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2016-10-26时玉华郭玉霞河北省香河县人民医院河北廊坊065400

关键词:双峰隐匿性诊室

时玉华,郭玉霞(河北省香河县人民医院,河北 廊坊 065400)

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时玉华,郭玉霞
(河北省香河县人民医院,河北 廊坊 065400)

目的 探讨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特点,为临床上诊断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和真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左心室肥大、ST-T改变和房室阻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P波增宽和P波双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已经出现心电图的改变,P波增宽和双峰改变可能是较为敏感的诊断指标。

隐匿性高血压;心电图;特点

隐匿性高血压指的是患者在诊室测量血压正常但诊室外血压异常升高的现象,研究表明隐匿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37.26%[1]。此类高血压因为较为隐匿而常被忽略,许多患者仅在发生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时候才发现血压异常。因此如何提高隐匿性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一直是心内科医师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显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已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因此在心电图上往往已经有所改变[2]。本研究旨在分析隐匿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特点,为临床上诊断隐匿性高血压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120例隐匿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确诊的120例真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隐匿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诊室内测量血压均<140/90 mmHg,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提示日间收缩压≥135或日间舒张压≥85 mmHg。排除一下患者:(1)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2)继发性高血压患者;(3)合并心衰者;(4)合并心律失常以及除高血压意外因素导致的P波形态改变者。对照组男75例,女45例;年龄28-75岁,平均(47.3±6.4)岁。研究组男74例,女46例;年龄25~72岁,平均(47.1±6.7)岁。两组间性别 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研究组患者均接受24小时动态血压进行确诊,真性高血压患者常规诊室测量血压即可。具体方法如下:(1)24小时动态血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MGY-ABP)进行血压监测,日间(早6:00~22:00)每隔30 min测量一次,夜间(22:00~次日6:00)每隔60 min测量一次,准确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其中测量数据>80%视为有效数据。(2)诊室血压的测定:测血压前半个小时排空膀胱,禁止吸烟及喝咖啡,测量前5~10 min静坐养神,全身放松后采用柯氏音/袖带法测量血压,直接测量1个心动周期内最高收缩压和最低舒张压,间隔1~2 min重复一次,共三次,取平均值作为诊室血压值。

1.3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注重观察一下指标[4]:(1)P波增宽:P波波形最早起始点与最晚终点之间的距离≥0.12 s即为P波增宽;(2)P波双峰:在排除干扰情况下P波出现双峰,即双峰间距≥0.04s;(3)左心室肥大:表现为左心室高电压、额面QRS电轴轻-中度左偏、QRS波轻度延长、V5或V6导联右心室壁激动延长>50 ms;(4)ST-T改变:表现为肢体导联和胸导联压低>0.5 mv、T波直立的肢体导联振幅>0.5 mv,胸前导联>1.0 mv;(5)房室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P波间断或者完全不继以QRS波群。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特点及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左心室肥大、ST-T改变和房室阻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P波增宽和P波双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心电图特点比较比较 [n(%)]

3 讨 论

隐匿性高血压指的是介于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的一种病理性状态,常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该病好发于青中年男性,研究显示其发病可能与吸烟、饮酒、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5]。隐匿性高血压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给诊断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从而增加了其危险性。研究显示其隐匿性可能与体位反射和餐后低血压有关,因而掩盖了交感神经兴奋性而为表现出高血压[6]。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常常因为难以发现而延误治疗,此时大多患者已经存在着肾脏和心脏等器官的损害。因此,及早发现和干预治疗对于延缓隐匿性高血压的损害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用来诊断心血管疾病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早期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隐匿性高血压患者最常出现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为P波增宽和P波双峰改变,而其他损害性表现如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则无诊断意义。另外,QRS波与P波的异常多提示左心室肥厚或损伤,而且心脏电学的改变常优先于形态学的改变,因此对于诊断高血压和尽早进行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7]。P波的增宽多提示左心房扩张后心室壁导致心房传导时间延长,这一点在心脏的超声检查中也可以得到证实。

综上所述,对于高度怀疑隐匿性高血压的患者可以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若发现P波增宽和P波双峰改变则对于诊断具有较大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聂连涛,郭琳,李世锋,等.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P波改变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9):1042-1045.

[2] 林昕,徐翀.动态血压在隐匿性高血压诊治中的临床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0):96.

[3] 杨雅琴.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5):8.

[4] 洪静,胡君丽,李南方.隐匿性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J].新疆医学,2011,41(3):100-102.

[5] 黄良海.中青年隐匿性高血压的中药茶剂配合社区干预疗效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38-39.

[6] 林昕,徐翀.动态血压在隐匿性高血压诊治中的临床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0):96.

[7] 黄健强,莫新,李艳庄.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早期损害与心电图改变的研究[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24(6):437-439.

R544.1

B

ISSN.2095-6681.2016.12.107.02

猜你喜欢

双峰隐匿性诊室
午后的诊室
双峰映辉
雷公藤多甙联合降糖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警惕隐匿性肾炎
灵 山
Artist Prints Charms of West Lake
新开的诊室
新开的诊室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