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担当中贡献青春力量

2016-10-26秦文贵

青年与社会 2016年16期
关键词:井队历程油田

今年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20周年,我们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共话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非常有意义。

我叫秦文贵,1961年出生在西柏坡旁边的一个小山村。1982年我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最艰苦的青海油田工作。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的柴达木盆地一干就是10年。1992年,经过严格选拔,我作为中石油唯一入选中国和加拿大政府联合举办的“人才项目”人员,赴加拿大学习。以优异成绩学成后,我拒绝了外国石油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重新回到柴达木工作。2002年我调到中石油总部,先后任市场部副主任、工程技术分公司副总经理,从事市场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2011年调任渤海钻探工程公司党委书记,2015年兼任总经理至今。

回顾30多年的工作和成长历程,自己从一个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只是尽了一名青年学生、石油工人、企业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党和国家却给予了我巨大的信任和荣誉。1997年,荣获首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1999年还被评为“中国青年榜样”,在全国做巡回报告;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时,入选“双百人物”中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1年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共产党员”。

回顾30多年成长历程,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的人生才更有意义。记得大学毕业奔赴柴达木前夕,当年当过游击队长的老父亲戴着老花镜在地图上寻找青海油田所在地“花土沟”——当然找不到了,就说“你是公家人了,不管在哪里,去了,就要对得起咱们的国家”。这话,我一直铭记在心。30多年来,我一心想的就是为国家多找油,不管是在艰苦的高原一线从事钻井生产工作,还是在北京、天津大都市从事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工作,我都矢志不忘;无论是面对国外公司的高薪聘请,还是面对国内民营企业优厚待遇的诱惑,我都坚定不移。

回顾30多年成长历程,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扎根基层才能有所作为。参加工作第一天,队长就告诉我:“小秦,不管你学问有多大,到了井队,就得过井队这一关。井是打出来的,不是书本上写出来的”。于是,我在井队一干就是八年,不但熟悉了井队生产,而且结下了跟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之后,无论是在油田机关、集团总部还是渤海钻探,我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一事当前,首先考虑群众意见;遇到困难,主动到基层一线去找主意、找办法。五年来,我们渤海钻探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在中石油始终名列前茅;在公司第二次党代会上,班子成员全部都是全票当选。

回顾30多年成长历程,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经历磨难,才能百炼成钢,锻造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大学毕业后,我自愿去了最艰苦的青海油田,自愿留在最艰苦的钻井一线。高原缺氧的自然环境,艰苦简陋的生活条件,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还有与亲人长期分别的情感牵挂,所有这些都是我每天必须面对的。但“越是艰苦,越要奋斗,越要奉献”,正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了我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坚韧不屈、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助推我攻克了一个个生产、技术、管理难关。

当前,我们正赶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这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幸运,我们可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有更多梦想成真的机会,有更多与祖国和时代共同成长进步的机会。作为曾经的青年典型,我希望当代青年珍惜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要求,积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担当中贡献青春、建功立业。

猜你喜欢

井队历程油田
碳中和油田的未来之路
争分夺秒提速度保生产
破解施工任务密集难题
支委数字化履职考评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在低渗、低压油田实施油田整体压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