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反腐,不忘初心

2016-10-27南方周末评论员戴志勇

南方周末 2016-10-27
关键词:黄炎培党代表切入点

南方周末评论员 戴志勇

最近,《反腐在路上》热播。一部宣传片能引起坊间关注,除披露了一些诸如白恩培之妻让商人为1500万的手镯埋单这类细节外,原因更在于它的确直面了腐败的起因及如何根治腐败的一些真问题。在全国观众面前,第一集即重提1945年7月4日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的著名“窑洞对”,回到了原点去对待腐败。

该片历数最近几年来颇受关注的反腐案情,李春城、蒋洁敏等已认罪服法的昔日高官在镜头中当众忏悔,片名以“人心向背”始,以“标本兼治”终,继续坚持着“扎紧制度笼子”的思路。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制度笼子怎么扎。2016年10月27日结束的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也在聚焦这个问题。全会内容之一,就是修订《党内监督条例》。

在由计划经济而双轨制的历史背景下,为缓解腐败引发的严重后果,1990年的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制定《党内监督条例》。13年后的2003年,这部条例千呼万唤始出来,明确了几个重要的制度切入点。又一个13年过去了,这些切入点如何继续提高并将之彻底落地,事关67年前执政党所提出的“进京赶考”之路的下一步。

其一,13年前明确各级纪委为专门的党内监督机关,它是执政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两个委员会之一,并非仅仅是同级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有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乃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上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如何从由上而下的派驻、巡视,完善为更加常规化的同级党内监督,从而更好地解决“一把手”监督问题?

其二,13年前规定了党代表的监督权利和责任,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代表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对其选举产生的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成员行使监督权。从而如李永忠所言,“结束了各级党代表一会几天就终止其使命的历史”,为“党代会常任制找到了最佳切入点”。这个最佳切入点如何继续向前发展?

实际上,1956年即已首提“常任代表制度”。1988年后,在浙江、黑龙江、山西、河北、湖南等都有过试点。2011年,深圳盐田区更是实现了区党代表100%公推直选,在最终确定的候选人预备人选中,差额比例达到51.6%,其中接近60%的人选是通过党员联名推荐和个人自荐产生。

其三,13年前,《党内监督条例》明确“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七十多年前,到延安的黄炎培见到“意见箱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人人可上书。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大数据时代,条件更充分了,如何更有效地保障舆论监督的权利?

在《反腐在路上》中,李春城叹息:“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对他个人而言,命运的大门已在关闭,相信这不是一种作秀,有初心、想干事而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实在太多。

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时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制度反腐,要更好地实践七十多年前即已提出的“窑洞对”。

猜你喜欢

黄炎培党代表切入点
黄炎培与两位夫人:君为国而生,我为君而生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三注重”确保党代表发挥作用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黄炎培的延安五日日记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