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的功能:从仁到人

2016-10-27张明靖

艺术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乐歌教育方针学堂

张明靖

摘 要: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中灭亡,也在朗朗歌声与读书声中轰然倒塌,在这个特殊时代下诞生的学堂乐歌能够使人们从感性的激情中转化为理性精神,它起到了有效的传播正能量的范式,能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公民民主自治、传播平等自由观念、重新认识自我价值,逐渐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民主、自由、平等等话语体系,通过学堂乐歌揭示其时代图景,更加清晰地管窥音乐教育具有培养独立自主人格的功能,而培养以人为主体的音乐功能一直可以持续到当代的音乐教育中。

关键词:音乐教育 学堂乐歌 人

一、仁:古代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教条

古代“三纲五常”中“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反映封建社会中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妇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来调整与规范封建社会人们行为准则的尺码。“三纲”与“五常”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①。三纲五常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与原则最早源于先秦时期我国教育的集大成者孔子。由于儒家思想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所以传统的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成为占据最为主干和核心地位的思想。它是以“仁”为核心反映封建等级关系的,表现为重群体轻个人、重私德轻公德等特点②。

二、 从仁到人的过渡:培养独立自主的人在音乐教育思想中逐步体现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碰撞与冲击,作为中国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受到了挑战,在近代中国社会积贫积弱的状态下,这种还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的纲常礼教治国平天下已捉襟见肘。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提出:“共和时代的教育家应立足于人民的地位来确定教育的标准,以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为根本方针,并提出了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美感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③。这一教育方针的提出引起了社会上有志之士的强烈反响与接收,这是我国近代首次提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教育方针,动摇了中国封建几千年的“忠君”“尊孔”的封建信条,从根本上冲出封建社会的桎梏与束缚,确立了尊重科学的、人格的新型的教育思想,“五育”思想的提出不仅在中国教育思想观念迈了一大步,更是建立新型教育秩序与文明秩序的基本诉求,也为近代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法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同年,蔡元培作《开会词》,他又重申:“民国教育与君主时代之教育,其不同之点何在?君主时代之教育方针,不从受教育本体上着想,用一个人主义或用一部分人主义,利用一种方法,驱使受教育者迁就他之主义。民国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有如何能力,方能尽如何责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④。强调国民时期要培养具有中华民国的健全人格的公民,反映了在推翻古代封建专制王朝后,宣扬个性、体现个人价值作为发展中国教育的首要任务,并把它提到重要议程上。学堂乐歌作为当时音乐教育的产物,其反映出对培养人的内容更是显而易见。

三、人:学堂乐歌对独立自主人格的培养

只有每个个体都拥有独立存在的尊严,以及能够独立的尊重他人,这个社会才是一个有尊严的社会,近代音乐教科书的编写依据已经冲破了古代“忠君、尊孔”,处处从君、从孔,忽视人自我价值的局面,逐步开始从改造国民性的内涵出发,更加着重对人的个体意识的培养、突出个人主体意识、培养独立的人格,把人的主体地位放在了更高的层面,主要表现在对个人自信、自由、自制、自助、自尊、自强等一系列以“自”为主题的培养。

学堂乐歌中对独立自主人格培养的歌曲有很多,笔者经过查阅整理归纳出部分学堂乐歌中体现对独立自主人格培养的歌曲,见列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堂乐歌非常注重中对人独立自主人格的养成,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价值与个体的重要性,强调个体要拥有完整的人格,通过歌曲内容建立人与人、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情感关系,正视自我充盈生命,让人生臻于美的境界。

1902年,沈心工创作的我国第一首学堂乐歌《体操》也叫《男儿第一志气高》,是沈心工借助铃木米次郎编写的《日本游戏唱歌》一书中《手戏》的曲调,以此歌曲旋律为蓝本,填以中国歌词谱写新曲。《体操》这首歌曲2/4拍共三段,每段八小节,第一段旋律完全借助《手戏》,第二段的前半段是第一段前半段的完全重复,后半段“铜鼓咚咚咚敲”一句变化了节奏,由以前八分音符变成了十六分音符,密集节奏与歌词象声词特点相照应,第三段前半句的前两小节是主题句的变型,后半段完全重复第一段的曲调,三个段落形成了中国传统歌曲中“起承转合”的关系,第一段是“起”句,第二段是“承”句,第三段是“转”句和“合”句,歌曲内容表现了男儿要自立自强,自信自助的思想:

“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来做兵队操。兵官拿着指挥刀,小兵放枪炮。龙旗一面飘飘,铜鼓咚咚咚敲,一操再操日日操,操到身体好,将来打仗立功劳,男儿志气高⑤。”

沈心工编写的《体操》创作出后,传遍全国各地,家喻户晓。无论是旋律、节奏、歌词内容,带给人们新的力量,2/4的节拍就像坚实的步伐,平均分配型的节奏特点再加上鼓舞斗志的歌词内容,传播了年轻一代要有发扬光大,从小锻炼身体争做好男儿,相信自我、体现男儿本色的正能量。

沈心工编写的1904年出版《学校唱歌集》(初级)中有一首命名为《耕牛》的乐歌,一段歌词八句,描写的是田牛在田间辛苦耕作,不怕苦不怕累,借此教育孩子要辛勤工作,要学会自制,克制自己的惰性,做一个勤奋努力的人,只有勤劳不怕吃苦敢于努力拼搏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通过对自己身体、灵魂、意志、精神、德性的正确认识,表达对做新中国主人的期待与憧憬,只有爱惜自己,对自己给予充分的肯定,才能体现并认可自我价值,人人都是新中国的主人。

结语:现代伦理精神更多的是强调每个个体拥有完整的人格尊严,只有每个人都能实现拥有自我生命独立存在的价值与尊严时,并能切身的发自内心去关心尊重其他人生命存在时,整个社会才能拥有一个真正尊严的社会,一个侵染在现代文明的社会⑥。中国传统的伦理社会,主要从人的伦常制度出发,更多的是突出社会的主体,对人本身的价值重视的还不够,民国时期的学堂乐歌能够顺应时代新特点,虽然个体离不开社会,但逐步重视个体的人格而不是社会的人格,突出对自我独立人格的培养,这无疑是一个进步,学生是新希望,而学校又是纯粹进步接受新思想的地方,学生通过不断演唱学堂的歌曲,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独立自主人格,发挥学生个人的主体地位,学堂乐歌诞生在民国中期,因此能够从改造国民的内涵出发,对“人”品质的挖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也正是音乐教育的功能与意义。

注释:

①②吴小鸥.《近代中国教科书的启蒙价值》[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③马达,陈雅先.《中国音乐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展望》[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12月 ,第56页.

④刘晓东.《评儿童读经运动》[J].学术界,2009-6-15.

⑤钱仁康著.《学堂乐歌考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第1页.

⑥石鸥,吴小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现代伦理精神启蒙》[J].伦理学研究,2010.9,第28页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

猜你喜欢

乐歌教育方针学堂
古稀之年上学堂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修课”
寄秋声
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1——重温抗大教育方针的启示
龙榆生与钱仁康:新体乐歌的创作实践研究初探
学堂乐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之影响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种特色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与讨论
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森林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