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地理教学中民族精神的培养

2016-10-27杨焯钰

人间 2016年25期
关键词:中学民族精神

摘要:本文从说明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民族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出发,再通过国家观与爱国主义、地域观与根基认同、责任观与自强不息等三个角度陈述了中学地理教学中民族精神的内容,最后在分析中学地理民族精神教学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规范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充分重视时政事件、挖掘现实生活中材料与接受乡土地理的感染等方面尝试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地理教学;民族精神;国家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59-01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民族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世界上各国家或地区,不论其经济发展水平、国土面积、人口规模、自然风貌、价值取向与宗教信仰如何,都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来激发本国民众的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与思想政治、历史教学中一样,中学地理教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青少年通过接受国土疆域、自然资源、气候与地理特征等自然地理或区域地理的教学,能够对祖国有基本的认识,并借助地理图标增强国土观念,此外,通过接受地域文化与地域活动等人文地理的知识,青少年能够培养出热爱祖国、维护团结等民族精神。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

(一)国家观与爱国主义。

树立国家意识、培育国家观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社会基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我国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以及多元的民族风情都是中华民族值得引以为傲。从帕米尔高原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从漠河已被的黑龙江主航道到曾母暗沙,构成了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疆域;华北地区的煤炭资源,西北、东北地区的石油资源,西南地区的地热资源,以及华南地区的森林资源等构成了我国丰富的资源地域分布;56个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缔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以上的这些区域地理与自然地理教学部分更是必不可少的知识,教师通过对中国国家地理的讲解,使同学们能够树立基本的国家观念,在对国家的疆域、资源、气候、人口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之后,教师再通过对民族主体意识进行适当传授,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进而形成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二)地域观与根基认同。

树立正确地域观,是增强乡土认同,追溯民族根基的重要前提。例如,发源于我国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的整个黄河流域,流淌着黄河人热情澎湃、勇敢向前的民族性情与品格;再如,西依横断山脉,北靠秦岭,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的四川盆地,独特的气候与地形使得该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巴蜀文化与美食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中一颗绚丽的明珠。正确的地域观是对爱国主义的继承,是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是不同民族及其生活方式的相互尊重与理解,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地区的教师可以根据区域的民族特色来传授地域知识,使本地区的学生能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三)责任观与自强不息。

我国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一个灾害频繁、资源分配不均的国家,忧患意识与责任观是激发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有效手段。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东南沿海的台风灾害都时有发生;我国资源分布不均,例如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长江及其以南的地区水资源约占4/5,广大北方地区只占水资源总量的1/5。通过在中学地理的课程中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树立起自己的忧患意识与责任观。中华民族在种种不利的地理条件下,克服了困难,形成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在忧患意识与责任观的激发下形成的自强不息精神,以上这些内容是中学地理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责任观与自强不息精神在中学地理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中学地理民族精神教学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民族精神教学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标把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但是,我国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民族精神的渗透与实际操作却十分不理想。

一方面,应试教育模式的冲击。学校作为民族精神培养的主体,它注重的却是学生的成绩,包括及格率、升学率等。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中学地理教育以考题为导向,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根据试题和考纲的基本要求教学,而忽视地理教学中的民族精神甚至是整个德育体系的培养。

另一方面,民族精神教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中学地理与政治、历史教学在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存在冲突,许多学校及地理教师会认为,民族精神的培养应该放在政治教学中,地理教学应该更多的是“陈述事实”,对于涉及哪些方面的民族精神以及讲解程度的深浅,也多是取决于教师的兴趣。

(二)解决对策。

对于我国中学地理民族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规范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地理教学要纳入国家意识与国家观念的培养,将其的教育融入自然地理、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民族精神的培养也应纳入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第二,充分重视时政事件。地理作为一门讲究时效性的学科,诸多最新的时政事件也应当与民族精神教育结合起来,例如,不同地形间的高铁建设、不同地域内成立的地域组织等,中学地理教育中应该注重把传统的地理知识与民族精神结合起来。

第三,挖掘现实生活中材料,接受乡土地理的感染。不同地区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的民族文化、民族建筑、地形地貌进行实地的观察与学习,接受乡土地理的感染,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顾晓春.地理学科有效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4.

[2]单进逵.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学,2007:11.

[3]中国国家地理地图编委会.中国国家地图[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1

[4]刘玉颖.论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福建地理,2005(6):58-59.

作者简介:杨焯钰(2000-),女,汉族,学生,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在多解中学创新
拿出精神
多元民族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