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花开别样“红”
2016-10-26赵廷虎
赵廷虎
在秀山县清溪场镇的大山深处,坝麻村隔着枷档河与贵州省相对而望。
因为连绵大山隐蔽幽深,红军在长征途中曾选择在此地落脚。
然而,同样因为闭塞偏僻的地理位置,坝麻人迟迟未能摆脱贫困。
2015年7月22日,沿着当年红军进村的小道,一个人来到了坝麻村。
石桥邂逅
枷档河上,一座石桥已经横亘百年。
在当地,这座石桥无人不知。
它就是著名的秀山“红军桥”。
1934年10月,贺龙率红三军长征经过秀山,其间就曾经过这座石桥。
80多年的光阴转眼而过。
2015年7月22日,“红军桥”上来了一个面有愁容的汉子。
他就是秀山县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勇。
一周前,陈勇被任命为坝麻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
这天是陈勇第一次进村。
沿途所见所闻,让这位“第一书记”颇感揪心——
村组便道长满了杂草,仅剩下一小块儿地方供双脚腾挪。
村民的木制老屋歪歪斜斜,柴草随地散落。
目之所及,除了前方的一座石板桥,看不到半点水泥硬化的道路。
踏上石板桥,陈勇明白,自己即将迎来一场硬仗。
那天,陈勇独自伫立于红军桥头,抚摸着斑驳圆润的桥石,心里生出泰山压顶之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勇像当年在石桥走过的红军战士一样,开始了一场场未知而决绝的战斗。
“扶心”之战
第一次到贫困户侯年军家,陈勇只能用尴尬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当时,坐在摇椅上的侯年军,斜眼看了一下陈勇,根本没有招呼的意思。
同行的村文书侯万来赶紧打圆场:“这是我们村新来的‘第一书记。”
一道不屑的目光刺向陈勇,让他心里一紧。
入户考察启动后,这种目光陈勇看得太多了。
在坝麻村,不少贫困户因为致富无门,逐渐丧失了脱贫的信心。
陈勇明白,要拯救他们的贫穷,得先重燃他们的自信。
“侯老伯,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会尽力帮你。”陈勇对侯年军说。
“‘主发动机都不转了,你如何帮我把‘车开走?”后者在调侃中这样回答。
当天夜里,陈勇因为这句话一夜无眠。
“红军当年上战场杀敌可不比这轻松,抡起枪了就要勇敢向前冲。”陈勇为自己打气。
通过了解,陈勇得知侯年军患病在家,无法干活,两个子女上中学急需用钱。
“必须先解决当下的困境,才能帮助他们重燃生活的希望。”陈勇说。
通过联系相关部门,陈勇为侯年军家四口人申请上了低保,还为侯家两个孩子申请了补助。
有了这些支持,侯年军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身体也慢慢好了起来。
再谈脱贫时,侯年军眼里开始有了光芒。
陈勇又为他送去了小羊和鸡仔,侯年军慢慢赚到了钱。
当陈勇再次登门调研时,侯年军哼着小曲,拿出老白干,给陈勇满上了一杯。
从当下困境入手,陈勇灵活运用扶持政策,为不少贫困户解决了眼前的生活难题,点燃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筑梦”大道
以前,兰文海每天都要祈祷第二天不要下雨。
兰文海家住坝麻村兰家沟组。村民们散布在大山各处,靠一条紧挨悬崖的小道与外界相连。
“一下雨,小路上到处都是大水坑,有时还会被雨水堵住,走在上面很危险。”兰文海说。
就是因为这条小道限制,兰家沟的农产品很难卖出去。
“我们做梦都盼着水泥大道能够修到家门口。”兰文海说。
村民们的愿望传到了陈勇耳朵里。在他看来,修路正是坝麻村脱贫的关键。
2016年初,陈勇和县发改委主任林成芳一行来到兰家沟。
一群人爬坡上坎,避水坑,找落脚点,左晃右拐,一公里路程,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到。
领头的陈勇打趣地说:“天晴都这个样子,下雨天出门,我看真是想都不要想了。”
来到兰文海家,干部们发现他家多年前的稻谷还和新的稻谷堆在一起,养在圈里的几头猪也无法出栏。
看到此景,林成芳决定尽快争取专项资金为当地修一条水泥大道。
6月,施工队的挖掘机开进了兰家沟。
陈勇也没闲着,天晴时,戴个草帽在工地上督查进度;下雨时,卷起裤腿儿,踏过泥浆,沿路查看是否有突发情况。
8月中旬,平整的水泥大道修到了兰文海家门口。
“路修好了,心里也踏实了。”兰文海长舒一口气。
而如今,坝麻村的致富路正在全村延伸。
决胜产业
2016年5月初,坝麻村山间春意正浓。
正在坝麻坡组调研的陈勇,被眼前一片白色花海吸引住了。
2014年,县扶贫办推广药用牡丹种植,坝麻村也种起了牡丹。
然而,陈勇却心生疑惑:其他组为何没参与种植?
“牡丹种植技术要求高,费时费力,只有少数村民坚持了下来。”侯万来说。
通过查阅资料,陈勇了解到药用牡丹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这正是坝麻村需要的支柱产业。
“信心找回来了,路也修好了,是该甩开膀子干一仗了。”陈勇信心十足。
通过四处走访,陈勇发现村民杨义是种植药用牡丹的一把好手,于是登门请他出山,牵头成立牡丹专业合作社。
随后,陈勇又帮助合作社和外地种子供应商成功对接,购买了大量牡丹种子。
其后一段时间,当地村民从地里回家,总会看到陈勇提着种子,到处串门。
“下不了决心的,我就去第二次、第三次……答应愿意干的,我就劝他加入合作社,投入土地入股,把种子免费发给他们。”陈勇说。
这么风尘仆仆地跑了一圈,不少村民种起了牡丹。
“长出幼苗后,就由杨义统一管理,卖出的钱大家按股分红,这样都能有进账。”这让坝麻村民燃起了致富的新希望。
陈勇同样坚信,随着产业项目逐渐落地,致富之花很快就将在坝麻村漫山遍野盛开。
【后记】
陈勇告诉我,枷档河的水能流进人的心。
这话,陈勇也是从村文书侯万来那里听来的。
刚当上“第一书记”时,陈勇感到肩上担子沉重,甚至有些透不过气来。
侯万来看在眼里,于是在和他到各小组调研时,老爱带他到“红军桥”上转转,还不断地跟他讲红军的故事,提振士气。
这招的确有用。
渐渐地,不论是河水还是故事都流进了陈勇的内心。
在陈勇感到压力巨大的时候,就会将自己现在吃的这点苦和当年红军长征时吃的苦比较,这样就会豁然开朗。
而我在采访过程中还有一个感觉:这种精神通过党员干部们,也慢慢传递到了贫困户身上,重新唤起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如今,在陈勇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村子硬化了道路,有了互联网,搞起了牡丹产业;乡亲们也吃上了自来水,养起了鸡仔、鸭仔;深度贫困户们也申请了低保,解决了子女的入学问题……
如今,坝麻村乡亲看到党员干部的亲热劲,就跟当年看到红军差不多——他们会拉着干部的手,硬把他们扯进屋,为他们斟一杯热茶,或是摘两个新鲜的水果……
这样的亲热画面,让我心里生出莫名感动——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力量,精神,真的可以穿越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