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豨莶精醇对大鼠的抗栓作用及机制

2016-10-26张殿文李木石邵世博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抗栓溶媒阿司匹林

张殿文 李木石 王 清 李 响 吴 迪 邵世博 杨 光 李 伟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豨莶精醇对大鼠的抗栓作用及机制

张殿文李木石1王清李响吴迪邵世博杨光李伟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目的探讨豨莶精醇的抗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体内、外血栓形成实验、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功能实验等方法。结果豨莶精醇可明显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减轻血栓干重并能显著抑制大鼠体内外血小板集聚和黏附。结论豨莶精醇具有明显的抗栓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有关。

豨莶精醇;抗栓作用;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黏附

豨莶草为常用中药,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家兔静脉注射豨莶草提取物,可使血栓湿重明显减轻,其抑制率为51.4%〔1〕;腺梗豨莶草有效组分具有明显的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作用〔2,3〕。为阐明豨莶草抗栓作用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从腺梗豨莶中提取出单体成分豨莶精醇,并对其体内外抗栓、抗血小板聚集和黏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动物及药物Wistar大鼠,体重200~220 g,雌雄均用;购于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动物许可证号:SCXK-(吉)2008-0005。豨莶精醇,纯度99%,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

1.1.2分组大剂量组,取豨莶精醇200 mg,以适量吐温-80研匀,加0.5%羧甲基纤维素钠(0.5%CMC-Na)至200 ml,配制成0.1%浓度的混悬液,实验前将上述混悬液分别稀释1倍、2倍作为中、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80904,规格25 mg/片。配制方法:取一片阿司匹林研碎,加0.5% CMC-Na至50 ml,配制成0.05%浓度的混悬液。

1.1.3试剂与仪器二磷酸腺苷(ADP),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装,批号:20080308;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080406。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测定仪,包头医学院心血管研究室制造;SPA-4型多功能血小板聚集仪,上海科达测试仪器厂;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黏附两用仪,江苏无锡医疗电子仪器厂。

1.2方法

1.2.1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参照文献方法〔4〕,取大鼠50只,随机等分为五组,第一组为溶媒对照组,第二组为阿司匹林10 mg/kg,第三、四、五组分别为豨莶精醇20、10和5 m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体积均为20 ml/kg,溶媒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5% CMC-Na。于末次给药后1 h将大鼠以3%的水合氯醛0.3 g/kg麻醉,分离颈总动脉。采用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测定仪,依法测定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

1.2.2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参照文献方法〔5,6〕测定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取大鼠50只,随机等分为五组,第一组为溶媒对照组,第二组为阿司匹林20 mg/kg,第三、四、五组分别为豨莶精醇20、10和5 m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5 d,体积均为20 ml/kg,溶媒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5% CMC-Na。于末次给药后1 h,将大鼠以3%的水合氯醛0.3 g/kg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取血1.8 ml,立即注入已硅化的体外血栓胶管,将管的两端对接形成圆环,放置在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黏附两用仪上旋转15 min,测量血栓长度、干重、湿重。

1.2.3对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性和黏附率的影响〔5,6〕取大鼠50只,随机等分为溶媒对照组、阿司匹林20 mg/kg组、豨莶精醇20、10和5 mg/kg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5 d,体积均为20 ml/kg,溶媒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5% CMC-Na。于末次给药后1 h,将大鼠以3%的水合氯醛0.3 g/kg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取血3.6 ml,注入内含有0.4 ml 3.8%枸橼酸钠的试管中,摇匀,取1 ml放入圆形黏附球内,将黏附球插入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黏附两用仪上,3 r/min,黏附15 min,于显微镜下计数黏附前后血小板数,计算黏附率。将余下的血离心1 000 r/min,10 min,慢慢吸取上层富血小板血浆(PRP),将上述已吸取过PRP再次离心,3 000 r/min,10 min,吸取上层贫血小板血浆(PPP)。取PPP 200 μl放到测试杯内(PPP<1万/mm3)预热5 min后调零,再取PRP 200 μl放到测试杯内(PRP<20 万/mm3)预热5 min后,立即加入0.5 mmol/L的ADP诱导剂10 μl,测定3 min内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

1.2.4对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3〕PRP 和PPP制备,采用水合氯醛300 mg/kg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4.5 ml,以3.8%枸橼酸钠按1∶9比例准确抗凝,离心1 000 r/min,10 min,慢慢吸取上层PRP,将剩余血浆再次离心3 000 r/min×10 min,小心吸取PPP。取PPP 200 μl放到测试杯内(PPP<1万/mm3)预热5 min后调零,再取PRP 200 μl放到测试杯内(PRP<20万/mm3)预热5 min后,分别加入蒸馏水、阿司匹林水溶液10、5、2 μg/ml及豨莶精醇水溶液10、5、2 μg/ml 10 μl后,立即加入0.5 mmol/L的ADP诱导剂10 μl,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行t检验。

2 结 果

2.1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豨莶精醇20、10、5 mg/kg和阿司匹林20 mg/kg均可明显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22.4±5.94)、(19.7±4.34)、(17.4±3.66)、(19.8±5.36)min〕,与溶媒对照组〔(14.3±2.34)min〕比较,在相同剂量条件下二者作用强度相似,豨莶精醇20 mg/kg抑制血栓形成作用优于阿司匹林10 mg/kg,提示豨莶精醇抗栓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2.2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见表1。豨莶精醇20 mg/kg和阿司匹林20 mg/kg均可明显缩短血栓长度、减轻血栓干重,对血栓湿重有一定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s,n=10)

与溶媒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下表同

2.3对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性和黏附率的影响见表2。豨莶精醇20、10 mg/kg和阿司匹林20 mg/kg均可明显降低1、2 min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在相同剂量时二者作用相近;豨莶精醇10、5 mg/kg对血小板黏附率有一定降低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豨莶精醇水溶液对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豨莶精醇水溶液10、5、2 μg/kg和阿司匹林水溶液10、5 μg/kg对体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2.9±12.3)%、(32.0±14.2)%、(42.7±14.4)%、(34.1±15.6)%、(43.1±15.9)%〕,与溶媒对照组〔(58.9±15.1)%〕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在相同剂量时,豨莶精醇作用优于阿司匹林(P<0.05)。

表2 对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性和黏附率的影响±s,n=10)

3 讨 论

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密切相关,本实验结果表明,豨莶精醇能明显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减轻血栓干重,同时其能显著抑制大鼠体内外血小板集聚和黏附。由此可见,豨莶草中的单体成分豨莶精醇具有明显的抗栓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有关。上述研究结果为豨莶草治疗血栓性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1郑占虎,董泽宏,佘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第五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4634-6.

2侴桂新,金若敏,王峥涛,等.豨莶草抗血栓有效组分筛选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3):39-41.

3孟倩超,金若敏,王蚺,等.豨莶草抗血栓组分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5):89-91.

4王洋,刘伟.脉通胶囊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05;22(1):53-4.

5万素君,郑君,毛艳英.外伤复明胶囊对血小板粘附功能和血栓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7;7(2):74-6.

6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05-6.

〔2015-06-12修回〕

(编辑郭菁)

吉林省卫生厅2011年课题(2010Z028)

王清(1973-),女,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心血管药理研究。

张殿文(1969-),男,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心血管药理研究。

R28

A

1005-9202(2016)17-4157-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7.009

1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

猜你喜欢

抗栓溶媒阿司匹林
附带溶媒药品有效期的风险防控管理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参麦注射液溶媒选择合理性探讨
复合溶媒应用于阿维菌素结晶的研究
两种不同抗栓治疗对冠心病心房颤动支架术后病人疗效及安全性的分析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分析及药师审方体会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成功召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