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所作出的努力,使得资金监督效果增加。

3.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完善资金预算编制与资金执行,还远远不够,会计监督制度中的问题严重的制约着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与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在新时期,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不仅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了科学反腐与打击腐败的决心。较大的贪污腐败大多体现在工程、买官方面,贪污行为比较明显,而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财政资金贪污,以公务为名,不易察觉。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需要建立创新型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出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体制尚不完善,监督结果难以应用到单位审核中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能够解决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中的问题。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会计预算编制不科学、难以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出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对策:逐渐完善资金预算编制执行制度;保障财务应用公开,提升资金使用率;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明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4.

[2]杨洪.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132+286.

[3]武燕.略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2,04:169.

[4]陈小艳.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水平[J].财经界(学术版),2010,07:127-128.

[5]张莉.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2:107-108.

[6]葛辉晶.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中外企业家,2015,01:262+264.

作者简介:

魏冬梅,卓资县十八台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会计监督加强行政事业单位
试论高速公路管理中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试析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关于加强国企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