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创新模式的培养和意义
2016-10-25沈致中
沈致中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浅谈思维创新模式的培养和意义
沈致中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思维创新是脑力运动的重要要素。它不被固有的思维定式所束缚。以非常规性思维路线来解决问题。思维创新是智力发展的较高的一个级别的形式表现,我们应当运用妥洽的方式,尽可能脱离出固有思维定式的控制,提高自身的非常规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我们是有重大意义的。
创新;培养
一、思维创新的类别
1.想象力。想象力是在已经存在的具象形态上,独立的创造出新的形态的一种本领,根据事物间的相似原则,进行其中的思维联系的方法。通过这种关联性去脱离人脑中思维定式的控制,然后探索出新的思维模式的一种能力。
2.发散力。发散力是利用想象力,挣脱原有思维及知识的禁锢,从一个要素出发,沿着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向和角度,把思维发散出来,运用知识进行再次整合,并得以解决问题的方式。
3.逆向力。逆向力具有普遍性、批判性和新颖性。是相对于固有思维而言,以相反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创新的培养
1.想象力的培养。首先,可根据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等多种途径进行想象力培养。其次,寻找恰适的环境,例如练瑜伽的环境,书法场所等具有艺术性的环境中进行思考,让思维肆意妄为,不受一丁点局限,从中培养出最原始的想象能力。
2.发散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法上,可通过很多出色案例进行学习。某国有一家出版商为卖出滞销的书,绞尽脑汁让首相看到,由于首相很忙,没空翻阅。商人一再请求首相指正,首相随意一提“此书好”。该出版商马上推出广告词:“首相大人盛赞的好书出售。”积压的书一售而空。另一出版商见状,如法炮制,首相知道上次的事情很是恼火,于是这次说了句:“此书太糟。”出版商马上有了对策:“首相大肆批评的烂书出售。”结果书也很火爆。又一出版商马上也送了一套书给首相,首相这次决心不予理会,居然出现了第三个广告词,“连首相都无法评判的书出售。”他的书销量也相当好。在发散力培养的同时,也应重视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可在空闲的时候,多看一些法律类、哲学类的书籍以充实自己,因为有一句话“多读一点法律,能使人逻辑严谨;多读一点哲学,能使人思维活跃”。
3.逆向力的培养。逆向力并不是让人们在思考时完全脱离常规,胡思乱想,而是培养一种在一些问题运用固有思维模式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及时不受固有思维限制,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它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佘老是一个书法家,退休以后,他在学区附近买了一间房子。刚搬进去的时候还是比较安静适合书法创作的,可不久有三个孩子开始在楼下踢塑料瓶玩,塑料瓶里还塞入了许多石子,踢起来的时候声响很大。佘老受不了这些噪音,于是就找到了孩子们。他说,“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喜欢看你们玩得高兴的样子。如果你们每天都来闹腾,我就每天给你们每人一块钱。”
三个小孩很高兴,更加卖力地踢塑料瓶。三天后,佘老忧愁地和他们说:“我收入减少了,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了。”
孩子们有点不太高兴了,不过想想还是接受了这个条件。一星期以后,佘老又对他们说:“最近买字的人少了,我也比较拮据,孩子们对不住啦,每天只能给一毛了。”“哼!一毛钱我们干嘛还这么辛苦地天天来踢!不踢了!”一个小孩子终于忍不住了,于是,孩子们走了。自此,周边环境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
大量地阅读、学习类似的案例,会有很大的收获与进步的。
三、思维创新的作用及意义
(一)想象力——培养思维的爆发力
想象力是艺术人才创意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具有厚积薄发的爆发力。只要培养得当,往往会有惊人的表现。
(二)发散力——培养思维的灵动力
发散力的培养的作用要基于下述四项:(1)流畅。旨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表达出不同观点的量;(2)灵活。旨在多方向、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机动性;(3)独创。旨在独立完成地产生独一无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4).精致。旨在细节方面的注意,把控能力。
(三)逆向力——培养思维的创造力
1.反转型逆向力。旨从可视的具象事物的反方向进行思索,从事物的功能、结构等方面作反思考,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是把双刃剑,如果运用不当,那造成的结果也是难以想象的。
2.转换型逆向力。旨在研究问题时,由于解决某一问题的方式凝滞,于是转换成另一种方式,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
3.缺点型逆向力。旨在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之无用转化为可用,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是用来消除缺点的,而是利用缺点,化劣为胜。
四、结语
凡是重视思维创新的人,大多都有着特别的个性,它与一个人思维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创新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强烈的求知欲;(2)独立的个性;(3)坚忍不拔的意志;(4)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优秀的思维创新型人才。
[1]刘卫平.论思维创新研究的认识论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2).
[2]张义生.论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J].南京社会科学,2003(12).
G623.5
A
1005-5312(2016)05-0278-01