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国企制度变革 加快国有经济发展

2016-10-27胡亚菲

中国经贸 2016年16期
关键词:国有经济推进国企

胡亚菲

【摘 要】本次研究的主题是探讨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制度改革的重要影响作用,国有企业的制度革新有利于我国国有经济的稳定发展和进步。社会体系的发展和进步需求每项公共事业的发展与完善,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相关工作内容的充分支持,保证该国有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关注到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市场经济运作体系、模式,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传统经济制度的革新,能够实现对我国社会体系的宏观调控,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稳定发展且长足进步的重要目标。本次研究就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际的制度和体系革新需求为重要研究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了解并掌握能够切实有效促进我国国有经济稳定进步和发展的方式、方法,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推进;国企;制度变革;加快;国有经济;发展

一、前言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需求,也在不断的追求更高更好的社会生活质量。重视对我国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的改革,在创新发展的理念支持下实现对整体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模式的充分支持,能够满足我国社会长久的进步需求,并且能够为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我国社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综合竞争实力。本次研究关注到当下我国国有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希望以科学的发展观念和良好的经济制度实现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改革,并且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支持下实现对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进而满足未来我国社会长久的发展需求,促进我国社会的市场经济得到稳定的进步与发展。

二、关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争论热点

关注到我国国有企业在产权方面的改革争论热点,不得不重视对国有企业产权的制度分析与观察,针对实际出现的革新要求是否应当积极操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探讨。国有企业在产权运作当前出现的问题是当下社会性的思考难点,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察企业内部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重视探究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与国有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是目前具有社会性价值的研究论题。

三、国有企业革新的必然性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传统的理念和科学技术自然不能长久地支持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模式,通过对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能够实现对我国社会国有经济发展的充分支持,这是保障我国社会良好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我国社会国民生活质量的关键。重视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度的革新操作,主要是为了配合我国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国有经济制度,希望能够在实际的经济事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支持。我国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实施了很多宏观的经济制度调整政策,呈现出的效果可见一斑。针对国有企业的内部制度改革对于我国社会当下的国有经济制度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优胜劣汰下的科学改革方法。

四、我国企业改革四大阶段性特征

1.第一阶段

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时间节点,每个时期都具有其特征性,根据这种特征性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能够了解到标志性的制度与体系改革理念。第一个阶段就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旬阶段,这一时期的企业都在争取自主的权益,希望能够通过试点的方式进行整体企业的制度革新实验和参考,希望通过提升管理工作的主权实现对企业运营的一种刺激,在激发企业工作能动性和活力的同时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部署。保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清晰的认识市场的需求,向市场积极的推广自身的产品,进行产品的销售,通过科学的方式保留经济的利润,实现对企业内部的充分管理。与此同时,应当保持政府的监督和管理权益,确保企业工作运营的坚强保护后盾。

2.第二阶段

到20世纪80年代中旬的阶段,我国的企业发展经历了再一次的转变,通过承包制的方式转变了传统的经济运营模式,改革了多种经营体系的主体情况。此次转变是针对我国经济制度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调整,希望能够从国有企业的模式角度进行试验,进而转变企业运营得到模式,通过试点的实际工作实现了对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将政府与企业的职能进行划分,保证能够清晰的区分经营的权益和所有权的界定,同时也要求强化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定位,明确两者的关系,采取承包的模式进行具体企业工作的划分。通过承包的形式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的多样性需求,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经营权益的租赁活动,进而提升企业的自主权益。

3.第三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经营体制在变革。这一阶段的改革理念就是要求企业能够重点的发展自身的产业链条,从前重视对权益的拓展和扩充,要求经济利润的转让情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全新的生产模式要求企业能够认识到自身体质改革的重要性,并积极的进行企业体系的改革工作,逐渐的推动这一工作走上正轨。虽然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努力的进行改革和转变,也希望能够从实际的工作中得到革新,但是具体的操作权益还是没有能够强化承包的制度,对于这一体系的完善程度不足。因此,我国政府相关的工作部门进行了科学的调整,希望能够进行正常的改革与优化,推动相关法律权益进行改革体系的维护。

4.第四阶段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企业运作模式和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种革新的状态主要是为了实现对相关生产权益和市场销售权益的维护及拓展。明确我国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及目标,希望在实际的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进行改革与完善,主要的做法和方式就是进行产业权益的明确划分,将责任划分的每个细节,要求政府的管理工作体系能够与企业的管理工作体系进行区分,实施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进行制度和体系的改革。保证实施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组建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公司模式,实现对资产的理顺需求。

五、我国国有企业革新的可行性检验

通过本次的研究和讨论,希望能够切实有效的了解和掌握我国国有企业的革新制度在具体的市场经济体系当中是否具备可行性,针对这种可行性进行检验的操作,并论证具体实施的稳定性基础。从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角度进行分析和观察,进行制度的改革是具有可行性特征的,也就是具有很高的检验价值。如何提升这种检验的效果,需要根据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实际竞争力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市场竞争力增强或者减弱的情况,再针对国有资产实际运营的总体数量进行分析和观察,进而实现对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体系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这种改革与创新的理念不能够停滞不前,还需要再进一步的进行操作,保证实际的国家经济提升到更高的层面。

六、复杂的资产价值定位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这种社会体系影响下的特征进行产业运作模式的分析,就能够发现国有企业发展的独特性。针对国有企业的独特性进行资产价值的定位,也能够发现其中涉及众多的复杂内容。很多国有的企业在实际的流转过程当中存在资产价值的定位偏低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不难发现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但是这种资产上的流失情况也存在差异性,不能简单的定义为严重或者不严重,针对这种流失的现象进行准确的定位,就需要通过经济学的概念进行梳理,考量资产运转过程中存在的估计价值和价值定位问题。估计价值和定位价值都不是主观意识能够影响的,而是需要根据市场运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参考买卖双方的客观性条件因素进行评定。

七、面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解决

社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此同时,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也需要得到充分的支持与辅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完善与优化,通过改革的方式进行工作质量的提升,并促进工作效率的进步。正确的对待和面对我国国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方式制定改革措施,才是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才是促进我国社会长足进步的关键途径和力量。重视对我国国有企业工作的理顺需求,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进行国有企业制度的革新与优化,能够实现国有经济长足的进步,并且能够科学的提升社会生产工作效率,为我国未来长久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生产力基础。进一步的规划和完善国有企业的制度体系,就是为稳定我国国有经济的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够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促进企业优胜劣汰。

八、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探讨和总结,能够发现,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会不断的遇到问题,正视可能出现的安全危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和理论指导,在实际的工作进行过程中进行制度和体系的改革,以全新的先进理念实现对社会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的引导,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长足进步。本次研究发现,历史的发展需要人们清楚的认识到革新的重要性,在不断改革与完善的过程中实现对整体工作的优化与完善,进而保证我国社会公共事业长足的进步。关注到我国社会长久的经济、文化事业发展需求,应当从基础的体系改革工作入手,进行国有企业内部制度的宏观调控,进而促进我国社会国有经济的稳定发展,并促进我国社会国有经济计划的长远构想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颜,杨德才.国企改革:最优化目标、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6,06:30-34.

[2]国资宣.积极完善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访谈录[J].先锋队,2014,05:6-10.

[3]裘文意.企业文化变革:背景、目标及国企的实践纬度[J].学理论,2014,24:134-136.

[4]交通银行课题组,王辰,江海,张奎,黄礼健.国企改革再探讨:从放权让利到混合所有制[J].新金融,2014,08:41-49.

[5]王诚,李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市场取向改革以来学术界相关理论探索[J].经济研究,2014,06:156-178+184.

[6]陈东琪,臧跃茹,刘立峰,刘泉红,姚淑梅.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改革举措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01:3-17.

[7]李锦峰.国企改制过程中的国家与工人阶级:结构变迁及其文献述评[J].社会,2013,03:204-241.

[8]唐魁玉,孙鑫欣.国企制度变革中工人维权的集体行动分析——以东北田钢工人集体行动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05:95-108+127-128.

[9]黄群慧,白景坤.制度变迁、组织转型和国有企业的持续成长——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生态学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2:12-22.

猜你喜欢

国有经济推进国企
在传统国企管理中的项目管理办法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司法责任制度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角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季晓南
工业企业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