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说副词“总是”的由来

2016-10-25王静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谓词古代汉语副词

王静

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

试说副词“总是”的由来

王静

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

时间副词“总是”的成词与其单音副词“总”的语义演变关系密切,本文拟在考察“总”的虚化历程基础上分析副词“总是“的由来并探讨相关问题。

总 总是 虚化 隐喻

一、“总”的虚化

《说文》:“总,聚束也。”段玉裁注:“谓聚而缚之也。”《广韵》:“合也,皆也。”本义是指“集中在一起捆起来”(《古代汉语虚词词典》1999),如:

(1)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尚书·禹贡》)

其后意义进一步引申为“系、结”,如:

(2)解扶桑之总辔兮,纵令之遂奔驰,鸾皇腾而不属兮,岂独飞廉与云师!(《汉书》卷八七)

又可以引申为“聚合、总括、统括、统率”等义,如:(3)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尚书·盘庚》)

(4)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荀子·不苟》)

(5)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异形殊类,易事而悖,失处而贱,得势而贵,圣人总而用之,其数一也。(《淮南子·齐俗训》)

(6)王总其百执事,以奉其社稷之祭。(《国语》卷第十九)

《玉篇·系部》:“总,合也”,例(3)、(4)、(6)中“总”后面紧接名词性宾语成分,例(5)中“总”与其后动词“用”以连词“而”来连接,“总”均作表“聚集”义动词使用。

“总”的这种词义为其发展为表“总括”义的副词提供了语义演变条件,当“总”在句法位置上经常位于动词前状位,如例(5),意义不断抽象化,“总”渐由表“聚集”义虚化为表“全、都”的意义,用作副词的例子从晋代开始可以见到(太田辰夫1958),如:

(7)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陶渊明集·责子》)

(8)合家出后,四合瓦舍,忽然崩落,其不出者,合家总死。(《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八)

(9)及华皎称兵上流,高宗时为录尚书辅政,尽命众军出讨,委忌总知中外城防诸军事。(《陈书》卷二五)

(10)既封楚王,仍请依唐诸王行台故事,署置天官幕府,有文苑学士之号,知诏令之名,总制二十余州,自署官吏,征赋不供,民间洒茶并抑而买之。(《旧五代史》卷一三三)

(11)得失荣枯总在天,机关用尽也徒然。(《全元杂剧·郑廷玉·崔府君断冤家债主》)

以上各例中,“总”在句子中谓词性成分之前做状语,但其语义指向有分别。有的指向句子中的主语,如例(7)、(8)、(11)中的“五男儿”、“合家”、“得失荣枯”,总括的对象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事、物;其余各例中的“总”指向句子的动词宾语部分,,当“总”统括的宾语是数量短语时,数量一般都超出“一”的范围。

李宗江(1999)以汉语中九个较常用或曾经较常用的总括副词“皆、咸、俱、尽、并、悉、都、总、全”为代表,考察了汉语总括副词系统的来源和演变,其中“从《王诗》、《敦煌》的情况看,‘总’可能是唐五代时期口语里最活跃的总词。”“‘总’在唐五代昙花一现后,到了宋代便迅速跌落。”“到了元末明初的群众口语里,上述九个副词中可能只剩下“都”和“全”了,包括‘皆’在内的其他词都已消失,只是在书面上偶尔可以见到。”我们推测副词“总”的这一变化不仅与总括副词系统内其他成员的兴衰有关,其副词义项的派生可能也有影响。据有关文献典籍的记载,副词“总”在保持其表“总括”义的同时,在隋唐五代又演化为表“一直”的时间副词用法来,用以表示“事物或情状总是一样”(《古代汉语虚词词典》1999)。如:

(12)红颜渐渐鸡皮皱,绿鬓看看鹤发仓(苍),更有向前相识者,从头老病总无常。(《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三)

(13)方舟不用楫,极目总无波。(《全唐诗》第二二八卷杜甫《泛江》)

(14)若总无条纲,恐难持久。(《旧唐书》卷一〇八)

(15)有僧在药山三年作饭头,师问:“汝在此间多少时?”对曰:“三年。”师曰:“我总不识汝。”(《祖堂集》卷第十四)

例(12)-(14)中,虽然在线性序列上,“总”和“无”相邻,但情况并不相同。例(12)中“总”修饰形容词“无常”,表示“向前相识者从头老病”这种变化不定的状态一直出现。例(13)和(14)中“总”分别置于谓词性短语“无波”、“无条纲”之前,强调后面谓词性短语所表示的事物的情况状态持续不变。例(15)中“总”位于主语“我”之后,不可能是总括副词,联系上下文,这儿的“总”强调的是“我”从过去到现在为止一直不认识你,“总”表持续的时间与前几例不同。副词“总”由表“总括”义演变为表“持续义”,由表示范围的“全、都”引申为时间的“恒常”,体现了语言发展过程中从空间向时间隐喻引申的普遍规律。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一时期,副词“总”可以对行为动作状态起时间修饰限制作用,但作为总括副词使用仍然是其主要的用法。

宋代,时间副词“总”修饰的对象包括单音节和双音节谓词,如:

(16)金钿一一花总老,翠被重重山更寒。(《王安石集》卷二十八)

(17)对风前,看雪后,总相宜。(《全宋词·李处全》)

多音节短语也可以被修饰,如:

(18)道理星散在事物上,却无总在一处底。(《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

(19)师有时示众曰:“总似今夜,老狐有望。”(《景德传灯录》卷十八)

元以后此义沿用,如:

(20)千金价总宜,锦步幢何须五十里?(《全元散曲·薛昂夫》)

(21)如今随我怎么说,你总也不信。(《娇红记》第三十一出)

(22)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红楼梦》第三回)

例(20)中“总”修饰单音形容词“宜”,表示对该事件的确认。例(21)“总”在否定句中与副词“也”连用,强调“始终不相信”,句中有明确的时间成分“如今”。例(22)中与“总”共现的时间成分有明确的起点“从此以后”,时间的跨度是“一世”。至明清时期,“总”的时间副词用法已与现代基本一致。

二、“总是”的演化历程

据已有资料记载来看,副词“总”和“是”相邻在句中出现的时间不晚于唐代,如:

(23)却取上界金团天子到上界之者,河东三百六十州,并总不堪,总是苦取之者。(《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三)

(24)郡将虽乘马,群官总是驴。(《封氏闻见记》卷十)

显然,这里的“总是”并未融合,还是一个偏正式短语,前文出现比较明确的数量范围,例(23)中“总是”所在小句前出现“并总不堪”,副词“总”在此表示“总括”义,可理解为“全、都”。例(24)中副词“总”作同样理解,“是”表判断。

中古时期,“总”还可以和连词“纵”通用,表示让步(《古代汉语虚词词典》1999),“总是”连用在句中表示“纵然是、即使是”的意思,如:

(25)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全唐诗》第六四三卷李山甫《上元怀古二首》)

此义在唐以后有所见,不过用例极少。如:

(26)总是有十分英雄,也躲不得这般的箭矢。(《水浒传》第一百十八回)

据上文考察,时间副词“总”大约在隋唐时期出现,而总括副词“总”在唐五代时期口语里使用非常活跃,时间副词“总”和系动词“是”的组合在同期的语料中未发现。

我们在宋元时期的语料中发现如下例句:

(27)人生总是逆旅,但相逢一笑,如此何限。(《全宋词·刘天迪》)

(28)歌喉宛转绕华堂,总是长生曲。(《全宋词·刘仙伦》)

(29)若心未能静安,则总是胡思乱想,如何是能虑!(《朱子语类》卷十四)

(30)今日个脱身伴月还归去,似影相随总是空,咦,树头寻不见,身外更无踪。(《全元杂剧·李寿卿·月明和尚度柳翠》)

显然,例(27)和(28)中“总是”还没有融合为一个词,仍然是一个表示判断的偏正短语,“总”表“一直、持续”义,“是”用在体词性成分之前,表判断义,“总”修饰“是”,作副词使用。随着“是”后所接成分的范围逐渐扩大,从体词性成分扩展到动词短语或形容词等谓词性成分,“是”的判断意义逐渐减弱,例 (29)和(30)中“总是”分别对后面的谓词性成分“胡思乱想”和“空”起修饰限定作用,“总”和“是”结合趋于紧密,可以看作是作为一个词出现。

明代,“总是”的连用有了进一步发展,如:

(31)是夜,果然入静后,小娘子走出堂中来,富翁也在那里伺候,接至书房,极尽衾枕之乐。以后或在内,或在外,总是无拘无管。(《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例(31)中“总是”后接形容词性成分“无拘无管”,强调在内在外都如此,没有例外。

清代,“总是”的使用频率明显提高,其运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修饰的谓词性成分中既可以是双音节,也包括多音节,且类型丰富,如:

修饰状中短语:

(32)一个女孩儿家,总是这样慌里慌张,大声小气的!你忙的是甚么?(《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修饰兼语短语:

(33)原来小户人家凡遇着大典礼,不大肯坐下受人的头,总是叫他朝着家堂佛磕。(《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

修饰主谓短语:

(34)大抵家庭不睦,总是婆媳不睦居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六回)

修饰述补短语:

(35)但知道舅老爷屡次有信来催回去,老爷总是留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二回)

修饰动词性联合短语:

(36)瞧耐庵望子心切,每逢提起没有儿子的话,总是长吁短叹。(《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九回)

时间副词“总是”发展到清代,已与现代用法没有太大的差异。

三、结语

时间副词“总是”的成词与其单音副词“总”的语义演变关系密切。“总”在先秦主要作谓语,表“聚集、聚合”义,从魏晋六朝开始位于谓语前状位,语义逐渐虚化,演化为表“全、都”义的总括副词,隋唐时期,由于隐喻机制的作用,又发展为表“持续义”的时间副词。副词“总是”成词以后表客观判断正是与时间副词“总”是由总括副词演变而来,语义比较单一有关。

[1]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2]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

[3]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958].

[4]张谊生,邹海清,杨斌.“总(是)”与“老(是)”的语用功能及选择差异[J].语言科学,2005(1).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猜你喜欢

谓词古代汉语副词
The Wheels on the Bus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也谈“语言是存在的家”——从语言的主词与谓词看存在的殊相与共相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