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陌陌为例的移动社交用户体验要素探究

2016-10-25张完硕纪好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用户设计

张完硕,纪好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以陌陌为例的移动社交用户体验要素探究

张完硕,纪好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移动社交应用已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工具,而移动社交中的用户体验也越来越成为用户们使用与评判应用的一个必备条件。文章以基于LBS的陌生人社交的移动社交应用“黑马”陌陌为例,从战略层、范围层、架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层次出发,探究了其用户体验的要素。

关键词:陌陌;用户;设计;用户体验要素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下的主流。社交应用也以从PC端社交网络转向了移动端,由此移动社交应用成为了人际交流的重要媒介。移动社交应用凭借着互联网、移动终端及准确的用户定位,一定程度上变革了传统互联网中社交的用户需求。目前,移动社交应用已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更多细分类型的产品,正逐步迎合了移动社交用户的兴趣、娱乐、工作、通讯等多层次需求。

根据艾瑞发布的《2014年中国移动社交应用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与新浪微博、人人网这些热门移动社交应用相比下,陌陌的用户人均总使用次数处于首位,且在用户覆盖率、总有效使用率、总有效使用时间等方面呈稳健徒增趋势。由此可见,基于陌生人社交的陌陌移动社交应用以新颖的LBS精准定位、独特的社交方式及良好的用户体验等方面,在微信、QQ等占据了绝大部分移动社交应用市场下,仍然可以分下一块不错的“蛋糕”。可见,在当下移动社交应用方面,以用户为中心,予以用户全方面多层次的叠加服务的重要性。用户体验研究已快速融入了移动社交的整个设计中,占据了移动社交的核心位置,更成为了移动社交产品完美服务于用户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一、战略层:目标与用户需求

移动社交产品首要明确的是其发展目标与用户需求。目标可分为:产品目标,即开发者对产品的期望目标和产品自身发展的目标;目标用户,是强调产品的主要服务对象。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应用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移动社交应用市场下,陌陌突破了熟人关系社交,把产品目标定位在基于LBS的陌生人社交,以其独特的社交方式与重构的社交关系,在上线后受到各个年龄层用户的青睐。

用户需求是产品开发价值的体现,及用户体验中的基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所提出的从低到高层次的人类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移动社交产品中首先切入是用户的必要需求,即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在经济与生活水平飞速提高的今天,人们的内心却充满着空虚与寂寞,而陌陌抓住了用户这个痛点,将传统的熟人社交转向了陌生人社交,构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新桥梁。其次移动社交产品需要提升用户与产品的交互体验与情感体验,即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陌陌成功抓住了用户们的猎奇心理,基于精准定位的陌生人社交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用户的生活关系圈,从而满足用户多层次的情感需求。

二、范围层:功能规格与内容需求

通过战略层确定移动社交产品的目标与需求,将其用户需求内容予以整合,并进行需求与产品功能间的转化。产品功能承载着整个产品的价值,对于整个产品设计来说至关重要。

Robert Rubinoff 提出了四个影响用户体验的方面,分别是:品牌(Branding),即产品或服务的象征意义;使用性(Usability),强调产品的易用性;功能性(Functionality),体现产品功能对用户需求的满意程度;内容(Content),是指产品提供的信息和结构的准确性、合理性。移动社交是主要提供用户间线上随时随地交换与分享信息,具有人机交互、实时场景等特点。由此,移动社交产品以交流为特征,其产品的使用性、功能性、内容与品牌上具较强的传播价值。陌陌突破了现有一些移动社交产品的线上交流和熟人社交的短板,实现了点对点陌生人社交,以及用户间线下的交流。在用户关系上,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好友申请,而取代成单向与双向的复合关注。这对于用户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用户社交中的挫败感,从而提升友好的用户体验。在用户特征方面,陌陌可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应用进行绑定,用户可通过其绑定的社交应用中了解他人的日常动态、兴趣爱好等,这对于陌生人社交而言是一个促进情感交流的方式。在亮点功能精准定位上,陌陌与微信等应用存在差异,微信所提供的附近人查找功能仅局限于一个大概、模糊的位置,而陌陌是精准定位,最短距离以米为单位,这无疑是提高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同时也促进了用户对应用的黏性。这都极大地增加了陌陌移动社交产品上的用户使用性、易用性与满意度。

三、结构层:信息构架与交互设计

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是指对产品内容里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相关的分析、组织和设计,把所需信息精准呈现的信息结构形式。陌陌在信息构架上分为五个部分:附近,是基于LBS的陌生人查找、动态和兴趣群组,这是应用的核心功能,因此置于构架中的首位;发现,具有动态、聊天室、话题三个基于兴趣的社交部分,除此之外是陌陌商业模式的呈现,有网络直播、同城服务和游戏中心三个盈利部分;消息,即双向关注后的点对点的好友聊天;联系人,是基于陌生人转向熟人的一个通讯录;个人,即更基于真实信息的个人展示,其中也涵盖了产品的盈利点,例如:个性装扮、会员中心、表情商城等。

交互设计,需要了解目标用户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致力于完成可用性以及易用性两个目标。[4]在人与产品交互的过程中,需要达成安全有效、容易学习记忆等这些可用性目标,并要具备相应的情感与体验特性,让用户感到愉快满意、乐趣、启发或者情感满足等。陌陌在产品中提供了相比其他LBS社交应用中更便捷、精准的地理位置信息,让寻找附近的人更具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利用单向关注、与双向关注,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更加简约、容易,这都最大化地降低了陌生人社交的门槛,从而也加强了用户间更真实有效的互动。

四、框架层: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与信息设计

由Peter Morville提出了用户体验要素的蜂窝模型,指出用户体验的七个方面:可用性(Usable),其产品具备用户最基础的需求功能。有用性(Useful),其产品能满足用户某些方面的需求,达成用户的目标。可找到性(Findable),强调产品导航设计、信息设计和界面设计中的信息合理的设计,使得用户能快速便捷找到所需信息,完成整体流程或任务。可获得性(Accessible),用户能正确、方便地理解产品中的信息及功能。价值性(Valuable),一方面从用户出发,强调产品能满足需求,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从开发者出发,重视产品的商业开发值,具有相应的盈利价值。满意度(Desirable),用户在使用产品或者服务中能获得良好的体验与满足感。可靠性(Credible),强调产品中所设计的要素要让用户所信任。

成功的界面设计往往能让用户一眼就看到界面中“最重要的东西”,具有可用性、可找到性、可获得性。因此需要了解与掌握用户习惯性行为,从而使用户能够以最简单地方式获取与理解界面元素,同时为用户考虑,把完成的任务的正确的界面元素通过一种能迅速获取和使用的方式,突显在界面之中。陌陌正是把应用中最关键的功能,基于精准定位的陌生人寻找、动态及兴趣群组放在了标签栏的首位,让用户一眼便可获取。导航设计是产品中合理地呈现信息,具有可获得性、有用性、可靠性。导航设计要提供给用户便捷、容易的跳转关系与方法,并且导航元素运用合理,清晰地表达页面间包含的逻辑关系。陌陌导航栏设计中绝大多数运用文字表达,在逻辑关系方面表述清晰;标签栏中承载的五个版块采用信息图表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较为清晰明了。信息设计是呈现用户与产品中有效的信息沟通,具有价值性、满意度和可靠性。信息设计十分强调界面信息精准、明确地表达,绝不能模糊、晦涩。陌陌在标签中“发现”部分具有直播、同城服务、聊天室、游戏中心等多个功能,但是从信息表达上看是比较模糊的,使人不能快速获取其部分所涵盖的内容与功能。

五、表现层:视觉设计

表现层即产品中呈现给用户最直观的视觉设计,也是集功能、信息、内容和美学的最终设计。Bernrd H.Schmitt通过“人脑模块分析”和心理社会学将消费者的体验分成了感官、思考、创新、行为、关联五大体验体系。其中感官体验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形成的认知感觉,以形成美学的愉悦、兴奋、美丽与满足。移动社交应用的感受体验通常以视觉呈现为主,通过以上四个层次的分析与研究,将需求功能、信息结构、交互设计等用色彩、版式、文字等方式设计出来,予以用户最直观的、动人的视觉体验。基于陌陌的产品定位与用户群体,其情感关键词有:寂寞、时尚、都市、年轻、情感、陪伴、娱乐等,提取与分析关键词的关联性与情感传达。陌陌以蓝色为主基调,导航栏与标签栏用重色压住,辅以多种色彩图标,界面简洁明了,符合偏年轻化群体的这个目标用户群的视觉审美需求;界面中分为五大模块,结构清晰且一致,版式较为简约,适当留白,便于用户清晰地浏览。

除此之外,产品中所提供的功能、信息等方面在其他感官上也具有相应的体验,例如:陌陌提供的陌生人的社交中,语音、文字发送、视频聊天等,其中就引发了用户触觉、听觉方面的体验,并且陌陌建立了陌生人之间的线上线下的沟通纽带,在这过程中用户不仅只是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的体验,更是深层次的用户情感的体验,关联着用户对产品服务中的可靠性与满意度。

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以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为载体的移动社交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交友、日常交流的重要利器。它实现了用户间在线识别、随时随地交换与分享信息的功能,并创造与发展了能够适应用户使用场景、生活服务、娱乐互动等多样性需求,从而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体验要素将在互联网产品移动社交应用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文中从Garrett,J.J所提出的战略层、范围层、架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层次的用户体验要素出发,探究了当下具有代表性的移动社交应用陌陌。正如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所提出的“物理层面、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认知模型和情感化设计中“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移动社交需要从基本的物理层面、行为层面上,[8]把握当下时代里用户的痛点与需求,从而设计并提供给相应的基础功能;再从认知层面、行为层面,深究用户的日常习惯与行为,予以用户良好的交互体验;最后从情感层面和反思层面着手,把握用户的潜在情感需求,实现用户在整个过程中的情感化体验。

参考文献:

[1] 艾瑞咨询.2014年中国移动社交应用市场研究报告[EB/OL].北京, http://www.iresearch.com.cn/Report/2122.html.

[2] 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Rubinoff R. How to quantify the user experience[EB/OL]. http://www.sitepoint.com/print/quantify-user-experience,2006.

[4] Jennifer Preece,Yvonne Rogers,Helen Sharp.超越人机交互[M].刘晓晖,张景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 Shneiderman B.用户界面设计:有效的人机交互策略[M].张国印,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 Bernrd H.Schmitt.顾客体验管理[M].冯玲,邱礼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7] Garrett,J,J.用户体验要素[M].范晓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 Donald A. Norman.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An User Experience Research base on MoMo's Mobile Social Platform

ZHANG Wan-shuo, JI Hao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A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and the growing number of smart mobile devices, mobile social applications have become a communicative tool in people’s daily life. The user experience in mobile social network is gradually necessary when users use and evaluate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uses MoMo, a mobile social application "dark horse" designed for strangers, based on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elements of its user experience from strategy level, scope level, structure level, frame level and visual level.

Key words :MoMo; user; design; 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3-0107-03

猜你喜欢

用户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