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亨德尔声乐作品的声乐训练价值

2016-10-27张悦

艺术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创作特色亨德尔

张悦

摘 要:美声唱法指的是以意大利民族的唱法为基础的一种演唱形式和方法,其唱法表演在艺术处理上的表现需要演唱者在心理感受、想象理念等方面充分理解作品,对于声腔造型等方面的表现需要对作品进行充分地分析理解,进而达到共鸣,要求音色洪亮,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其所用的专业唱法在17世纪至18世纪广为流传,并且对于当时最伟大的作曲者乔治·费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Frideric Handel)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亨德尔为了将美声作品中的特殊演唱形式和感情饱满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其创作中大量应用了美声唱法中的声乐技巧。本文通过对于亨德尔作品所具有的风格、特色以及声乐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对于声乐界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亨德尔 创作特色 声乐训练

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当时声乐发展空前广阔,期间踊跃出众多的作曲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便是伟大的作曲家乔治·费里德里希·亨德尔,亨德尔创作的声乐作品在当时的及后世的价值意义就相当于中国盛唐之时的李白,历经千年而始终兴旺,巴洛克时期的众多辉煌盛景就展现在亨德尔伟大的作品中,众多的作品展现了巴洛克时期令人称赞的流光溢彩的胜景,亨德尔创作的熠熠生辉的作品当之无愧代表着巴洛克时期音乐界的最高成就,本文通过对于亨德尔作品的所具有的风格、特色以及声乐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对于声乐界的重大意义。

一、 亨德尔的生平简介

亨德尔1685年2月23出生于德国的哈勒城,少年时期跟随当地作曲家进行音乐作曲的学习,后来担任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同时开始自己对于音乐作曲的创作。亨德尔被成为德国18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其创作的作品具有自身的规则和特点,对于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感情通过咏叹调的形式进行演绎,不同于当代时期的艺术形式,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性和个人创作特色。亨德尔一生创作了70余部作品,其中40部歌剧,32部清唱剧,其创作的作品具有各种各样的特色,比如在作品结构方面、声音特点方面、对于情感的把握渲染方面等等,对于演唱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技巧掌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通过亨德尔作品对其创作特点进行分析

1.《绿树成荫》的作品特点

在亨德尔一生近60年的创作中,最为著名的是其创作的歌剧和清唱剧,其中其作品《绿树成荫》是广为流传的,因此笔者以《绿树成荫》首进行分析其作品的创作特点。

在《绿树成荫》的作品中,在音乐形式的外在表现上来看,听众能够感受到整个演唱具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原因是其歌词主要通过宣叙调进行抑扬顿挫的演唱,因为宣叙调与咏叹调所不同的是其音准要始终保持在平稳状态,并且歌词的演唱者要和音乐伴奏和谐有序的结合在一起,即根据作品的旋律和歌词的诗律进行演绎,将调性进行不稳定的变化,最终也将旋律停在不稳定的音符上,做到这样的两相结合的表演后,听起来仿佛不是在唱歌而是进行朗诵一样,通过上述手法后就能做到给听众以一气呵成的淋漓尽致之感觉。

在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声乐创作中只有将演唱和伴奏两方面和谐美好的进行融合,才能将演唱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进行完美融合,才能演唱出令人记忆犹新的作品,这也是亨德尔的作品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在后来的创作中音乐家可以借鉴亨德尔作品的特色和艺术方式对作品进行优化创作。

2.清唱剧《弥赛亚》的结构特点

在亨德尔的《弥赛亚》中有《哈利路亚》一部作品,其中《哈利路亚》是亨德尔清唱剧中的代表作品,其具有良好的节奏感的特点。

在亨德尔出身的巴洛克时期,对于声乐作品的普遍特征便是作品要具有良好的节奏感变换,在节奏上做到阶梯式的力度变化,这也正是亨德尔创作音乐剧所看重的地方,在其创作的音乐剧中,非常注重良好的节奏感,同时需要演唱者把握作品中的节奏变幻进行演唱,只有演唱者掌握了作品中乐段之间所具有的力度对比才能将其作品特性演绎出来。

从清唱剧《弥赛亚》的内容中看,虽然题材取自于西方著作《圣经》,但是其在舞台上所具有的创作特点和其对于人性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又超越了同时期一般的宗教音乐作品,显示出亨德尔在题材的把握和音乐剧创作相结合中的不凡,在《弥赛亚》的作品中,对于演唱者的嗓音和在舞台上情感宣泄的统一十分注重。同时在伴奏和旋律创作中来,亨德尔为了突出其宗教文化,歌曲的内容以及旋律技巧十分庄重荡气回肠,只有将把握作品题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旋律伴奏的技巧相结合,才能创作出如亨德尔一般的名垂千古之作。

3.歌剧《让我痛哭吧》的声音特点

在亨德尔创作的歌剧中,《让我痛哭吧》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咏叹调作品。其咏叹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感情基调是不同的,需要演唱者通过哭泣、无奈、痛苦绝望的不同感情变换将作品的表演做到恰到好处的体现,通过声音的强弱变化、旋律的强弱对比进行演绎。

在《让我痛哭吧》的作品中,演唱者在对音乐作品进行演唱和塑造的过程中,需要精确的掌握和传达作品所展现的情感变化和思想表达,这就需要演唱者要通过声音强弱的变化进行控制,通过声音 强弱的变化进行处理,表达作品中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基调,使歌唱在舞台上表现的更加自然流畅,引导观众对于作品情感的把握和共鸣。

三、如何训练亨德尔作品中所具有的声乐技巧

因为亨德尔在声乐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其作品具有在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价值,所以对于学习美声唱法的人来说,不管在学习还是在以后的演唱过程中,联系亨德尔的作品对于自身都是有特殊意义的。一是因为其作品是在整个声乐历史上不可或缺的珍品,二是在演唱亨德尔的作品时,很多曲目讲究的是和谐有序,可以发挥演唱者本身的自然嗓音,且用到很多美声技巧和方法,对于演唱者的综合水平和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对于演唱者当前的进益和以后的帮助是很有益的。

1.把握声乐技巧中的气息调节

对于声乐演唱这种艺术而言,气息的把握是整个演唱环节中的重点,是能否将一部声乐作品完整连贯同时赋予感情进行演唱的重中之重,而美声作品作为声乐艺术中的特殊演绎方式,对于气息的要求更加严格。对于气息的调节关系到整部作品演唱的艺术处理是否圆满,演唱者只有对气息进行正确的运用才能将整部作品中所表达的不同情绪用强、弱、快、慢等不同的气息表达出来,才能完整的演绎一部作品。比如歌剧《塞尔斯》,这首歌剧主要讲的是通过批判塞尔斯的丑陋行为,劝导人们一心向善,勿要为恶。在这部歌剧中,亨德尔为了让演唱者充分对于自身的天然嗓音进行发挥,采用音域不宽的方法进行创作,令演唱者充分的使用调整气息的方法进行演唱,只要合理的调整气息在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就能达到自认和谐的演唱效果。

2.宣叙调和咏叹调相结合的技巧

在亨德尔一生所创作的作品中,清唱剧《弥赛亚》有着非常突出的成就,在《弥赛亚》中其中有一曲作品是 《安慰我的百姓》,下面,笔者以《安慰我的百姓》为例,分析一下亨德尔作品中宣叙调和咏叹调相结合运用的技巧。

首先,《安慰我的百姓》所表达的内容是宗教中的耶稣传教的故事。在全曲的伴奏部分是具有其鲜明的特点的,采取循环想相同的方式进行演奏,形成一种全曲看似上下独立,实则第一首是第二首曲子的引子,而第一首用的是宣叙调的曲调,第二首则是咏叹调。采取这种曲调不同的结合技巧,给全曲增加了动听性的同时要求演唱者保持气息的平稳,声音需要保持在一个均匀连贯的基础上。

3.对于作品演唱中声音和力度的把控

在上述我们可以看出,亨德尔的创作风格讲究的是以人的自然嗓音为主,展现歌唱家个人所具有的自然发生区域。例如《塞尔斯》中,用音域不宽的方法进行限制,使演唱者用自然的发生区域进行演唱,对于声乐训练的效果来说是很好的促进作用。

而且在亨德尔的作品中,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对于演唱者的力度把握和运用具有很强的要求,同时对于力度轻重的不同可以进行人物感情不同的变换,在这种感情转换和变化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力度控制展现出不同的感情起伏,可以渲染舞台的气氛效果,感染听众。演唱亨德尔的作用对于演唱家来说,可以充分地训练自己对于力度的把握能力,起到技艺上很大的收货。

结语

综上所述乔治·费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Frideric Handel)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亨德利是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声乐作家之一。亨德尔为了将美声作品中的特殊演唱形式和感情饱满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其创作中大量的应用了美声唱法中的声乐技巧。本文通过对于亨德尔作品的生平简介、以及其部分代表作品,如《绿树成荫》、《哈利路亚》、《弥赛亚》、《让我痛哭吧》的结构特点和声音特点等方面的艺术技巧进行分析研究,并且解读其独特的声乐特点,如:把握声乐技巧中的气息调节;宣叙调和咏叹调相结合的技巧;声音和力度的把控进行分析了解亨德尔创作之所以千年不衰的特色。

注释:

邹丽霞.巴洛克时期合唱艺术的美学思想分析——以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为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3).

张红海.浅析作曲家亨德尔以及代表作《赛尔斯》[J].音乐大观,2014(15).

李问菊,李雷.浅谈亨德尔清唱剧的艺术成就[J].戏剧之家,2014(7).

张金花.亨德尔的声乐作品及艺术价值[J].音乐大观,2014(11).

张娓.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J].大众文艺,2015(5).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附中

猜你喜欢

创作特色亨德尔
浅析唢呐乐曲《欢庆》的三次变奏
许地山散文的创作特色分析
浅析网络剧《灵魂摆渡》的创作特色
砺志典藏 逐梦航标
音乐圣殿的领路人
——亨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