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2016-10-26刘津京李艳丽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管科周围血管科北京100078

关键词:围术栓塞肢体

智 慧,刘津京,李艳丽,张 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管科(周围血管科),北京 100078)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智 慧,刘津京,李艳丽,张 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管科(周围血管科),北京 100078)

目的 探析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围术期中实行加强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每组25例。对A组患者进行我科中西医结合围术期护理,对B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再栓塞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再栓塞发生率(4.00%)低于B组患者(32.00%),并发症总发生率(8.00%)低于B组患者(36.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实行我科中西医结合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再栓塞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中西医结合围术期;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中,于我院治疗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肢体麻木、发冷、苍白、疼痛、远端动脉搏动消失等现象,均实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25例。其中A组16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37~76岁,平均(53.54±9.35)岁;病程5~48h,平均(19.54±2.34)h;栓塞部位:4例肱动脉,5例腘动脉,11例股动脉,5例髂动脉。B组17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38~75岁,平均(53.21±9.32)岁;病程6~48h,平均(19.78±2.64)h;栓塞部位:6例肱动脉,6例腘动脉,10例股动脉,3例髂动脉。两组患者在资料上的差异不大(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B组:对该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具体操作参照医院相关标准。

A组:对该组患者实行中西医结合围术期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于术前,严密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脉搏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同时建立静脉通路,若出现异常现象,可用于抢救;还应给予心功能不全患者吸氧,并做好术前急救药物、用品等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其相应的心理疏导,并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手术的必要性等相关知识,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缓解其不良心理,提升其治疗配合度。另外,还应抬升下肢动脉栓塞者头部15~20°,以使患肢位置比心脏平面低;告知患者保持卧床,避免活动后使患肢缺血现象加重;还应加强患者的防寒保暖工作,需注意的是避免使用热敷,以减少患者患肢缺血加重现象的发生。

1.2.2术中护理

于术中,护理人员应紧密配合麻醉医师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通过抚触、语言等方式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缓解其紧张心理。同时,还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心电图监护仪器的变化,当出现异常现象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手术开始时,还应紧密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加强手术室巡视;手术完成后,应配合医生缝合创口,并仔细清洗手术部位污渍、血液等残留物质,最后帮助医生包扎创口。

1.2.3术后西医护理

于术后,还应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者有无心肌缺血现象的发生。由于术后栓子残留、再次脱落等原因,可导致肢体动脉栓塞再次发生,因此术后还应密切观察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温度、颜色等情况,当患者出现明显肢体疼痛,同时伴有肢体温度低。皮色苍白、远端动脉脉搏消失等情况,应警惕为再栓塞发生,需立即汇报医生处理。另外,还应严格观察患者肢体微循环的恢复情况,及精神状态、尿量、呼吸等情况,定时监测患者尿液酸碱度及尿量,并做好记录,于必要时给予患者碱化尿液或酸中毒处理;还应观察患者有无全身性的出血倾向,需定时对患者血凝常规进行监测,若发生异常应立即汇报处理。

1.2.4术后中医护理

使用活血化瘀方以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阻滞情况,促进其血栓溶解,组方为黄柏5 g、川牛膝5 g、泽泻10 g、桂枝5 g、芒硝10 g、三七6g等,中药超声离子导入,每日辰时。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再栓塞的发生情况,及感染、血肿、血凝及心肌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数据,使用(%)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当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 果

2.1对比两组病人再栓塞发生率

术后,A组患者发生1例再栓塞,发生率为4.00%,B组患者发生8例再栓塞,发生率为32.00%。A组患者再栓塞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两组患者均出现感染感染、血肿、血凝、疼痛等并发症,其中A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n/%)

3 讨 论

肢体动脉栓塞属于临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若不加以及时处理,可引发残疾或死亡等严重后果[1]。目前临床上主要施以手术方法治疗该病患者,但围术期中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若处理不当,不仅降低手术治疗效果,还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2-3]。因此,在该病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围术期过程中,对患者肢体进行中药超声离子导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全面观察及护理,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针对患者术后可能并发症给予相应护理,是降低患者术后再栓塞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举措。研究指出,对该病患者实行中西医结合围术期护理后,其再栓塞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行常规护理的患者,提示中西医结合围术期护理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具有显著疗效[4]。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术后再栓塞发生率为4.0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32.00%、36.00%,与相关研究结果相近[5]。由此说明,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实行中西医结合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再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1] 李美素,何杨青.活血化瘀方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47(05):133-135.

[2] 康玉柱,王锦.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4):31-77.

[3] 费天翔.外科手术结合活血化瘀方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783-1784.

[4] 夏贵生,黄宝辉.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09):938-939.

[5] 李新宇,刘宏,赵京,等.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取栓术并发症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08):79-80.

R47

B

ISSN.2095-6681.2016.12.101.02

猜你喜欢

围术栓塞肢体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