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探讨
2016-10-27杨洛
杨 洛
(河南科技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探讨
杨 洛
(河南科技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音乐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将人类声乐艺术呈现出来的同时,也赋予演唱更多的审美价值。当前,对声乐作品、演唱技巧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的业内学者较多,受到了音乐界的普遍关注。为探寻两者间更深层次的依存关系,本文从音乐文化、哲学辩证、艺术内涵等角度对声乐作品和演唱展开探究,以期为现代人欣赏音乐作品打开更加开阔的艺术视野。
声乐作品;声乐演唱;关系
作为声乐艺术的关键影响因素,声乐作品与表演演唱两者缺一不可。受到两者的互动影响,当今音乐界的声乐艺术获得了斐然成绩。但对于两者实质关系的研究却从未停止。作品是演唱表现的载体,若没有作品的承载,演唱艺术将难以实现具象呈现。同时,若没有演唱表达,声乐作品将沦为形式文化,很难让人们领略到音乐成品的生命感染力,进而降低了音乐作品在大众视野中的传唱度。鉴于此,声乐演唱、演唱表达是密切相连、不容分割的两种音乐要素。
一、声乐作品
诗歌作为声乐作品的雏形,随着时间的发展,声乐与诗歌逐渐脱离成为两种事物。实际上,声乐与诗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首先,声乐的语言与诗歌的语言属于同一种类,且诗歌与声乐的语言都具有一定韵味。分析声乐歌词的“押韵合辙”规律,可以看出音乐成品读来都是朗朗上口,并且在节奏上具有一定规律性,这和其本身属于音乐形式有很大关系。自声乐从文化、文学中脱离出来之后,将文学语言用“唱”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声乐作品更具音乐特性。另外,声乐作品多属于文字形式或符号形式,其借助文字和符号进行书面创造,最终使音乐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播。
二、声乐演唱
首先声乐属于一种表演形式,主要通过人声演绎,当声乐作品创作出来后,经演唱者的演绎,将歌曲的意境充分体现出来,以此来赋予歌曲崭新的生命力。声乐的目的是借助演唱技巧来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达到表演者与作者、表演者和听众之间的情感共鸣。其次声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能直观地表达音乐的内在含义,传达音乐中的思想情感。声音和情感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完美地阐释音乐,这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歌曲演唱技巧,还需要演唱者有充分的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对歌曲的理解,并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实现听者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升声乐艺术价值。
三、声乐艺术创作作品与演唱的关系
(一)声乐演唱以创作作品作为载体基础
声乐作品作为演唱的重要载体,在声乐演唱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当声乐作品创作出来后,通过演唱者的演绎,将作品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为声乐作品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从这方面来看,声乐演唱是以声乐作品为依托,声乐作品诞生后,演唱者首先应全面了解并感知作品中的情感要素,通过演唱技巧来演绎作品,从而达到创作目的。实际上,声乐演唱水平的高低不仅与演唱者个人水平有关,还与作品本身质量相关,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演唱者在拿到作品后,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对作品的艺术内涵进行演绎,这样才能促进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的完美统一。
(二)声乐作品以歌曲演唱作为传播渠道
虽然声乐演唱是以声乐作品为基础,但声乐作品也是以演唱为传播途径。当一首声乐作品创作出来后,如果不对其进行演唱,便无人知晓。通过声乐演唱,声乐作品的生命力才能得以绽放。由于不同的演唱者演唱技巧不同,因此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也会呈现出一些区别。例如,《天路》这首歌曲可谓是家喻户晓,并且被许多演唱者演绎过。《天路》这个作品是由印青、屈塬两位音乐家共同创作的。对于《天路》这首歌曲,传唱度最广的应该是韩红演绎的版本。歌手韩红在演唱这首歌时,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很好地渲染了作品情感,从而引发听众共鸣。除韩红以外,泽旺多吉也曾演绎过,由于泽旺多吉是藏族人,因此她在诠释这首歌时,多了一些藏族的韵味,给人一种豪放、质朴之感。从以上论述得知,一首歌曲多个版本的演绎会赋予作品不同内涵及情感,当新曲问世后,制作人会按照曲风寻找合适的演唱者,以实现作品的多元化呈现和多渠道传播。
四、结语
声乐事业的稳定发展关乎国内文化的发展情况,我国当前的文化发展态势呈现出良性循环状态。声乐艺术在良好的市场背景下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声乐学者不会停下探索声乐发展规律的脚步,声乐发展规律的思考囊括了作品创作和演绎关系的深次探究。声乐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既包括作品创作方面的相关内容,也包含了演唱表达方面的实践内容,唯有对两者进行统筹分析、深入研究,才能够全面认知声乐艺术的内在依存关系。
[1]董卫华.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之间的深层关系[J].安顺学院学报,2012,(1):21-23.
[2]杨莉莉.声乐作品演唱与情感体现的关系[J].大舞台,2012,(11):49-50.
[3]席宁.对声乐作品和声乐演唱辩证关系的再认识[J].音乐创作,2015,(4):123-124.
J613
A
1007-0125(2016)09-00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