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并购的浙江模式

2016-10-27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浙商低端副省长

几个月前,一个神秘的浙江考察团走访了欧洲三国。来自30家浙江省内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起,组团出国“买买买”。这些公司,市值加起来接近5000亿元。

天下浙商,长袖善舞。作为第一大商帮,浙商擅长在小处做文章。一粒纽扣,一根拉链,浙商总能把小生意做成全球大市场。不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浙江“低小散”的产业格局遭遇了严重瓶颈,低成本、低价格、低收益的“块状经济”模式似乎山穷水尽。

“如果长期停留在低端,是一个很不安全的地雷。”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2012年从证监会“空降”浙江省,担任分管金融的副省长。他用一种新的视角分析浙江资金链危机,“绝不是单纯的金融风险,跟低端市场主体直接关联。”此后,浙江开始发力,公司上市和挂牌出现了井喷。目前,浙江拥有境内上市公司308家,在数量上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

与其他省份不同,浙江不满足于上市公司仅仅处于“散养”状态。在浙江,引导上市公司在地方经济转型中发挥作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决策。推动上市公司出海,跨境并购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最初只会买田、造地、买装备、新产品试销,通过海外并购,企业家们发现,除了内生壮大的路径以外,利用资本市场的多种工具,能迅速补齐短板,嫁接管理和技术,获得市场和品牌。

中国从去年开始已经成为净对外投资国,通过跨境模式来实现转型升级正逐渐成为共识。浙商头脑活络、善于抱团,在海外并购的大潮中,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浙商的身影。

与国家队的资源型并购不同,浙江民企普遍务实。浙商出海逐渐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独特模式,以获取核心技术,带动产业升级为最核心诉求。而这种模式,最有可能产生外溢效应,从而带动本地产业升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对浙江而言,在海外并购方面先机而动,瞄准的是未来的竞争格局。浙江希望本土企业能走“跨国公司”走过的那条路,即企业总部在浙江某个交通发达的小镇,而品牌和市场在全球。

猜你喜欢

浙商低端副省长
12名“金融副省长”,9人是博士
浅议中职学校“低端”学生的教育
SILICON SAGA
任正非要求华为重视低端机
文化浙商亮相世界
今年是什么年
马云为世界浙商大会演讲
海王集团:医药品牌扎根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