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睡眠有多重要

2016-10-26王莹仇逸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39期
关键词:障碍疾病心理

王莹++仇逸

一些睡眠障碍问题因为还达不到疾病的程度而被长期忽略。须知这样一来,非常容易从健康隐患变成人体疾病

夜间一般不醒,醒了也能很快入睡;适当做梦,但不是噩梦;醒后神清气爽,没有疲乏倦态……这样的睡眠是高质量睡眠。如果一个人能活90岁,那约有30年是在睡眠中度过。然而,对于失眠、多梦、睡不饱等现象,许多人看轻甚至忽视。

睡眠问题是疾病吗?

睡眠障碍不再是老年人“专利”

连续两天熬夜加班后,35岁的韩先生出现了睡眠困难。

“第三天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可深夜还是睡不着,总是亢奋异常,大脑高速运转,一晚上都是似睡非睡的……”

由于睡不好觉,韩先生第四天十分困乏,无心工作,可到了夜晚又睡不着,只有努力入睡,才能小睡一会儿。两个多月反复如此,甚至出现心跳过速、心悸等问题,最终只得就医求治。

“过去,失眠科门诊的主要人群是退休老人,现在中青年人明显增多。”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主任医师许良说,“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抑郁焦虑成为中青年人发生睡眠问题的主要诱因,多见入睡困难、多梦、早醒或嗜睡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彭淼介绍说,各年龄段人群都存在解决睡眠障碍的诉求。“前来就诊的最小有六七岁的儿童,存在夜惊、梦魇问题,也有十几岁的青少年,学习压力大,出现入睡困难。”

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院长于睿说,小学生睡眠时间应该在10小时,但现在有六成左右的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约四分之一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每到寒暑假期,深夜看电视、打游戏,捧着手机或iPad不放的孩子不少。

谁“抢”了你的睡眠

提起睡眠,现代人有各种困惑:有些人入睡很困难,睡眠时间短;有些人特别能睡,但睡醒了仍不解乏;有些人易醒,大多发生在凌晨两三点。

于睿说,各年龄段出现睡眠障碍,原因各有不同。“90后”大多是心理原因,年轻人精力旺盛,思维活跃,但容易出现焦虑,导致睡不着;35~55岁的男性,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睡眠问题;更年期的女性,内分泌水平下降,通常是阴虚气血不足带来的失眠;还有老年人,睡眠能力减退,或生理疾病带来失眠,有的是睡得早醒得早,还有一些是睡不着,或睡眠很少。

“生理和心理问题都会带来睡眠问题。”彭淼说,“心肺相关性疾病、疼痛或疲劳症状、肠胃功能紊乱等都会诱发或加重睡眠障碍;心理方面,抑郁、焦虑、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也会带来睡眠障碍。”

彭淼说,失眠与压力以及情绪密切相关,这也是很多医院将失眠问题归于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的原因。

值得警惕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电子产品出现,拖延睡眠族越来越多。躺在床头对着手机狂刷微博、微信,或抱着平板电脑大玩“保卫萝卜”,或把手机放在枕边追剧至深夜,已成为许多人的睡前状态。

专家指出,只有保持合适的睡眠节奏,才能保证高质量睡眠。可是,手机、平板电脑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大脑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而褪黑素的最大功能是保证人体的睡眠节奏。

睡眠非小事

一些人认为,失眠、打鼾是小问题,无需去看医生,尤其是当下医院大多把失眠问题归于心理科或是精神科就诊,让人望而却步。再说去医院看病开药,养成药物依赖怎么办?

彭淼指出,一些睡眠障碍问题因为还达不到疾病的程度而被长期忽略。须知这样一来,非常容易从健康隐患变成人体疾病。睡眠障碍是高压力人群、亚健康人群最常见的生理健康问题。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科学组主任委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教授江帆指出,英国睡眠委员会特将由于使用手机、计算机和电视等电子设备造成干扰而导致的低质量睡眠定义为“垃圾睡眠”。如今“垃圾睡眠”已成为青少年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8~18岁的青少年中,患孤独症、多动症、自闭症等疾病的,相比正常儿童,接触电子游戏的时间多。

此外,一些家长因为孩子长得慢、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成绩差、肥胖等问题,去医院就诊。然而,发育行为儿科医师却发现这些问题与睡眠有关。江帆说,睡眠是每个人正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的生理需要,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儿童的脑细胞处于发育成熟过程,儿童体格生长所必需的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状态才能达到高水平的分泌。在这期间,充足的睡眠是脑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保证,高质量的睡眠不但有助于体格生长,更有助于儿童的智能发育。

许良说,“成年人长期存在睡眠障碍,必然带来体重失衡、皮肤疾病、记忆力减退、反应速度迟缓等。同时,患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升高,甚至破坏人们的免疫系统。”

睡眠问题怎么治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冰是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负责人。张冰说,睡眠问题与有睡眠障碍,二者是可以区分的:前者主要靠自己调节适应,后者需要对症进行干预。

彭淼说,目前一些患者主要是到神经科就医,或到药房自行买药,容易养成药物依赖。许多症状较轻的睡眠问题,原本属于心理情绪范畴,不应过早、过度服用安眠镇静类药物,避免形成药物依赖。当前,医疗机构纷纷由中医、心理、精神、神经内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设立针对性的专科门诊,采用药物甚至手术治疗的方法加以干预。有需求者应主动就医,从根源解决问题。

对大多数人群,解决睡眠问题需要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养成有规律的作息节奏。医生提醒,良好的睡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

“建立睡眠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从生活每一处着手。”彭淼说,“包括不要把卧室当成工作区域,选购舒服的寝具;晚餐应清淡、睡前少吃东西;提倡接受瑜伽训练,运用静坐、冥想等方式帮助睡眠。”

猜你喜欢

障碍疾病心理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心理小测试
久坐可致多种疾病
心理感受
跟踪导练(四)2
心灵休憩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心理小测试
选择障碍症
影子疾病,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