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问的艺术 艺术的提问

2016-10-27贾芬红

人间 2016年25期
关键词:难度广度坡度

贾芬红

摘要:传统的教学提问,教师“以我为主”,缺少师生“互动式”的问答行为,没有学生展示个性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强调提问的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智慧,增加实际的体验,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所以,好的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我从多年教学中总结出了运用提问注意的“六度”,从而完善了提问的艺术,实现了艺术的提问。

关键词:角度;难度;坡度 ;精度;广度;速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13-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为了适应角色的需要,教师需重新建构自己的能力结构,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做到“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促使学生建立主体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大胆质疑,“放手”、“放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就需要讲究提问的艺术。

著名教育家第思多惠认为:“一位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位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在讲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设疑讨论,而课堂提问就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提问的目的应就是开启学生智慧,增加实际体验,理解和把握知识、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讲究提问的艺术,实现艺术的提问,在操作中就要注意把握好几个度。

一、选择好提问的角度

传统提问中的那种“是不是”、“对不对”的设疑,学生一看书本不加思考就能找到现成答案,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找答案,唤醒学生极大的说话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让课堂充满自主探究合作的气氛。

二、把握好提问的难度

通过设疑、解惑,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能力和知识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内,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目的。设置的问题如果太容易,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则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起不到思维训练的作用。设置的问题如果太难,学生回答不出,就会挫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所以,问题的设置应该具体一些,难易适中。

三、安排好提问的坡度

《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尤其易者,后其节目”,指明了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不知到知的过程,所以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的提问,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强调“高原式”策略,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由多人回答后,再提出深入一层的问题,待学生充分反应后,在提更深一层问题,如此循环进至某一预定目标。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四、研究提问的精度

怎样才能做到所提问题精当?要使问题“精”,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悉心分析,熟悉各课、各节、各框的思路和布局,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关键处以及知识训练项目,要了然于心,成竹在胸。备课时多想想:哪些问题该问?怎样问?要问出什么来?重点提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相联系的问题,重点和难点是教材的精华,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围绕它所提的问题就会“精”而不繁。再就是注意提问的时机,要在学生迷惑不解时,在知识的转折处设疑,促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打破学生思维上的疲软状态,使他们精力充沛的学习、思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处理好提问的广度

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设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在某些情况下,可通过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也可变更问题的发问角度,使其具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降低了难度,增加了广度,也拓展了该题的内涵,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思考,给学生展示个性,张扬个性的自由空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调节提问的速度

提问是课堂上一种召唤、动员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互动的聚合力量,提问可以使学生得以表现观点,流露情感,锻炼表达。问题发问后,教师有一个侯答的时间,这时教师应用鼓励、期待的目光环视学生,获得反馈信息,选择提问的时机和对象,但在侯答过程中,时间不宜过短,过于急促,思维草率,会降低发问效果;时间过长,思维懈怠,同样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再就是注意不重述问题,教师的复诵,容易养成学生听讲不认真,期待再说一次的不良习惯。

总之,提问的目的应是开启学生智慧,增加实际体验,理解和把握知识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提问的操作中,应注重过程,强调学生的良好学习体验,针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和选择回答的对象,讲究提问的艺术,注重发问中的“六度”,从而实现艺术的提问。

参考文献:

[1]《21世纪教师素质纲要》M 张立新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1。

[2]《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M 傅道春 齐晓东 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8。

猜你喜欢

难度广度坡度
关于公路超高渐变段合成坡度解析与应用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基于SPSS软件的高校学生课程考试成绩定量分析
财务会计下的难点及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基于图像处理的定位器坡度计算
构建以问题启迪思维的数学高效课堂研究
坡度在岩石风化层解译中的应用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网络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中的运用
金融广度:指标选择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