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全民健康管理的两大挑战

2016-10-25郑智维杨丽萍

民生周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慢性病全民疾病

郑智维+杨丽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老龄化和慢性病呈“双增”趋势,政府和人民都将面临巨大挑战和经济压力。唯有实施全民健康管理,才能有效控制慢性病增长、应对老龄化到来,这已是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

2016年4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在北京成立。今年7月,湖北宜都市成为中国健康管理协会首个全民健康管理试点城市;8月,首个全民健康管理试点地区落地新疆阿勒泰。

健康管理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我国面临着怎样的健康形势?全民健康试点城市宜都有什么优势?带着这些问题,《民生周刊》对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会长、郭渝成少将进行了专访。

民生周刊:健康管理屡被提及,但很多人对健康管理的确切概念并不是很了解,能否介绍一下?

郭渝成: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刚开完,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深刻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这些都为我们实施全民健康管理指明了方向。所谓健康管理,既不是简单的健康体检,也不是单纯的疾病预防,从狭义上讲,是对个体或人群健康状态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动态监测、分析、评估和干预的过程;从广义上说,健康管理涵盖了个体生命从子宫到坟墓的全生命历程,从天空到大地、从生产到生活的全生存环境,从生活习惯到饮食起居的全生活方式的管控。我们协会倡导的是构建与医疗系统并驾齐驱的、以教育为主、以预防为主、以治未病为主的智慧型健康管理体系,实施的是不分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的全民、全时、全程、全面、全新的健康管理。

从医疗的角度看,防病于未然,才是“上医”;治病于已发,只是“下医”。目前医疗体系内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突出,主要是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相对不足造成的,可行的路径就是构建全面健康管理体系,让人们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降低医疗资源消耗,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现代的健康管理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最先提出来的,由于构建起了完善的健康管理系统,使人均寿命达到78岁;50多年前,日本将健康管理纳入法制体系,目前人均寿命83岁。

实践证明,健康管理是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曾有专家估算,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钱,就可节省8元钱的医疗费用。所以,我们应该将有限的资源用在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管理上,而不是仅仅消耗在亡羊补牢的疾病治疗上。

民生周刊:目前,我国居民健康状况面临着怎样形势?为何需要推进全民健康管理?

郭渝成:目前,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进入了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多重因素导致的慢性病高发阶段。以下几组数字就足以说明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

首先,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22亿,占总人口的16.1%。8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2300万。在2亿多老人中,近1.5亿为慢性病患者,另外还有4000万失能老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6.34岁,老人带病生存期长达18年,而发达国家仅10年。每年仅老人疾病治疗费就超9000亿元,占卫生费的40%以上。

其次,我国慢性病急剧增多。据权威报道,目前,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逾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超过2.5亿,糖尿病患者近1亿,癌症每年新发病例约375万。全国居家养老状况调查的一组数据也显示,受调查的10000多名老人中有81.9%患有慢性病。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在疾病负担中占70%。

再次,我国出生缺陷尚未遏制。现在,出生缺陷发生率已达5.6%。全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的患儿高达90多万例,其中35%的患儿在出生后死亡,40%面临终身残疾,导致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从以上数据来看,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卫生工作的重心都是放在公共卫生和疾病治疗上,国家投入了巨大的资源用于疾病的治疗;然而,亚健康人群数量逐渐增多,慢性病人群还在不断地扩大。所以,单纯的疾病治疗已经改变不了现状,医学模式必须彻底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通过实施全民健康管理,普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运动、营养膳食运动,打一场全民健康保卫战,才能有效地应对慢性疾病和老龄化这两大挑战。

民生周刊:在构建健康管理体系中,您此前数次强调“大数据”的重要性;“大数据”能为健康管理提供怎样的支持?

郭渝成:科学的健康管理必须建立在对健康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基础上,没有信息化手段,全民健康管理就是一句空话。目前80%的数据掌握在政府手中,医院掌握10%以上的数据,剩下的分散在社会各行业。要建立全民健康管理体系,须由政府主导,建立健康大数据的开放和应用管理机制,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确保健康管理更加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化技术,着力打造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实现人人有健康腕带、家家有健康套装、社区有健康小屋、城市有健康管理中心;大力发展远程医疗信息系统、远程健康管理系统、远程教育培训平台,构建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为基础的,以物联网、互联网、无线网为载体的,集健康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为一体的,人人受益、时时监管的全面覆盖的健康管理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届时,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的健康管家和家庭医生。

民生周刊:宜都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个全民健康的试点城市?此外,试点城市如何打造,请谈谈您的看法?

郭渝成:健康中国已经列入国家发展重大战略,一系列有利于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推动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宜都能成为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确定的首个全民健康的试点城市,缘于宜都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实施全民健康管理,建设全面健康宜都”的发展理念,并立足区域优势,积极主动将经济社会建设纳入了健康中国战略,为实施全民健康管理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实施全民健康管理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全民健康教育入手,普及健康生活,进行全民健康筛查、健康信息采集存储,建立全民健康信息档案和健康管理中心,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实施精准健康管理,及早控制疾病危险因素,及时发现疾病预警信息,及时处置疾病早期症状,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为百姓提供健康咨询。

民生周刊:除政府外,健康管理的实施还需要哪些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郭渝成:当前的“健康危机”倒逼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要着眼于不同地区和各阶层多元化、个性化健康服务需求,构建一套民众认可、社会接纳、智慧化程度高的精准化健康管理驱动新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共享的健康新生态;积极探寻政府主导、医院支持、全民参与和社会推动的“四轮驱动”的健康产业发展新模式。

民生周刊:从产业角度来看,健康服务业前景诱人,很多企业都跃跃欲试。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如何做大市场“蛋糕”?

郭渝成: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愿意为健康买单。据权威专家预测,仅健康服务业市场总规模就将达8万亿以上,因此很多企业都想涉足其中。我们也希望医养康健行业、药业连锁、食品加工、保险公司、运动休闲等与健康相关领域的社会优质资源,都参与到全民健康管理事业中来,联合组建健康组织公益联盟。发挥不同行业优势,围绕“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这一宗旨,充分利用信息化、智慧化手段,团结协作,分工配合,在健康需求的牵引下,不断进行供给侧改革,逐步形成一个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健康产业链条,共同打造全民健康管理的服务航母,真正扭转心理不健康、生理不健康、生活不健康、生产不健康、生态不健康的严峻局面,从而实现我国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慢性病全民疾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全民·爱·阅读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可持续全民医保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