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鱼海棠》的叙事学分析

2016-10-27王珂芸

戏剧之家 2016年18期
关键词:大鱼海棠

王珂芸

【摘 要】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影片《大鱼海棠》文本进行分析,通过符号矩阵分析、功能任务分析、行动位模型分析来探讨影片的内在叙事特征。影片中充分展现了善与恶的二元对立关系,表现出人性中的对立与互补,人物建构契合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其互文手法的应用也大获成功,画风别具一格。

【关键词】格雷马斯符号矩阵;普罗普功能说;六个行动位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155-01

《大鱼海棠》讲述了主角椿为了救活人类少年鲲,不顾一切逆天而行,触发天灾,最终在伙伴湫的帮助下,成功送鲲回到人间的圆满故事。

《大鱼海棠》文本叙事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和旁观者叙事视角相结合的模式。首先,以第一人称视角的现在时开篇:“四十五亿年前……”;其次,穿插第一人称视角过去时:“从登上这艘小船开始我就知道,我的命运改变了”;再次,运用全知全能的旁观者视角,故事的发展不限于特定的人物角度。视角选择的多样性,使文本更具层次感,强化了故事性。

《大鱼海棠》采用了典型的因果线性结构的叙事模式。以时间线索上的顺序递进发展为主导,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元素的出现都事出有因,处处设有伏笔,追求情节上环环相扣。一系列事件通过时间、空间的因果联系整合起来,使叙事浑然一体。故事文本的衔接和发展均处于因果链条之中,强化了叙事的逻辑性。

一、符号矩阵分析

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分析探究电影文本中关键元素的对立与互补。即设立一项为x,它的对立一方是反x,在此之外,还有与x矛盾但不对立的非x,又有反x的矛盾方即非反x。[1]

文本中主人公椿在成年仪式时化鱼即红色的海豚去人间巡游,族长厚土告诫“不得与人类有接触”,这是主角椿“其他人”世界中的天规。然而椿不仅接触了人类少年鲲,还为了复活他偷偷跑去找灵婆做交易,为鲲换命。灵婆说:“你这是要公然与天神作对”,死者复生有违天命,在中国鬼神文化中,更多是一种天道意志的表达,人敬畏的天,灵婆还说:“逆天而行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椿的对立一方无疑就是天,设立椿为x,对立方老天为反x;椿始终拒绝湫的青睐,二者矛盾但不对立,湫为非x;椿与鲲之间存在着近似亲情的关系,反x老天的矛盾方即鲲,为非反x。由符号矩阵图示可将其演示为下图:

二、功能任务分析

俄国学者普洛普的剧情中有七种人物:恶棍、捐赠者、帮手、公主、国王、派遣着、英雄和假英雄。普罗普将其研究中的基本叙事单元称之为“功能”(function):功能被理解为人物的行为,由对行为过程意义的看法而界定。[2]《大鱼海棠》作为商业动画电影,角色设置基本符合传统的叙事模式,根据其叙事结构中的特定角色分类,概括出了以下几个行动范畴:主人公、助手、对头、施予者、被找寻者、送信者。可以将文本中人物功能做出以下划分:

三、行动位模型分析

格雷马斯在《结构语义学》中提出六个行动位的模型。六个行动位分别是:主体、客体、发者、受者、对手、助者。它们在具体事件中构成两个轴系,一个轴系以主体欲望中的客体为中心,另一个轴系以主体欲望反应助者和对手关系为模型。[3]这个行动位的双轴为:发者—客体—受者;助者—主体—对手。

结合上述模式,可以解析《大鱼海棠》中六个行动位为:发者:大鱼即“其他人”—客体:人类世界—受者:人类;助者:湫—主体:椿—对手:天。

因此,根据普罗普和格雷马斯的叙事理论,《大鱼海棠》在叙事模型上仍然延续着基本的结构功能类型,通过角色关系和功能关系推动着故事的不断深入,系列事件层层推进,从而建构出文本的内涵与外延。即:由信念带来一系列危机,最终在助手帮助下危机得到解决,并获得重生与心灵升华,文本反映了人与自然间的相互冲突与调和,折射出传统价值观中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是契约性组合的典型体现。

参考文献:

[1][3]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252.

[2]阿瑟·伯格.媒介分析技巧(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16.

猜你喜欢

大鱼海棠
《大鱼海棠》:新世纪“民族动画”复兴的迷思
“民族动画”的迷思:《大鱼海棠》
《大鱼海棠》在日本获赞(观察)
《大鱼海棠》的误解和正解
《大鱼海棠》,神作掉进“深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