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创新:推进智慧校园信息生态建设

2016-10-27刘邦奇

信息化建设 2016年8期
关键词:校园智慧智能

刘邦奇

通过确立智慧校园信息生态观,构建智能信息化校园环境,创新可持续发展机制来推进智慧校园信息生态建设。

打造智慧校园、实施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热点问题。以信息生态观为指导,通过开发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智能信息技术,打造和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校园信息生态环境,促进智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变革学校的学习、教学和管理,是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观念先导:确立智慧校园信息生态观

多年来,我国各类学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但主要是大规模的硬件投资,实际的应用缺乏动力和需求,不能使教育教学系统产生根本性变化,而且整体发展不平衡,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入“信息生态”的概念,可以从系统观、生态观的角度为思考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园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视角。

校园信息生态系统是指在校园信息化环境下,由信息人、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信息环境构成的一个自我进化的系统。人与信息、信息环境之间以信息化教育实践活动为纽带,以技术为手段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传输、交流、反馈和循环,形成一种均衡化的运动系统,从而实现系统的核心价值——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的引入,使校园信息化不再局限于技术方面,而愈来愈重视人、信息、信息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强调从整体优化的视角考察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与定位,关注对系统信息流通、共享以及系统整体运行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与维护整个校园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智慧校园信息生态体系的稳定、有序发展。

整体规划校园信息生态发展。从学校教育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充分考虑人、设备、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等各方面的因素,关注校园信息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将教育系统中所有的职能、资源和信息技术都有机结合起来,从系统整体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思考和统筹规划。

坚持以人为本。在校园信息生态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所以在校园信息化的进程中,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为师生的共同成长、发挥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

加强多要素、多角色协同。校园信息生态系统包含由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社会监督等组成的多角色人员网络,包含多样化的物质环境和实践网络,这些不同的角色或物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每一个角色都有其自身的适应情境,因此,必须营造多要素、多角色协同演化机制,促进彼此不断调整和适应,建设多样化的健康生态。

推动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交融。校园信息生态最为关注的是在技术支持下人的活动,当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并与其它角色和活动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实现校园信息生态的和谐发展。这种融合应是双向的、互动的,是技术与业务的交互融合,通过交融实现创新,持续推动校园信息生态进化。

创新学校信息化治理体系。推进教育信息化变革,需要对学校信息化治理体系进行调整优化,对学校文化、教学、管理等关键要素进行再设计,基于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的、适应变化和发展的学校信息化治理新体系。

技术驱动:构建智能信息化校园环境

智能信息化校园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校园信息环境,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和功能,有效支持学生智慧学习和教师机智教学,探索智慧化教学、科研和管理模式,进而优化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全面信息化、现代化。具体目标包括:

树立信息化理念:树立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信息化发展观、教育观、人才观、学习观等先进理念,为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打造智能化环境:建设覆盖学校主要教学、办公和生活场所,组网技术先进、体系结构合理、带宽性能满足需要、易于智能化管理和扩展升级的校园网络,网络接入、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终端齐备实用,数据存储、交换、共享和管理规范统一,为校园智能信息化应用提供安全可靠、顺畅稳定的基础平台。

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适应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体系,以特色鲜明的校本资源、再生资源为主体,广泛整合城域网、互联网等外部环境中的各种优质资源,实现校内外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

构建智慧化课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理想学习环境的要求,智能化、高效化的课堂,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化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集成化平台:建设学校综合应用支撑平台和各类业务系统,实现统一认证、统一门户和单点登录,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高度集成,支持各种教育教学业务信息通畅、高速互访和有效整合,满足学校教学、科研(教研)、管理、生活等各类教育活动信息化的需要。

实施综合化保障:建设学校信息化组织机构、标准规范、信息安全、人员培训、资金投入、文化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政策制度,形成和优化综合保障机制,为智慧校园环境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运行体系:创新可持续发展机制

智慧校园信息生态体系有八个构成要素,分别是理念先导、多元保障、创新体制、智能环境、系统开发、人为主体、智慧化实践、评价与反馈。

理念先导。学校决策者以及全体教职员工对教育信息化所持有的先进理念是制约智慧校园信息生态发展方向的首要因素。只有以先进的理念为先导,才能自觉地开展学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正确把握智慧校园信息生态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创造性地解决智慧校园建设中的问题。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先进的学习理念,全面的人才目标和教学质量观念,教学整体优化和开拓、创新、高效的管理理念等。

多元保障。经费、人力、技术等多元投入是制约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智能信息产品知识含量高,技术先进,价格昂贵,因而对经费、人力、技术保障的依赖程度较大。比如学校信息化经费不仅包括硬件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所需要的经费,而且包括软件资源建设、人员培训、管理运行、维护升级以及为鼓励教育信息化改革所支付的费用等。而且,经费投入不是一次性的,要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地投入,因此,要建立稳定的、制度化的投入机制。

创新体制。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诸如行政体制、教育制度、思维方式、文化传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影响。过去的教育体制机制必然会对教育信息化产生一定的阻碍制约作用,要使智慧校园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探索、优化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

智能环境。智能信息化设施是智慧校园必需的软硬件技术载体,是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校园网、各类服务器及存储设备、各类固定和移动智能终端、数据中心、互联网接入、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视频会议室、电子阅览室、教育技术中心的信息处理设备等。在云计算时代,服务器及存储设备、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采取租赁、外包服务等方式,尤其是部分薄弱地区的学校,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也是体现智慧校园信息生态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各类教育教学应用软件和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等。

人为主体。智慧校园信息生态建设涉及学生、教师、管理者、系统开发维护人员等多类型主体。一方面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服务宗旨,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坚持面向服务的理念;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尤其要使学科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都对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具有积极的态度,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在学习、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方式,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成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智慧化实践。智慧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校园环境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其归宿关键是应用和实践环节。因此,在信息化条件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实践应用环节,做到边建设、边应用,以应用促进建设。智慧化实践一般包括数字化学习、智慧化课堂教学、网络化科研、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学校根据信息化条件下学校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智慧化工作实践。

评价与反馈。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要对智慧校园信息生态的建设和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和反馈,形成一个反馈回路,实现闭环控制,不断改进完善,使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教师、管理者、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和反馈,准确掌握智慧校园信息生态建设和使用的实际成效,促进持续改进和提高。

融合创新:实现智慧化教育教学

融合创新是实现智慧教育教学的关键。通过智能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来创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改造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实现更高效、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最终迈向教育智慧化和现代化。其核心是推进智能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学生学习、教学科研、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的全面融合。

与学科内容的融合:通过智能信息化手段,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改变传统单一的以文本表示知识的形式,构建多样化富媒体学习资源,使学生的认知内容和认知方式变得更自然、更人性化。

与学生学习的融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全过程的学习测评和及时反馈,向学习者智能推送学习资源,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的个性化、自主化、协作式的学习。

与教学科研的融合:教师通过利用智能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运用最新教育技术的能力,进行网络教学、电子备课、听课评课、互动研讨等教学科研活动,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最终实现利用最新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科研活动的全过程。

与学校管理的融合:教育管理者利用智能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内部和外部建立起顺畅的信息通道,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进行智能化决策分析,为学校的各项管理业务服务,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基于学校网站、班级空间、教师个人博客等数字化、社交化媒体,将智能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文娱、生活服务的全过程,使智能信息化更多表现为文化性和精神性的存在,拥有最优的人与数字技术的共生关系。

(作者单位:三江学院教育信息化研究所)

猜你喜欢

校园智慧智能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