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6-10-27刘帅

人间 2016年25期
关键词:教育教师学生

刘帅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刘帅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应用平台的发展,移动设备的标记语言,通信网络和语音技术,定位技术,数据安全技术等关键技术发展来的解决,移动教育应用程序会有很大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教学活动的任何方式。如何有效地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辅助教学已成为移动教育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移动教育不仅将催生一个数量庞大的行业,同时也将大大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以促进现有教育模式的变革。

移动教育;教育模式;网络教育;无线互联网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逐步发展成熟的基于网络的教育。同时,随着Wi-Fi技术的普及,人们在享受无线网络带来的方便和灵活性。移动教育(Mobile-Education,M-Education)的教育网络和无线技术高度的结合,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的热门发展方向。目前,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已经相当普遍,而这种有线上网方式对时间、地点等诸多方面存在限制,移动教育作为网络教育的有效扩展,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的要求,能够合理利用零碎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传统教育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组织方式是课堂讲授,主要由教师进行授课,突出的是一个“授”字。作为一名学生观众,只是消化了解教师教学内容[1]。此模式不关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重视,学生都是被灌输式的学习。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是“有说服力”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言传身教”教师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历史传承。

从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来看,过于强调填鸭式学习,弱化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表现为:一是只注重传授知识,没有在根本上注重能力的发展;第二个是一个单一的教学模式落后,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缺乏进取精神;三是教学方法上教师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何如“教”,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重视,学生都是被灌输式的学习;四是教师思维方式一成不变,特别是一些老教师趋于保守、封闭,不能适应现今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二、网络教育模式

网络教育模式是指主要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已经相当普遍,而这种有线上网方式对时间、地点等诸多方面存在限制[2]。网络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地方是,不仅强调“教”,更突出了一个“学”字,学生通过使用网络,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任何课程及其任何章节的需求。网络教育模式的优点概括起来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学习环境上,网络教育模式更加集成化。一般的网络模型中包含的信息,如教育多媒体教育系统,学习辅导,实践和演示环境,师生互动的平台,这有利于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2)网络教育跨越了空间的限制。随着电子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有效地对互联网、局域网进行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教育数字化,聚散随心所欲。通过使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教育机构可以把广大生源信息和相关“教育信息”存储到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然后运用数据挖掘等高新技术,发现广大的生源在某一特定时期对专业课程和教育服务的需求,随之针对性的开发课程和服务;(4)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不必拘束于学习时间和地点的严格要求,方便求学者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随时随地均可以给自己“充电加油”,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

三、移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一)移动教育系统构成。

能够接入互联网服务是移动教育的基本要求,参加学习的人群通过服务器的推送服务及时了解学习内容的更新情况,并可以通过无线网络随时根据自身需求浏览所需要学习和查看的内容。

移动教育要求客户需要有一个手持移动设备,可以是手机、PAD和笔记本,这些设备一般都是装有操作系统,能够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服务访问远程服务器提供的教学服务,并且适合安装和升级客户端(比如:手机和平板的Android或iOS客户端APP),方便查看课程相关内容,下载学习资料进行查看和学习,以及参加相关的测评等服务。

一个实用的移动教育系统应该是学生、教师和教育学习资源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考虑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任何情况下使用相同的平台,但技术应该继承固定网络教学平台的结果。这样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典型的移动教育系统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国际互联网、移动站、移动教育网和教学服务器。

1.国际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可将分布的移动台,移动教学网进行有效整合,方便了教育资源的传输。

2.移动的教学网络。该网络是移动网络的一部分,包括多个基站,其主要作用是发送或接收的移动台和因特网,以及使用移动站的空中接口和因特网无缝之间的信息。

3.移动站。移动台包括各种移动设备,例如4G手机。目前,4G手机不仅有短信,电子邮件,拍照和分享功能和世界其他地区,还可以根据快速的4G网络,在网上方便获取信息,看电视,看体育赛事直播或观看电影,基本满足了PC所有的功能。

4.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包括教学资源系统、用户管理系统、遗留信息系统等,它位于互联网和移动中间件的网络。系统的功能是我们的“WAP”要求到“网络”的要求,提交到互联网上。同时,当从因特网接收到的响应,WAP网关从因特网上传到“网络”的请求为“WAP”请求。今天的页面大多只支持HTML和手机只能访问WML(Wireless Markup Language)页面。

(二)基于连接的移动教育模式。

手机作为人们必备的移动通信工具,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移动台的设备更趋于智能化、功能全面化,为移动教育的实现提供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同时也决定了移动教育的可行性模式应该以手机为代表。

目前移动通信协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实时连接的,面向短消息服务;另一种是面向实时连接的。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短消息服务的传输提供面向字符的通信的特征在于,间歇性的,非实时的连接的最大的缺陷。

同时随着4G通信技术的普及,面向浏览器的移动设备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这样为了降低教育成本,满足用户对多媒体教育资源的需求,提高教育效率,基于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条件,应更多地使用非实时连接。但是,需要面对的问题是移动教育模式不同于网络教育模式,该模式使用的教育平台是手机的,而非个人电脑,这样的转变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开发的平台软件是基于电脑屏幕的,在移植到手机上时,显示程序进行相应的修改,甚至相关的软件二次开发等。

随着4G通信协议逐步普及,移动教育将会提供访问更加方便以及质量更加优越的服务: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同时还能保证教育的高质量。随着无线网络环境的建设,移动教育将成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它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移动的网际网。

有效地集成了有线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从而形成了一个集有线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一体的综合移动互联网。位于该移动互联网的所有用户能够相互之间建立联系,解决了学习行为空间上的,使得远程的学习者位于一个教育平台,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个性的空间。移动用户可以像上互联网一样使用无线终端访问教学服务器,浏览和查询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并能做好实时交互。

2.海量的资源库。

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几乎无限的教育资源,并且互联网提供了诸多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检索工具,使得共享海量、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变得更加容易。教育机构从海量资源库中检索出所需的图像、声音、影响和图书资源并加以组织,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信息。

3.无界的社交区。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终端用户之间可随时随地进行数据、音频、视频多媒体信息分享,与此同时,社交网络为众多用户交互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利用社交网络,无论学习者还是施教者,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终端查询内容、发表学术观点、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这种无界的社交化的环境,大大促进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两者之间都有交流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4.资源共享化和资源的实效性。

互联网包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都能通过网络得到有效的传播。这些知识和信息不仅能被共享,而且成为教学资源融入课程之中,让学习者进行讨论和利用。这种以现实为基础的信息利用,将有助于学生发现知识并加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5.移动教育功能的扩展性。

现在以手机为主要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在技术的支撑下,功能日益强大。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应用平台,蓝牙,WAP技术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有理由期待我国教育的一种全新形式-移动教育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1]朱曦.论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J].科技信息. 2013.27.

[2]田凌晖.2000年以来国内网络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第4期.

[3]王晓虹.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相互关系[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年 01 期.

[4]赵雪山.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及其实现[J].中国西部科技,2013 年 06期,29-30.

[5]董爱琴,岳玮宁,崔光佐.一个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现代教育信息平台[J].计算机应用,2015,(8):142-146.

[6]魏洪伟,邸佳奇,孙惠.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9):135-137.

本文:指导教师,孙文礼教授

G64

A

1671-864X(2016)09-0172-02

猜你喜欢

教育教师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