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
2016-10-26胡晓艳
胡晓艳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邳州 221300)
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
胡晓艳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邳州 221300)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01月收治的进行骨科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实施手术后,实验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下肢肿痛的有1例,超声检查阳性患者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67%。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肢肿痛有4例,腓肠肌压痛有2例,超声检查阳性患者有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1.67%。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因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1-2]。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会引起肺栓塞甚至导致死亡,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01月收治的进行骨科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实验组患者有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2.4)岁。对照组患者有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4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8±3.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等方面,差异我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后,实验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1.2.1 术前指导
实验组60例患者,由护理人员在手术前给予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并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担忧、恐惧等心理后,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及时告知,让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也能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3]。
1.2.2 术中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及时的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为患者的大腿和膝盖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手术中,在患者的四肢或者盆腔邻近的静脉进行操作时候要避免静脉的损伤。手术结束后,让患者抬高患侧肢体,避免小腿深静脉回流。为患者使用接替压差型弹力袜,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弹力程度,保证患者的肢体在合适的压力下,又能保证患者的局部血液畅通[4]。
1.2.3 药物预防
通常药物预防采用的药物有三种,分别为小剂量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药。小剂量肝素具有较强的康能作用,在体内和体外都能有效的防止血栓,但是肝素同时也会引发出血,导致手术中出血量过多,因此使用小剂量的肝素能够减少出血量,一般在手术前2 h,采用3000 U肝素进行皮下注射,手术结束后12 h,再次使用3000 U肝素进行皮下注射。肝素的分子量在4000~20000之间,低分子量的肝素是从肝素中提取出来的,低分子量肝素的分子量为4000~6000,低分子量肝素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能够替代小剂量肝素成为预防血栓的药物,主要有低分子肝素钙或低分子肝素纳。抗凝药主要采用的是华法林[5]。
1.2.4 饮食护理
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护理干预,重点保证患者饮食为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患者体型过于肥胖的需要控制摄入热量,帮助患者减重。患者手术后要限制荤腥食物的摄入量,保证血脂维持在健康水平。同时,避免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并将脂肪控制在20%左右,倡导使用富含高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胆汁的排泄,避免血栓形成[6]。
1.2.5 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即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踝泵运动等,要详细向患者讲解踝泵运动的方法和锻炼频率,并及时检查患者执行情况。
1.3 评价指标[7]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一个月,对患者下肢皮肤的色泽、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进行检测。采用二维超声显像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测量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观察患者呼吸和压迫动作属于正常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患者年龄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患者性别、血栓发病例数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下肢肿痛的有1例,超声检查阳性患者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67%。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肢肿痛有4例,腓肠肌压痛有2例,超声检查阳性患者有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1.67%。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脂静脉血栓发病率分析
3 讨 论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血液在深静脉中出现不正常凝结状态,多发于下肢,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目前临床发病率逐年增高。影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有手术和术后卧床的时间,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类型,以及患者年龄因素等。其中,手术类型的影响较为严重,普外科手术后,其发生率为19%以上;而在下肢骨关节手术中,其发生率则高达51%以上。
本文研究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后,实验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实验组患者出现下肢肿痛的有1例,超声检查阳性患者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67%。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肢肿痛有4例,腓肠肌压痛有2例,超声检查阳性患者有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1.67%。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因此,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因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1] 杨荷兰.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5):771-775.
[2] 宋利红.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4):347-348.
[3] 胡章云,李 莉,张国英等.髋关节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43-44.
[4] 靳彩霞.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5-7.
[5] 邓月香,曾玉娥,卢小燕等.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14-15.
[6] 王 娟.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中外医疗,2015,34(1):161-162,165.
[7] 赵肖娜.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4):89-90.
[8] 徐 燕.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263-264.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06.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