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类“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基于二级学院教学综合改革的思考
2016-10-26解建立
解建立
(河北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财政学类“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基于二级学院教学综合改革的思考
解建立
(河北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课程体系改革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深化教学综合改革值得研究的领域。“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具有针对性、独立性、适用性强的特点,以实现课程结构体系的优化、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终点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科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学生内在潜质的增强和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教学综合改革;课程体系;平台;课程群;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
一、“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教学机构为了实现各类教学层次的培养目标,通过对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合理设计,从教学内容和进度上进行的选择和安排。财政学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依托,而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要从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基本素质上符合复合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和达到的要求,又要紧密围绕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考虑突出专业特色及社会发展需求。从供给侧角度构建以高素质、应用型为特征的理论课程体系,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平台课程是一个基础台阶,在组建平台课程体系时,应尽可能做到课程性质相对、选修时间先后要求一致,强调课程的共性和选修的先后顺序。学生只有学习并通过该平台的所有课程考核合格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该阶段的学习后才能向更高层次学习迈进。因此,平台课程在时序上具有层次递进性。
财政学类课程体系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应科学合理地处理基础与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由4个平台和2组课程群构成,4个平台即由全校通识教育课、学科通识教育课(包括必修和选修)、专业教育课、实践教学环节4个既相互关联又逐层递进的“平台”而构成的必修课;2组课程群包括专业提高课和专业拓展课构成的选修课。
1.全校通识教育课程是国家统一要求的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和通识文化课,共58学分。
2.学科通识教育课是国家规定的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主干课程以及跨学科课程等,依据“梯度深化,有机结合”的原则设置,包括四门学科必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12学分)和学科选修课(金融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经济法学通论、管理学原理、信息技术与管理、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至少15学分)、开放选修课(13学分)。
3.专业教育课程根据对财政学类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打破传统分专业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原有课程,实现专业之间知识点融合和渗透,是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全部为必修课,包括国有资产管理、国家预算(含实验课)、税收学、财务会计、税务管理(含实验课)、中国财税史、地方财政、中国税制、西方财政理论、公债管理、专业综合模拟实验(财政学模拟实验/税务模拟实验)等11门课,22学分,实践教学环节1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类群中财政、税务两个专业设置相同的专业课程所组成,为了满足财政、税务两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的需要,为财政、税收专业的相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打通财政学类专业提供了平台。其作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和财税应用能力培养。通过此类核心课程的学习,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社会竞争力,使学生具备行业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素质、更为宽阔的专业知识。
4.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课程实验环节是基础,毕业论文环节是核心,专业实习、专业调研、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环节是支撑。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到专业和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做职业技能准备。
5.课程群是为学生进行专业提高和拓展教育而设立的选修课程,包括专业提高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财政学专业提高课程包括财税理论与改革前沿、宏观经济管理与财政政策、税务稽查、政府采购、外国财政制度、社会保障与财政管理、税收筹划、非税收入管理、税务代理实务、国际税收、财政专业英语、非营利组织会计等12门课程(至少选修10学分)和财政学专业拓展课包括资产评估、公共政策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税收相关法律、审计学、投资学、行政能力测试与申论等7门课程(至少选修7学分)。税收学专业提高和拓展两组课程至少选修17学分。税收学专业提高课程包括外国税制、税务稽查、税务代理实务、税收筹划、税收代理基础、国际税收、税务专业英语、财税思想史等8门课程;税收学专业拓展课程包括资产评估、审计学、成本会计、财务报告分析、证券投资分析、行政能力测试与申论、税收相关法律等7门课程。通过此类课程学习,有利于学生按兴趣、特长选择课程,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力求使大众化教育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二、“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的特点
“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具有针对性、独立性、适度性等特点。“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以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为导向,以“套餐式”设置的课程系列模块,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通过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强化柔性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元性。
1.彰显“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专业性,具有针对性。“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而设计的,当学生通过平台课程或模块课程的考核后,就应该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力。其设计强化以知识输出为能力输出的教学理念,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应该获得相应知识领域的能力。
2.具有适度性及相对独立性。在“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课程模块,是一个知识面较宽泛、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平台。“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将培养学生能力所涉及的课程进行有机整合,通过一体化的系统设计,形成在专业平台基础上具有特定能力指向的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
3.反映了透明的个性化学习进程。通过一体化设计的“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根据专业方向差异进行针对性培养,能够使学生在能力的提高方面自我诊断,通过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从而形成自我诊断学习的质量过程。同时,在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上给予一定自由度,通过特殊的功能设计,以满足学生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化能力需求。
三、“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
伴随着实现了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不仅表现在毛入学率,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提高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财政学类课程体系的建构应集中和系统地反映社会、国家和财政学类专业学生等主体的利益和需求,应以学科知识系统化为基础,以基于知识、素质、能力培养的模式多样化、规模化为路向,从宏观角度确定课程体系优化目标。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应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需求,以弘扬个性为主线,通过合理的设计,构建出一种新型的课程体系,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既要有利于财政类专业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又要有利于培养适应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专业化人才。其培养目标可分解为:(1)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类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2)使学生了解经济新常态下现代财税理论的最新进展与成果,掌握现代财政学、税收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深造;(3)具有财税、财务会计、公共经济管理、金融及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经历系统的教学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公共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5)能在各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等从事财政、税务、税务代理等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6)掌握一门外语,初步具备阅读和翻译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四、构建“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的原则
在构建“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中,一要体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共同提高和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二要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体现知识的专业性和通识性、能力的专业性和发展性;四要体现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观,注重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五要在课程设置上,以平台为基础、以课程群为辅助,通过平台与课程群的有机整合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1.按照“强能力、广适应、善创新”的要求,培养学生能够在经济新常态下考察研究现实的财税问题,确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更突出专业教育。坚持以能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重点的原则。
2.灵活设置专业课程,体现大财政思想,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课程群的课程系列模块,体现专业化与宽口径并重、更突出宽口径,为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提供生长的土壤。
3.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实习基地,完善课堂实践教学、实习实践基地、社会调查、创业大赛、带项目实习等实践方式。探索“教室+实验室+基地+田野+大赛+项目”的培养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使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五、“平台+课程群”课程结构体系的实践
(一)强化公共平台课的设置,搭建财政税收专业平台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平台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必须以教学质量提高为出发点。另外,平台课程体系也是动态的,随着未来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优化平台课程体系。学院在2014年培养方案中强化了“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打通财政、税收专业平台课程,形成了4大平台课程,即全校通识教育平台、学科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及专业提高与拓展2组课程群。具体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平台课程体系框架
(二)构建财税专业双学位和主辅修学习制度
构建财政学、税收学交叉学科双学位模块,鼓励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培养计划的同时修读另一专业的课程,在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学分后获取第二学位。通过引导学生修会计学、金融学等财政学类交叉学科的双学位(或辅修),做到财政学、税收学与会计学、金融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完善符合人才培养。设计“财政学专业+会计学专业”的双学位、“税收学专业+会计学专业”双学位、“财政学专业+金融学专业”辅修、“税收学专业+金融学专业”辅修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对修满专业基础平台规定的课程且获得相应学分的学生取得辅修专业资格;对修满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一个专业方向模块规定的课程的,获得相应的学分,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的同学取得双学位,为社会培养稀缺的复合型财税专才。
(三)推进全部专业教育平台课及专业选修课进行教学范式改革
人才究竟应该如何培养是当前国内外高校共同面临的难题,课程教学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核心环节。当前制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陈旧的教学方法及使用不当教学手段。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河北经贸大学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自2013年开始推进教学范式改革,到目前已经有两批37门课程进行了改革。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是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加强过程管理和综合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知识传递,树立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进一步深化教学综合改革,探讨课程教学方式创新,从操作层面上组织课程计划和改革课程教学模式,财政税务学院推选《国际税收》作为河北经贸大学第一批教学范式改革试点课程,《税务管理》列为第二批校级教学范式改革课程,并将财税专业平台课和专业选修课全部列为财政税务学院教学范式改革课程。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1.深入开展教育思想研讨与交流。围绕优化教学内容、强化课程实践、改革考试方式等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定期组织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教育思想研讨交流与培训。
2.加强教学范式改革研究,持续开展观摩、示范和评选活动。(1)加强研究。学院设立以推进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为主题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2)定期观摩。学院每学期组织集中的课堂教学观摩,提供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交流学习平台,观摩的主体是大力推进课程教学范式转变的教师。
3.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激励政策。学院重点支持课程范式改革试点课程,对试点的每门课程采取后拨经费方式学院给予资金支持。对于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课堂教学效果突出的试点课程成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职称晋升以及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4.相关制度的支持和改革。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相关政策和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由教授委员会定期做好试点课程的检查和评估验收等工作。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改革成效。对检查、评估中发现的改革成效不大的课程,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将取消项目,停拨后续经费。
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使教师完成了四个转变:一是从注重教师授课精彩到注重学生学习精彩;二是从注重“课中”精彩到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精彩;三是从满堂灌式的知识传递到启发引领;四是从关注考试结果到强化过程管理。学生也实现了四大转变:一是改变长期应试教育环境下所形成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二是克服消极学习情绪为积极学习,提升求知欲,保持强劲的学习动力;三是从学生个体学习到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协作,通过教与学的协同促使学习和教学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四是从接受与适应学习到创造与超越学习。
(四)多渠道开展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类课程包括教育实习、课程实验、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社区服务活动、社会调研、撰写毕业论文等内容。“校内课程实验+校外专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专业技能证书+学科知识竞赛”的素质拓展体系在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通过加大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形成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分散与集中实践相结合、规定项目与自选项目相结合等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本科阶段的能力培养不断线,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财政税务学院与河北省多家省直单位和税务局签订了“财税专业人才培养共建协议”,为广大师生掌握更多的财税实践知识提供了广阔平台。利用假期组织专业实习小分队奔赴国内外,分别就财政税收等情况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积极开展知识竞赛,采用社会调研等多渠道多形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五)加大选修课比例,建立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教学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根据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课程体系设计的各个层面应做到整体优化。由于课程体系架构具有层次性特征,各门课程在内容上环环相扣,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既要凸显专业特色,反映本学科和专业发展前沿,又要在建构课程体系中扩大具有学科深度的课程设置,为向深层次方向发展的学生提供条件;既注重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以及其平衡,又要强调整体课程结构与各专业选择的兼顾。培养方案增设了一系列专业选修课,在学校规定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将财政和税务专业选修课总学分由原来的13学分提高到17学分,整个课程模块着力拓展学生知识面,注重新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为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提供足够的空间,使学生能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课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目标。
[1]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齐小艳.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3]戴发山,黄世秀.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平台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12).
[4]赵复查.地方高校“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
[5]张兴旺,吕树清,查小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6]戴宪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
[7]鲁飞,秦勇,李小刚,徐俊,陈维亮.基于模块化教学的新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平台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Exp 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Curriculum System of"Platform+Curriculum Group"——A Reflection on Comprehensive Teaching Reform of Secondary College
Xie Jianli
(School of Finance and Taxation,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urriculum structure will greatly promote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As the key point and special difficulty of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is a worthwhile field in deepening comprehensive teaching reform.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tinency,independence and applicability,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platform+curriculum group"aims at optimizing curriculum structure system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ability and quality will facilitate the rationalization of discipline structure and improve students'potentials and learning autonomy.
comprehensive teaching reform,curriculum system,platform,curriculum group,general education,professional education,practice teaching
G420
A
1673-1573(2016)03-0114-05
2016-06-05
河北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二级学院综合改革教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解建立(1964-),女,河北定州人,河北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财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