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L-17、IL-8、IL-10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2016-10-27王卫娜

生物技术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尿素氮肌酐尿蛋白

王卫娜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南阳 473000)

IL-17、IL-8、IL-10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王卫娜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南阳 473000)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早期IL-17、IL-8、IL-10水平的变化,并分析糖尿病大鼠肾脏早期IL-17、IL-8、IL-10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模型组以一次性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在1周、2周、4周、6周,12周时间点分别取两肾,称量两肾的重量及大鼠体重,常规方法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和尿蛋白含量,ELISA检测IL-17、IL-8、IL-10水平。分析IL-17、IL-8、IL-10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各组大鼠IL-17、IL-8随时间逐渐升高,IL-10随时间逐渐降低,IL-17、IL-8与血糖、CRP、肾脏肥大指数、24小时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呈正相关,IL-10与血糖、CRP、肾脏肥大指数、24小时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呈负相关,IL-17、IL-8与IL-10呈负相关。结论IL-17、IL-8可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肾病的发展,IL-10可能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病的进展。

糖尿病 IL-17 IL-8 IL-1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特发性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肾脏表现,是导致终末肾病的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早期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但可以逆转,后逐渐发展为不可逆大量蛋白尿、肾脏纤维化,最后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最近研究认为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我们通过测定糖尿病大鼠早期IL-17、IL-8、IL-10水平,探讨这三种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清洁级,200g±15g/只,SPF级,购于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标准饮食,自由饮水,日常光照。

1.2 模型与分组

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糖尿病大鼠组和正常对照组,禁食12小时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60mg/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缓冲液。4 8 h后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血糖≥1 6. 65mmol/L为糖尿病大鼠。不成模或死亡的不计入统计。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1周组、糖尿病2周组、糖尿病4周组、糖尿病6周组、糖尿病12周组,每组6只。

1.3 方法

每个时间点,称体质量,麻醉,心脏取血,离心取血清;取出双侧肾脏称重;血肌酐、血糖、尿素氮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ELISA测定尿微量白蛋白、IL-17、IL-8。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son作相关性分析。

表1 各组大鼠血、尿等指标(±s,n=6)

表1 各组大鼠血、尿等指标(±s,n=6)

注:与NC比较,* p<0.05;** p<0.01

组别  n  F P G(m m o l / L)  C R P(m g / L)   肾肥大指数(%)  2 4 h U p r o(m g)  B U N(m m o l / L)  S C r(μ m o l / L)N C  6  5 . 6 7 ± 1 . 2 3  4 . 0 1 ± 2 . 0 7  0 . 3 5 6 ± 0 . 2 7  7 . 3 ± 1 . 7  7 . 0 ± 0 . 8  4 1 . 2 ± 4 . 1 1 W  6  1 8 . 5 6 ± 4 . 8 7 * *  6 . 7 1 ± 3 . 2 0  0 . 3 6 2 ± 0 . 1 3  9 . 1 ± 1 . 8  7 . 2 ± 0 . 9  4 2 . 7 ± 3 . 9 2 W  6  2 2 . 1 5 ± 5 . 0 9 * *  1 0 . 1 0 ± 3 . 1 2 * *  0 . 5 6 7 ± 0 . 4 1  1 3 . 8 ± 2 . 1 * *  7 . 8 ± 1 . 0  4 4 . 8 ± 4 . 3 4 W  6  3 3 . 4 7 ± 5 . 3 6 * *  1 5 . 3 3 ± 3 . 8 0 * *  0 . 7 1 6 ± 0 . 4 6 *  1 7 . 2 ± 1 . 9 * *  9 . 2 ± 0 . 7 *  4 9 . 8 ± 3 . 7 * 6 W  6  2 6 . 5 1 ± 5 . 7 2 * *  1 9 . 4 2 ± 4 . 0 2 * *  0 . 7 6 8 ± 0 . 5 1 *  2 0 . 3 ± 2 . 0 * *  1 2 . 8 ± 0 . 8 * *  5 2 . 4 ± 4 . 2 * * 1 2 W  6  2 5 . 0 1 ± 6 . 1 7 * *  2 9 . 7 6 ± 4 . 2 1 * *  0 . 7 6 9 ± 0 . 4 7 *  2 5 . 6 ± 2 . 7 * *  1 7 . 2 ± 1 . 1 * 8  5 9 . 8 ± 5 . 1 *

表2 各组IL-17、IL-8、IL-10水平比较(±s,n=6)

表2 各组IL-17、IL-8、IL-10水平比较(±s,n=6)

注:与NC比较,* p<0.05;** p<0.01

组别  n   血I L -1 7(n g / L)   血I L -8(n g / L)   血I L -1 0(n g / L)N C  6  8 . 9 1 ± 3 . 1 2  1 2 . 5 4 ± 2 . 1 3  4 1 . 0 7 ± 2 . 6 1 1 W  6  9 . 3 0 ± 3 . 2 1  1 5 . 4 2 ± 1 . 7 9  3 9 . 0 2 ± 3 . 2 1 2 W  6  1 0 . 7 3 ± 3 . 0 5  1 8 . 7 1 ± 2 . 9 8 *  3 3 . 3 4 ± 4 . 2 5 * * 4 W  6  1 1 . 8 7 ± 4 . 2 0 *  2 2 . 1 8 ± 2 . 1 8 * *  2 7 . 8 7 ± 3 . 9 1 * * 6 W  6  1 3 . 7 8 ± 4 . 5 2 *  2 6 . 7 2 ± 2 . 3 1 * *  2 2 . 1 9 ± 3 . 0 8 * * 1 2 W  6  2 4 . 0 8 ± 5 . 1 3 * *  5 7 . 6 8 ± 3 . 2 0 * *  1 8 . 9 0 ± 3 . 1 7 * *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血、尿等指标变化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模型组间血糖有差异,4周组糖尿病血糖水平最高,6周和12周组稍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CRP、肾脏肥大指数、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随时间逐步升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见表1。

2.2 各组大鼠IL-17、IL-8、IL-10结果比较

糖尿病各组大鼠IL-17、IL-8随时间逐渐升高,IL-17从4周开始、IL-8从2周开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各组大鼠IL-10随时间逐渐降低,从2周开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3 相关性分析

IL-17、IL-8与血糖、CRP、肾脏肥大指数、24小时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呈正相关(P<0.01),IL-10与血糖、CRP、肾脏肥大指数、24小时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呈负相关(P<0.01),IL-17、IL-8与IL-10呈负相关(P<0.0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发生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认为糖尿病肾病中存在炎症反应,糖尿病肾病被认为是一个炎症进展过程,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单独或作为多种发病机制的下游环节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1]。在病变部位,常有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浸润,随后浸润细胞分泌炎症性细胞因子和纤维化形成细胞因子,使病变部位纤维化,导致结构改变和功能的丧失。

IL-17是由Th17细胞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已被证明在多种疾病,包括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2]。 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各组大鼠IL-17水平随时间逐渐升高,从4周开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IL-17水平与血糖、肾脏肥大指数等指标呈正相关,这充分说明IL-17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IL-8是趋化因子CXC超家族的典型代表。其作用主要是趋化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脱粒,产生超氧阴离子,加强炎症防护和免疫反应等。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IL-8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原因是IL-8激活中性粒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刺激平滑肌细胞移动和增殖,导致内皮促凝能力增加,使血流调节异常;刺激血管内皮因子的释放,增大血管通透性,导致蛋白尿的发生和发展,使肾系膜细胞增生,促进肾小球硬化,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展[3、4]。

研究发现糖尿病各组大鼠IL-10水平随时间逐渐降低,从2周开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IL-10水平与血糖、肾脏肥大指数、24小时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呈负相关,与其余致炎因子CRP、IL-8、IL-17也呈负相关,这充分说明IL-10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IL-8、IL-10及IL-17水平与疾病进展、CRP、肾脏肥大指数、24小时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三者之间也存在相关性:提示IL-8、IL-10及IL-17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也说明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1]Wada J,Makino H. Inflammation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Clin Sci(Lond),2013,124(3):139.

[2]魏文,李娟娟,孙圣荣,等.乳腺癌小鼠动物模型中自细胞介素-17的表达及其意义。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1,28:673-675.

[3]贺正华,肖目张,郭曲练. 过表达白介素-10 减少脂多糖所致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5):392-397.

[4]孙永波.糖尿病肾病发生与发展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0):1531-1534.

R-0

A

1674-2060(2016)02-0116-02

南阳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 2012GG069;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然科学项目 12NYYZ2004

猜你喜欢

尿素氮肌酐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