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0-26师晓丹谢建

黑龙江科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大学生

师晓丹,谢建

(北华大学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

师晓丹,谢建

(北华大学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如何通过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的建设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主题。

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教育体系;教学改革

1 创新教育——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2015年10月,教育部明确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推进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之一。国内高校尽管已经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除清华大学等极少数高校外,更多的高校都没有开设创新类相关课程,创新教育主要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方面的实践。由于缺少科学系统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学校方面也缺少相关的政策支持,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课外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2 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1创新思维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创新能力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思维是多种对称性思维的复合体。国外早期的研究观点认为创意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潜意识,是直觉。直到格雷厄姆·沃勒斯(1926)在《思维的艺术》一书中,把创意的形成归纳为四个部分:准备阶段、孵化阶段、启发阶段和证明阶段。这个模型指出了创意的形成是意识与潜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在后续他人的研究中得以证明。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和鲁巴特的观点认为,创新思维的产生条件包括六种因素:知识、智力、人格特征、思维习惯、动机、环境。

2.2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教育课程建设

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我院建立了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并设计和开发创新教育课程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教育课程体系Fig.1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ion

2.3以学生工作室为基础的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教学研究型的地方综合性高校。秉承我校“一主多样性,实践创新型”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全力打造以学生工作室为基础的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现有影视及后期、音频特效、三维交互动画、移动平台开发和平面&网络5个学生工作室。工作室现有学生50余人,指导教师10人。学校和学院先后投入建设资金400多万元用于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现有4K高清摄像机3台、高性能苹果图形工作站10台、三维图形工作站10台、原笔迹液晶手绘显示器1台,等等,多种设备用于学生日常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已经形成了集MOOC教学资源开发、三维动画和游戏开发、网站设计与制作、手机移动平台开发等几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2.4创新实践教育活动主要成果

在过去的3年中,我校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教育团队在创新理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创新实践SPOC平台建设、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全面开展教研活动。利用新建专业后发优势,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专业发展思想,多次邀请北京爱迪斯通等专业公司来我院进行教师专业培训,并先后选派多名教师去外校进修与学习。目前,创新教育团队有高级、副高级和中级职称教师16人,其中博士2人,在读博士3人。发表EI、CSSCI、中文核心等高水平文章10余篇,承担省级、市厅级和校级项目20余项。工作室学生自主申报并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国廉政作品设计大赛、中国互联网+大赛等多项赛事,共计获得国家级各种奖励30余项。

3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与策略

3.1创新意识培养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要想创新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要有敢于批判和置疑的勇气。教师的行为是决定学生能否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关键,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具有特别的意义。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问题,教师不应给予无情的嘲笑,而是加以鼓励和积极的引导,分析问题的成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最终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也要支持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的行为。学生在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时,是一个思维发散过程,也是一个创新意识逐步形成过程。

3.2创新思维训练

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创新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核心,其培养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原动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创新思维训练来实现,但思维训练不能仅仅通过理论教学来实现,教师必须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为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我国古代教育先哲孔子的“不启不发”和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经典方法。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斯腾伯格的研究发现,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最适合思维教学。这种策略鼓励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通过一些预设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来刺激学生的思维和讨论。在这一教学策略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由于没有标准答案,学生不必听从教师的意见,这就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互动也要更加充分。

3.3创新能力应用

形成“学以致用,就业有用”的学生发展动力机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努力与付出,需要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长效动力机制。而学以致用,就业有用,就是最好的外部激励机制。“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每一个作品的成功都是对自身努力的肯定,让其有动力去把下一个作品完成得更好。而“就业有用”则是相对长效的激励机制。在努力学习与实践的同时,可以解决四年之后的就业问题,这对于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进行奖励和反馈,使学生的努力和付出得到肯定和尊重,最终形成以项目促进学习,以奖励促进进步。

3.4创新文化建设

构建“大众创新”的学生校园文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构建浓厚校园创新教育文化与氛围,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和能力的提升。例如,与其他学院联合举办创新方法论坛,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专题网站,邀请创业精英进行校园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开展校园创新作品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等。定期组织学生到大学生创业园、吉林市高新产业园等进行参观和学习,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这些活动和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大众创新”学生校园文化,并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创新能力是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核心能力,创新教育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创新教育实践环节更是还存在很多不足,高校创新教育还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创新教育任重道远。

[1]格雷厄姆·沃勒斯.思维的艺术[M].纽约:哈考特·布雷斯·乔万诺维奇出版社,1926.

[2]王惠群,杨大刚.高校专业课教师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的导向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5):55.

Graduates innovative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ased on taking innovative thinking cultivation as the core

SHI Xiao-dan,XIE Ji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edia,Beihua University,Jilin 132013,China)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system,and fulfill theoverallenhancementofhighereducation quality hasbecomean important theme in teaching reform ofcolleges.

Innovative thinking cultivation;Innovativeeducation system;Teaching reform

G649.2

A

1674-8646(2016)18-0098-02

2016-08-09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实践研究”(省联1639-5);北华大学教育科学校级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YB201511)

师晓丹(1985-),女,吉林吉林人,实验师,硕士,从事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研究。

谢建(1975-),男,吉林吉林人,高级实验师,硕士,从事教师专业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培养。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维大学生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